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0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71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110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379篇
预防医学   1029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31篇
  2篇
中国医学   259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正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频发的雾霾天气所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而雾霾中的PM2.5,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更为明显。认识PM2.5对呼吸系统影响并了解其影响机制,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好地预防和治疗PM2.5所导致的呼吸系统疾患。PM(particulatematter)是对颗粒物的简称,PM2.5是指直径≤2.5μm的颗粒物,空气中的PM2.5的来源可分为自然源、人为源和二次颗粒物。目前,人为源PM2.5已成为了重要组成部分。一项研究~([1])  相似文献   
82.
大气下陷证较常见,可出现在多种病变中尤其是各种慢性病中,常常带来生活工作的痛苦,而现代医学治疗效果不明显。廖世煌教授认为大气下陷须明确诊断,治疗以升陷汤为主,并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变化对变应性鼻炎(AR)症状评分的影响.方法 入选的80例AR患者在不同的PM10颗粒物浓度时,对该群患者的症状客观评分,比较PM10颗粒物浓度变化对AR症状的影响程度.结果 当空气中PM10浓度<50μg/m3时,其症状总评分为(5.900±1.270)分;当PM10浓度>150μg/m3时症状总评分(7.475±1.340)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PM10浓度上升时,AR的症状会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84.
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与死亡终点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林  周启星 《环境与职业医学》2015,32(2):168-174,180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发现,大气颗粒物的暴露与居民不同疾病死亡率的上升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本文就不同粒径颗粒物与最严重的健康终点——死亡之间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行较为系统的回顾和评述。指出:大多数研究就可吸入颗粒物(PM10)对死亡终点的影响已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探讨,目前研究重点向细颗粒物(PM2.5)对健康终点的影响转移。而粗颗粒物(PM10~2.5)以及与PM2.5之间的比较性研究资料还较为有限。超细颗粒物(PM0.1)的暴露及健康影响数据也很有限。但由于其数量浓度的优势,可能会成为未来流行病学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5.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早产儿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重度BPD(sBPD)指早产儿吸入氧气治疗至少28天,在矫正胎龄36周时需吸入氧浓度>30%或应用正压通气。sBPD可引起患儿后期死亡、心肺功能不全、生长不良、认知落后和运动发育迟缓等。随着我国极早产儿救治成活率的提高,sBPD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由于不同患儿病理生理机制不一,引起疾病的表型存在较大差异,给临床诊治带来相当大的挑战。近年国内外诊疗共识均提出,以多学科团队合作对sBPD患儿进行综合管理。本文主要介绍中-重度肺实质性病变、大气道疾病和肺动脉高压三种表型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以及呼吸支持策略、气管造口术和肺动脉高压的管理。新生儿科医师加强对sBPD的关键病理生理和表型特征的认识,建立多学科团队会诊机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有望进一步提高sBPD患儿的存活率,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86.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肺间质病变的临床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和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是一种以侵犯骨骼肌为主的全身性疾病,部分伴有全身器官受累。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其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治疗效果欠佳,病死率高。为提高临床医生对DM/PM合并ILD的认识,我们回顾性分析了80例DM/PM的临床资料,探讨DM/PM合并ILD的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探索过去十年创伤后成长的主题脉络和演进历程,以了解目前的热点主题和新兴趋势,旨在为国内相关领域学者提供有益参考。 [方法] 利用CiteSpace引文可视化软件进行文献综述分析。[结果]从创伤成长角度出发的心理护理研究是热点和前沿问题。[结论] 创伤后成长的研究仍需学者们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从积极心理角度为临床心理护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9.
目的 估算北京市2013年1月17-31日PM2.5相关的人群超额死亡风险。 方法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模型计算北京市2008-2011年间PM2.5对人群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系数。应用比例风险模型估算北京市2013年1月17-31日(15 d)重度雾霾PM2.5污染造成的超额死亡风险,同时与2008-2011年1月17-31日的年均超额死亡风险比较分析。 结果 北京市2008-2011年间,PM2.5浓度每增加10 g/m3,人群总死亡风险增加0.28%(95%CI:0.18%~0.41%),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分别增加0.32%(95%CI:0.16%~0.47%)和0.31%(95%CI:0.01%~0.63%)。北京市2013年1月雾霾天气PM2.5污染导致的超额死亡风险为164人/15 d,显著高于2008-2011年1月17-31日的15天超额死亡风险57人/15 d(2=51.800, P 0.01)。朝阳区和海淀区超额死亡风险是10个区(县)中最高的。 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是PM2.5污染的敏感性疾病。在重度雾霾天气期间,PM2.5可增加人群超额死亡风险,并表现出一定地区差异,以人口密集和污染浓度高的中心城区健康风险最高。  相似文献   
90.
目的眉山市主城区大气颗粒物污染及对儿童呼吸系统的影响。方法根据2017年眉山市环境监测资料结合空气质量指数选取东坡区(PM 2.5>75μg/m 3)为污染区、彭山区(PM 2.535~75μg/m 3)为相对污染区、岷东新区(PM 2.5<35μg/m 3)为清洁区,在不同区域各选取1所小学,选取8~13岁的儿童及其家长各100例进行研究。对三组儿童进行肺功能检测、体格检查及《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流行病学调查问卷》(ATS-DLD-78-C)。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6份,回收有效率为95.33%。三组患儿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洁区FVC、FEV 1明显高于污染区及相对污染区,相对污染区儿童FVC、FEV 1、指标优于污染区(P<0.05)。不同污染区MMEF、V75、V5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儿童咳嗽、呼吸困难及慢性支气管炎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污染区咯痰、哮喘、喘鸣、支气管炎发生率明显高于相对污染区与清洁区(P<0.05),相对污染区与清洁区咯痰、哮喘、喘鸣、支气管炎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眉山市主城区颗粒污染物对儿童大气道肺功能影响明显,而对小气道功能无显著影响,颗粒污染物可增加儿童呼吸道疾病患病率,提示眉山市主城区颗粒物污染为儿童呼吸系统健康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