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1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85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吴宜群 《健康向导》2015,21(2):60-61
有奖戒烟俄罗斯是世界上吸烟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俄罗斯中学生吸烟的比例也高居世界前列。因此,俄罗斯教育部决定,对那些在5个月内不吸烟的学生,给予5万卢布的奖励(5万卢布相当于人民币14 806元)。戒烟奖的发布,恐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也可以看出,俄罗斯政府对青少年吸烟有多么深的忧虑。中国青少年吸烟的状况也不容乐观。我国现有13~18岁的青少年1,3亿,据专家估算,其中现在吸烟者约1 500万,尝试吸烟者  相似文献   
12.
杨美健 《现代养生》2012,(17):22-23
我国是世界第一肺癌大国,每年大约有60万人死于肺癌,2008年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居民死亡原因调查结果显示,肺癌已成为中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的原因。对于肺癌,目前还缺乏可以普遍推广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手段,大多数肺癌患者临床确诊时已经是晚期。解决肺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2年—2013年广西居民的吸烟情况,为制定广西控烟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取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中央健康素养项目的"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对广西15岁及以上的居民进行调查。提取其中吸烟部分的资料,对广西居民的吸烟、被动吸烟、吸烟与疾病关系的认识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2年广西15岁及以上居民吸烟率为28.8%。男性(44.5%)明显高于女性(7.0%),2013年15岁及以上居民吸烟率为27.0%,男性为45.6%,明显高于女性(5.3%)。结论广西居民吸烟率较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地控制烟草的消费和被动吸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吸烟状况及相关知识了解情况,掌握影响其吸烟行为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从桐乡市卫生局、桐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桐乡市中医院、桐乡市妇幼保健院4家单位内随机选取卫生工作人员各50名进行调查。结果:4家单位的卫生工作人员的总的现在吸烟率为17.35%;性别(χ2=53.57,P<0.001)、年龄(χ2=9.38,P<0.05)是影响吸烟的可疑因素;对"烟中的尼古丁是引起大多数癌症的化学物质"的正确回答率最低(吸烟人群为17.39%,不吸烟人群为7.33%)。结论:桐乡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吸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吸烟相关知识水平普遍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了解丽水地区中老年居民的吸烟行为和相应的人群特点,为开展控烟工作提供理论证据。 方法选定丽水地区3个街道(乡镇)中年龄50~80岁的常住户籍人口,按照10%的比例进行整群抽样调查。调查问卷包含基线资料、吸烟(包括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情况、吸烟健康知识等内容。汇总吸烟人群的调查资料,分析吸烟人群的分布特征。多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共发放问卷5 627份,回收完整有效问卷3 090份。现在吸烟者共631名,现在非吸烟者共2 459名,标化后的吸烟率为21.6%,男性吸烟率为43.4%,女性吸烟率为0.12%。男性调查者中的现在吸烟人群主要表现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的分布差异(χ2=37.984、25.445、7.249、25.593,P<0.05)。被动吸烟者789名(其中男性208例,女性551例),主要表现为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的人群分布差异(χ2=54.922、151.962、15.039、19.365、16.316,P<0.05)。健康知识得分总体表现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的人群分布差异(F=8.352、24.905、4.598、82.934,P<0.05)。 结论本地区吸烟人群具有明显的分布特征,男性吸烟率和女性被动吸烟率高,应针对吸烟的人群分布特点精准实施控烟宣传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16.
《家庭医生》2014,(3):2-2
浙江大学医学部控烟研究中心发布了《全球医学生控烟调查》的中国报告,这份报告分析了我国60所大学9286个调查对象,发现总体吸烟率为6.5%,相较于其他国家20%的百分比来看,还是很低的。  相似文献   
17.
正降低官兵吸烟率并实现公共场所禁烟,有利于维护官兵健康,有利于维护军人良好形象。为此,全军爱卫会近日印发《关于加强军队禁烟控烟工作的通知》,并就做好军队禁烟控烟工作提出明确要求。通知要求,军队各级爱卫会发挥职能作用,将禁烟控烟工作纳入单位日常教育管理,做到工作计划有禁烟措施、宣传教育有禁烟内容、公共场所有禁烟标识。积极推动群众性禁烟控烟行动,倡导创建无烟机关、无烟单位,教育督导官兵自己不吸烟、拒吸二手烟,鼓励吸烟官兵主动戒烟,在公共场所做到不吸烟、不敬烟、不劝烟,努力营造崇尚文明、珍惜健康、环保清新的军营健康环境。  相似文献   
18.
西安市中学生吸烟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华  丁寅君  李宁 《中国健康教育》2008,24(1):19-20,26
目的 了解西安市青少年吸烟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西安市4所中学初一至高三的学生共1224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吸烟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的吸烟知识得分为9.11±1.98,对吸烟的态度得分为24.46±3.68.调查对象中曾尝试吸烟率为30.5%,现吸烟率为6.6%,经常吸烟率为4.9%.吸烟知识、对吸烟的态度和尝试吸烟行为三者之间呈轻度的正向相关(P<0.01).结论 西安市青少年对吸烟的成瘾性及危害认识不足.对吸烟的态度趋于正向,尝试吸烟率较高,尝试吸烟的年龄较小.吸烟行为除了与吸烟知识和态度有关外,还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和平里医院职工吸烟状况及医护人员控烟能力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北京市和平里医院职工与吸烟有关的知识、态度、行为以及医护人员控烟技能和参与控烟工作的态度。方法采用㈣设计的医务人员控烟能力调查表和自行设计的职工行为危险因素调查表对医院职工进行调查。结果男性吸烟率为58.2%,女性1.7%,职工对吸烟具体危害健康的知识知晓率较低,88.1%的医护人员认为应该帮助吸烟人戒烟,实际有41.0%的医护人员为吸烟人提供了戒烟的帮助。结论医院应提高医务人员及全院职工对吸烟危害健康的认识,提高医护人员控烟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群2002年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338,自引:23,他引:338  
目的描述2002年中国人群吸烟、戒烟和被动吸烟的流行水平及在不同教育水平、职业和地区的分布特点,判断烟草流行的变化趋势。方法在145个疾病监测点中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使用调查表人户调查,完成调查16407人,其中有16056人合格记录用于分析。采用总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吸烟者日平均吸烟量、吸烟花费、戒烟率等指标,根据2002年普查人口进行加权计算。结果男性吸烟率为66.0%,女性吸烟率为3.08%,与1996年结果比较,人群吸烟率下降1.8%,15~24岁人群吸烟率上升,15岁以上吸烟者达到3.5亿人,较1996年增加3000万人。男性吸烟者水平大致相等,女性吸烟的地区差别更明显,东北、华北等地女性吸烟率依然很高。戒烟率增加,从1996年的9.42%上升到现在的11.5%,意味着增加了1000万戒烟者,但不打算戒烟者依然占了绝大多数,达到74%。人均吸烟量基本不变,为14.8支/日,吸烟者平均每日花费2.73元,但不同人群差异很大,最高和最低者相差15倍。被动吸烟暴露并没有大的改善,1996年和2002年两次调查结果几乎相等,人群中被动吸烟暴露水平分别为53%和52%。人们对烟草危害健康的知识增加,但西部地区人们的知识贫乏。60%以上的人支持公共场所禁止吸烟,45%支持禁止烟草广告,但地区差异依然很大。结论中国男性烟草使用的流行水平已经达到高峰,目前处在平台期,还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有关吸烟有害健康知识的传播还远远不够,特别西部地区人群对控烟措施的理解和支持率均不高,中国人群在短时间内烟草流行率不会明显下降,烟草导致的疾病负担在未来30—50年内将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