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125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8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162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1篇
  3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目的比较脊柱侧弯矫正术中,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和地氟醚复合雷米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的术中唤醒时间及苏醒质量。方法40例择期行脊柱侧弯矫正术患者,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组(P组)和地氟醚复合雷米芬太尼静吸复合组(D组)。比较停止输注丙泊酚或地氟醚后术中唤醒时间及唤醒质量。结果D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5.2±1.8)min,呼之睁眼时间(5.2±1.8)min和指令动作恢复时间(7.1±1.2)min均短于P组[(7.2±1.3)min,(8.3±1.7)min和(9.5±1.0)min](P<0.05)。唤醒成功时,P组患者有4例睁眼勉强,并伴有四肢不自主活动,苏醒质量为2级;D组均为1级。结论术中维持相同的循环指标,D组唤醒时间要短于P组,D组唤醒质量也优于P组。  相似文献   
602.
目的 探讨唤醒麻醉联合多种技术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脑中央区低级别胶质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唤醒麻醉下应用多种技术辅助显微手术切除的18例脑中央区低级别胶质瘤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唤醒麻醉、神经导航、术中超声、皮层电刺激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术后72 h内复查MRI显示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病理结果均为低级别胶质瘤(WHO分级Ⅰ~Ⅱ级),其中弥漫性星形细胞瘤11例,少突胶质细胞瘤2例,少突星形胶质细胞瘤5例。术后7 d,KPS评分90分3例,80分4例,70分6例,60分1例,40分4例;术后出现肢体活动障碍5例,感觉障碍7例,语言功能障碍2例。术后3个月,KPS评分90分9例,80分6例,70分2例,60分1例;仍存在运动障碍1例、感觉障碍4例,无语言障碍。术后6个月复查头部MRI显示肿瘤复发1例,术后12个月复发3例;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 术中唤醒麻醉下应用多种技术辅助切除脑中央区低级别胶质瘤,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除率,不增加手术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03.
目的 分析腹股沟斜疝手术麻醉患儿应用父母陪伴下多元化兴趣诱导联合语言唤醒干预后患儿焦虑情绪、麻醉配合度及苏醒情况。方法 将我院89例腹股沟斜疝全麻患儿采用掷币法分组,常规组44例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多元组45例增加父母陪伴下多元化兴趣诱导联合语言唤醒模式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后麻醉配合程度、焦虑程度及麻醉苏醒情况变化。结果 多元组麻醉诱导程度优良率高于常规组,麻醉诱导期合作量表(ICC)、斯宾思儿童焦虑量表(SCAS)、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表(PAED)、改良耶鲁焦虑量表(m YPAS)评分及呼之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麻醉药物用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父母陪伴下多元化兴趣诱导联合语言唤醒模式能够有效缓解腹股沟斜疝手术麻醉患儿的焦虑情绪,提升麻醉配合度,且术后苏醒质量高。  相似文献   
604.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以睡眠期间反复发现上呼吸道阻塞为特征的疾病, 发病率高, 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 涉及上呼吸道解剖结构异常以及非解剖学因素两个方面, 后者包括上呼吸道神经肌肉反应性损害、呼吸控制不稳定(高环路增益)以及低觉醒阈值。动物模型是研究OSA病理生理特征的重要手段, 对于探讨OSA潜在药理学靶点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基于OSA不同病理生理特征动物模型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05.
黄莉 《全科护理》2022,20(12):1657-1659
目的:分析正向情感唤醒策略对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病人希望水平及应激效应的影响。方法:将医院收治的86例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病人作为观察对象,按照病人收治入院时的住院号末尾数的奇偶数分组,分别设定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执行常规性护理方案,观察组执行正向情感唤醒策略。在干预前、干预后第5天,由专人向两组病人分发问卷或量表,以了解病人当前所感知到的希望水平以及情绪状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希望水平感知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麻醉苏醒时间、术后气管拔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病人引入正向情感唤醒策略,能有效提高其应对疾病的希望水平,且能改善其机体应激效应。  相似文献   
606.
目的 探讨感知水平唤醒干预在急诊ICU颅脑损伤伴昏迷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急诊ICU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伴昏迷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感知水平唤醒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昏迷程度及脑功能。结果 干预4周后,观察组的GCS评分、 EEG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更高(P <0.05)。对照组干预4周后的GCS评分、 EEG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知水平唤醒干预可有效减轻急诊ICU颅脑损伤伴昏迷患者的昏迷程度,促进其脑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07.
周诗敏 《当代护士》2023,(10):76-78
目的 探讨多感官唤醒方案在全麻开胸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为患儿的临床预后提供参考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0月湖南省某儿童医院收治的81例全麻开胸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唤醒方案,观察组采取多感官唤醒方案,比较两组患儿的气管导管留置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室停留时间、躁动发生率及平均动脉压波动发生率。结果 实施多感官唤醒方案后,观察组患儿的气管导管留置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苏醒室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躁动发生率、平均动脉压波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全麻开胸手术患儿实施多感官唤醒方案,能够缩短患儿的苏醒时间及苏醒室停留时间,提高患儿的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608.
目的:探讨短时正念训练对大学生负性情绪唤醒度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大学生60人,将其随机分配至正念训练组和对照组,比较基线和10 min干预后两组在多伦多正念量表(TMS)、主观唤醒度及图片唤醒度评分上的差异。在图片唤醒度评定任务中,采用掩蔽技术考察短时正念训练对有意识和无意识负性情绪唤醒度的调节作用。结果:对照组干预后对掩蔽低唤醒图片的唤醒度评分低于基线(P<0.05)。正念训练组干预后的TMS评分高于基线(P<0.01),主观唤醒度评分(P<0.01)及非掩蔽条件下的图片唤醒度评分均低于基线(P<0.05)。结论:短时正念训练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正念状态、降低有意识的情绪加工,提示短时正念训练可能通过认知重评调节情绪。  相似文献   
609.
汤文平  张银兰 《安徽医学》2016,37(4):474-476
目的 分析并探讨全麻唤醒状态下切除脑功能区病变手术前后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对6例在全麻唤醒状态下行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手术的患者术前进行全面的评估、有效的心理护理及针对性的培训指导,手术后进行仔细的对比观察和功能锻炼,并做好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结果 6例患者中,术后有1例出现癫痫发作和幻觉症状,经用药治疗后控制;1例出现运动性失语症状;有2例出现病变对侧肢体肌力较术前下降,经积极的康复锻炼,未出现护理并发症;其余均未出现明显的语言或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恢复良好,顺利出院。6例患者均在出院半年后随访,效果较满意。结论 术前充分的评估、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指令性语言训练及培训指导有助手术顺利进行,术后细致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10.
患者,男,17岁,体重80kg.因抽搐发作14年,加重8年于2008年8月18日入院,查体正常,头部MRI示左侧额、顶、颞部局限性脑沟增宽,脑裂伸向脑实质内,表面衬以灰质信号,中线结构居中.脑电图示右额发作慢波及尖波活动.其他化验检查无异常.诊断为癫痫,左侧额颞顶叶脑裂畸形、巨脑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