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1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37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260篇
预防医学   32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4篇
中国医学   32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因子分析法在医疗工作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利用统计软件SAS9.13对影响医疗工作质量的因素进行因子分析,建立因子模型,并通过因子得分及综合排序的方法对各科室医疗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判。结果医疗工作质量综合因子得分最高的是儿科,其次是耳鼻喉科和心血管内科,得分较低的是皮肤科、胸外科和普外八科。结论运用因子分析法能科学、客观、公正地对医疗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冠心病心绞痛无合并疾病四诊分布特征及证候要素,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本底资料。方法:以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10月—2018年3月多中心观察了1158例,其中无合并疾病患者117例(10.10%),有合并疾病患者1041例(89.90%),采用描述性和多元统计分析研究无合并疾病患者的四诊分布特征及证候要素。结果:①频数分析:频率分布超过20%的症状,其频数由高到低依次为:胸闷,胸痛,舌质紫黯,舌下脉络青紫,面色晦黯,生瘀点瘀斑,身重,疲乏,脉滑,口唇青紫等34个症状;②因子分析:证候要素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湿痰湿血瘀气虚气滞阴虚、火热气虚痰湿气虚血瘀。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无合并疾病时四诊分布特征常见10个表现为:胸闷,胸痛,舌质紫黯,舌下脉络青紫,面色晦黯,生瘀点瘀斑,身重,疲乏,脉滑,口唇青紫,证候要素归纳为痰湿,痰湿血瘀,气虚,气滞阴虚,火热,气虚痰湿,气虚血瘀,为临床辨证论治冠心病心绞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探究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发表的关于使用中药口服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建立中药处方信息表,利用SPSS 23.0与SPSS Modeler 18.0软件,分别采取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和关联分析进行数据挖掘。结果:临床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常从"肝""脾""肺""风""痰"论治,治疗以平肝息风为主,佐以柔肝止痉、疏肝健脾,行气解郁。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复方治疗肝胃郁热型吞酸的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国方剂数据库为检索库,检索治疗"吞酸"的中药方剂,再根据方剂主治及功效筛选治疗肝胃郁热型吞酸的方剂,并采用Excel、SPSS 20.0软件进行频数及频率分析、因子分析。结果:中药复方治疗吞酸涉及复方291首,治疗肝胃郁热型吞酸涉及69首,中药107种,高频中药25味,陈皮、甘草、木香、砂仁、青皮和厚朴较为常用;在功效方面,理气药、化湿药、活血化瘀药、消食药及清热药选用次数均较多。五味以辛、苦为主;归经以脾经、胃经、肝经选用次数较多。因子分析最后提取了7组影响肝胃郁热型吞酸的药物组合因子;通过聚类分析,提取了8个常用的药对或药组。结论:该研究结果与田德禄教授应用"清降"法治疗吞酸的学术思想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995.
何海燕  朱京慈  彭娜 《护理研究》2008,22(9):764-766
[目的]评价中文版慢性疼痛自我效能感量表(chronic pain self-efficacy acale,CPSS)在慢性癌痛病人中应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中文版CPSS调查170例慢性癌痛病人,对结果进行信效度分析.信度包括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效度包括结构效度、内容效度和效标效度.[结果]总量表和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是0.836~0.951,Guttmann分半信度系数是0.760~0.904,重测信度系数是0.819~0.904.各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是0.834~0.948;各分量表和总量表与数字疼痛强度量表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411~-0.477;因子分析中产生3个公因子,即疼痛管理自我效能感(PSE)、功能性自我效能感(FSE)、症状应对自我效能感(CSE),共能解释总变异的62.51%,并在相应项目上有较强的因子载荷(0.532~0.819).[结论]中文版CPSS应用于慢性癌痛病人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感染性腹泻的中医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感染性腹泻中医证治文献,提取医案的中医四诊信息,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形成感染性腹泻中医用药数据库,应用SPSS 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及因子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71篇,医案243例.感染性腹泻最常用的中药为黄连、甘草、木香、白芍、白头翁等;最常用的药物种类为:清热药、补虚药、理气药等.因子分析:提取7个关键公因子(中药组合),主要属于清热燥湿解毒类药物、养阴活血类药物、行气导滞类药物及益气健脾类药物.结论 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用药当以清热解毒为当务之急;重视行血、调气及养护脾胃.治疗感染性腹泻需要针对病机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法则.  相似文献   
997.
