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提起孔伯华先生,年长的国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不仅因为老先生的医术精湛,更因其医德高尚而扬名。他是我国近代一位杰出的中医学家和中医教育家,乃北京一代名医。与当时的肖龙友、汪涵春、施今墨并称为“京城四大名医”。  相似文献   
22.
孔伯华先生,名繁棣,山东曲阜人,近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悬壶京师凡40年,学验俱丰,对疑难大证常有奇效.今就学习先生医案医著所得,对先生运用芳香透窍治法的学术特色,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3.
今名医临证金鉴·痹证卷(上)>刊登篇名为"清热平肝,渗化通络"的文章,专门阐述名医孔伯华治疗痹证的经验,篇中记载有孔氏用"清化达络汤"治疗"腰脊强痛,不易俯仰"病症的医案.案中梗概,孔氏认为,"湿邪入络,肝家气盛",是引起"脊骨痛楚,不易俯仰,筋络亦急"的病因.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究孔伯华诊治暑湿病的用药规律和学术经验。方法:收集整理《孔伯华医案存真·暑湿》中的医案,建立孔伯华暑湿病医案数据库,对患者症状、舌象、脉象以及使用药物的性味、归经、种类、治法等进行分析,导入SpssModeler 18.0进行基于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分析,运用Gephi 0.9.2进行复杂网络可视化展示。结果:共纳入医案64则,药物143味。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分别为知母、旋覆花、莲子心、竹茹等,药性以寒、平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多归胃、肺、肝、脾经;药物分类中以清热药多见,其次为化痰止咳平喘药;共涉及40个治法,以和中使用频次最多,其次为清芳;出现频次最多的症状为腹泻,舌象以腻苔和厚苔居多,脉象以数脉和滑脉居多。药物关联分析显示,竹茹与知母、代赭石与旋覆花、黄连与知母等组合最为常见;支持度梯度分析显示,最核心的药物组合分别为旋覆花-知母、旋覆花-代赭石、代赭石-知母;复杂网络展示可见旋覆花、代赭石、知母、黄柏四味药之间存在用量大、关联密切的药物关系,荷叶、莲子心、杏仁、牛膝、橘核、稻芽、莱菔子、黄连、乌药、鳖甲、石决明、竹茹等药物处在网络核心区域。结论:孔伯华所治暑湿...  相似文献   
25.
《大家健康》2010,(6):46-46
您是不是时常感到上述症状在困扰着您?您是不是已经40岁了?答案如果是肯定的,那您可能出现了明虚。阴虚,谁也逃不掉著名养生专家、孔伯华养生医馆馆长孔令谦特别指出,人过四十,就如从夏入秋,气血阴阳开始趋向内敛,因而很容易出现肝肾阴虚的问题。这是因为,身体的衰老会带来人体机能的衰退,同样也会导致精血的衰落。比如,老人走路的时候,走着走着会气喘,这就是精血亏的表现。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孔伯华先生辨治中风病的思路与用药规律。方法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梳理《孔伯华医案存真》及《孔伯华》两书中"中风"一章的所有医案,对体征、症状、证型、治法、方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案中涉及的舌象有腻、厚、白、黄等15种;脉象有弦、数、滑等24种;症状有发热、便秘、言语謇塞等40种;中医证型有痰证、肝热动风等20种;治法有豁痰、达络、润导等36种,药物有石膏、旋覆花、代赭石等154种。结论孔伯华先生以痰壅热盛、外邪中窍、气机逆乱为中风病主要病机;祛痰平逆、通腑泄热、疏风达络为主要治法;用药切合病机,并能随机应变。  相似文献   
27.
徐江雁 《北京中医药》2006,25(10):587-589
孔伯华(1885-1955年),名繁棣,山东省曲阜县人.少时随祖父宦游,秉承家学,14岁时,因母病医药无效,就定下"不求科考举子业、专攻医学志在济人"的决心.1910年受京师之邀来到北京,在京悬壶应诊,投无不效,名噪京师,被人称为"京城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在临床及学术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擅长治疗温病,由于善于运用石膏,人们又称其为"石膏孔".对<内经>病机十九条关于火与热的论述有独特的发挥,他推崇金代刘河间"寒能胜热、辛凉解表"及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术思想.重视脾胃的功能,强调重视肝脾关系,认为脾湿与肝热是湿热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在认识上形成了"湿热彰盛"的湿热病学说.孔伯华一生忙于治病救人,无暇著述,去世后由后人将其经验整理为<孔伯华医集>出版.  相似文献   
28.
关于疾病的辨证,《孔伯华医集》中论,“纲者两纲,日阴、日阳;要者六要,日表、里、虚、实、寒、热。徐灵胎言之甚详,亦即张景岳之所谓‘两纲六变’者也。”  相似文献   
29.
《生活与健康》2004,(11):27-28
祚民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1944年毕业于孔伯华北京国医学院后,自开诊所,解放后创办联合诊所,又转至公立医院工作,在医疗岗位上,已辛勤耕耘60余载,治病救人无数,桃李遍布京城。如今,以八旬之躯,应诊不疲,毫无倦意,精神矍铄,思路清晰,举止谈吐优雅,无一丝耄耋之象。为此,本刊特作专访,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0.
《健康必读》2009,(1):52-52
萧龙友,前清拨贡,是解放前后京城的名医。他与施今墨、孔伯华、汪逢春三人被合称为“京城四大名医”。他治病素以诊断高明而为人所敬重。在医疗上他既全力以赴,却又从不吹嘘。他曾为袁世凯、孙中山、梁启超、蒋介石、段祺瑞、吴佩孚等名流看过病,都给予了实事求是的诊治。1916年5月27日晚,萧龙友用过晚饭,正在家中翻看医学典籍,门外传采咚咚咚的敲门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