目的采用3种常用统计学方法构建上海市社区成年居民膳食模式,并鉴定与超重肥胖有关的膳食模式。方法对上海市2012年冬至2014年秋膳食调查中,2 812名研究个体4个季度4 d的24 h膳食回顾调查数据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以及综合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合法来确定主要的膳食模式,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讨论其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控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运动情况、能量等混杂因素后,因子分析中水果饮料型膳食模式相对于传统型膳食模式显示较高的超重风险(OR=1.25,P=0.04),高蛋白型膳食模式相对于主食型膳食模式显示较低的肥胖风险(OR=0.77,P=0.01);而采用综合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的结合法则显示,传统型膳食模式相对于均衡膳食模式显示较低的肥胖风险(OR=0.82,P=0.04)。结论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以及两者结合法均可用来分析膳食模式,为进一步鉴定疾病相关膳食模式提供帮助,因子分析和结合法比聚类分析则相对更优。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索名老中医应用二陈汤及与其他方药配伍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对341例以二陈汤为主方的名老中医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先用频数分析统计出频次10的高频症状、药物及证型,再分别对高频症状、药物进行因子和聚类分析,最后分别对高频药物(剔除二陈汤药组后)间关联分析,再与高频症状(剔除二陈汤主治症状后)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找出有意义的因子组、聚类组,支持度、置信度符合定义的二阶、三阶、四阶、五阶关联结果。结果:得到有意义的因子组、聚类组分别为9组和8组,据定义的最小支持度、置信度,去主方药物后剩余高频药物间二联10组,三联20组,四联3组;去主方主治症状和主药后剩余高频症状、药物三联16组,四联8组,五联8组。结论:二陈汤主治证型为痰浊阻肺、脾虚湿困;主治症状有肺系(咳、喘、痰),脾胃系(腹胀、纳呆、便溏),心系(胸闷、心悸、头晕、失眠),全身症状(发热、恶寒、身痛),舌脉(舌淡、苔白腻,脉滑弦);常用药有橘红、半夏、茯苓、甘草;常配伍药有莱菔子、紫苏子、白芥子、桔梗、苦杏仁等化痰止咳平喘药,枳实等行气药,白术、山药等补气健脾药,干姜、细辛、麻黄等性温药;常配伍方有三子养亲汤、六君子汤、麻杏石甘汤等;二陈汤为治痰基础方,可化裁为导痰汤、半夏茯苓汤、温中化痰丸等。  相似文献   
999.
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生存质量量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按照国际通用的原则和程序,制定符合我国国情、能反映中医特色的心力衰竭(心衰)生存质量量表。方法①按照结构化的决策方式,成立核心小组和议题小组,核心小组确定量表的目的及结构(领域、方面),议题小组确定条目池。②综合运用专家评价法与临床病例调查法,进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③采用主观评价、离散趋势、代表性相关系数、独立性相关系数、反应度分析、克朗巴赫系数、重测信度7种统计方法对条目池进行筛选,4种或以上均合格者为合理条目。④使用SPSS13.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核心小组会议拟定量表结构包括生理功能、角色限制、活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医疗支持6个领域,议题小组确定了各领域的条目,包括明尼苏达心衰量表条目及中医特色条目,共计51条。②经过81例患者的临床调查,量表的克朗巴赫d信度为0.953,分半信度相关系数为0.924,因子分析得到6个因子,因子的结构与预先拟定的领域基本吻合。③经过7种统计学方法的检测,共筛选出6个领域的36个合格条目构成正式量表。结论慢性心衰中西医结合生存质量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慢性心衰患者的生存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评价脊髓损伤患者机构康复训练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的脊髓损伤患者的档案,采集人口学和损伤基本特征指标,训练前后15个基本技能指标(包括进食、梳洗修饰、洗澡、穿裤子、穿上衣、上厕所、床/椅/轮椅转移、入厕和浴室转移、行走、上下楼梯和使用轮椅、人际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情绪处理能力指标)、3个家庭应用能力评估指标(个人卫生、家务劳动和休闲娱乐)以及5个社会生活应用能力评估指标(轮椅使用、交通工具使用、到达目的地的活动、沟通能力和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估结果。共有383例康复训练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入院时年龄为9~71岁(中位数45岁),受伤年龄0~69岁(中位数31岁),从受伤到参加康复训练间隔0~61年(平均11年,中位数5年)。外伤303例(79.3%)。应用因子分析考察数据变量间的内在结构,提取5个公因子,分别为基本生活技能、心理认知、行走和上下楼梯、家庭和社会生活应用。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从受伤到参加机构训练的间隔时间、性别、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受伤水平和受伤原因对5个因子的影响。结果:在康复训练45d后,患者的所有评估指标得分均显著性提高(P0.01),提升最小的为进食(2.2%),最大的为轮椅实际使用(78.8%);5个因子中家庭应用能力提升最大(54.3%,P0.01),行走和上下楼梯提高幅度最小(10.5%,P0.01)。在基本生活技能方面,参加训练间隔时间越长,相对提高越少(β=-0.101,P0.1);与腰骶段损伤相比,颈段(β=0.273,P0.1)和胸段(β=0.23,P0.1)损伤的患者提高较多。在心理认知方面,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患者比初中及以下患者提高相对更多(β=0.122,P0.1)。在家庭应用方面,训练间隔是负面影响因素(β=-0.147,P0.1),已婚比未婚康复效果更好(β=0.11,P0.1),外伤患者比非外伤患者改善效果差(β=-0.141,P0.1)。在社会应用方面,已婚和更早参加康复训练都是正面影响因素。结论:脊髓损伤患者短期参加机构康复训练可改善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康复效果与受伤到训练的间隔时间、损伤节段、学历、婚姻状况和教育背景有关。患者早期参加机构康复训练,关注患者的教育等多方面需求,有助于提升康复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