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6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74篇
内科学   57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317篇
预防医学   133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98篇
  1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方式对早产儿足跟采血的疼痛缓解程度的区别。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我院的早产儿156名进行完全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A、观察组B、观察组C、对照组,观察组分别进行非营养性吸吮、营养补充性吸吮、抚触干预,对照组无安慰措施,根据早产儿对足跟采血穿刺过程中以及穿刺结束5 min后的疼痛评分(依据早产儿疼痛评分简表评测)和面部表情评分法进行评价,对比各组新生儿的评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3个小组患儿在足跟采血的穿刺过程中,PIPP量表评分均低于6分,不需要镇痛治疗;在穿刺结束5 min后,其量表评分均有所降低,比对照组明显减轻;3个观察组患儿的疼痛表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评分;且观察组B的患儿评分几乎等于0,其面部表情评分最低,疼痛指数更佳,效果更好(P<0.05)。结论:通过对早产儿足跟采血进行不同的干预方法,对于疼痛均具有缓解作用,应用营养性吸吮效果更佳,临床中可以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更合适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NNS)、音乐治疗(MT)及非营养性吸吮联合音乐治疗(NNS+MT)在缓解新生儿疼痛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8年1~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医学中心普通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新生儿按照住院号从小到大顺序分为干预组(NNS亚组、MT亚组、NNS+MT亚组)和空白对照组,干预措施在新生儿足后跟采血前2min开始持续至研究结束,共15min,空白对照组不予干预措施。通过观察新生儿的心率、经皮氧饱和度(SpO2)及新生儿疼痛行为(NIPS)评分,采集采血针刺前1min、针刺时和针刺后13min过程中的每一分种数据,比较各种干预措施缓解新生儿疼痛的临床效果。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多变量方差分析,ANOVA方差检验,同时应用PostHoc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纳入住院新生儿80例,男54例,女26例;各亚组和空白对照组各20例。疼痛刺激后各组的心率均显著加快,于刺激后0~2min达峰值,之后逐渐减慢;NNS亚组与空白对照组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T、NNS+MT亚组与空白对照组心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T亚组和NNS+MT亚组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疼痛刺激后各亚组SpO2均显著降低,于刺激后2~4min降至最低值,之后逐渐升高;NNS亚组与对照组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T、NNS+MT亚组与空白对照组Sp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T亚组和NNS+MT亚组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疼痛刺激后各组NIPS评分均显著提高,于0~1min达峰值,之后逐渐降低,各亚组NIP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空白对照组比较,MT、NNS+MT干预措施均可缓解疼痛刺激引起的心率、SpO2和NIPS评分变化。结论新生儿临床医护人员可通过使用MT和NNS+MT可缓解新生儿疼痛。  相似文献   
43.
肿瘤细胞和胞外基质之间的黏附特性与肿瘤的侵袭转移有密切关系。作者从细胞周期的角度,采用微管吸吮技术和细胞同步技术研究了不同细胞周期肝癌细胞与Ⅰ型胶原裱衬表面的黏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秋水仙碱顺序阻断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双阻断后释放培养的方法可分别获得G1期和S期肝癌细胞,平均同步率分别为74.09%和90.39%;在研究剂量和时间范围内,肝癌细胞与Ⅰ型胶原的黏附力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S期肝癌细胞和Ⅰ型胶原的黏附力值与G1期和未同步组(对照组)相应值比较明显降低.结果提示;肝癌细胞经血道转移的侵蚀细胞间质阶段,G1期细胞可能起更重要的作用。这一研究对全面认识肝癌的转移机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4.
极低体重儿喂养技术改进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疗技术的提高,极低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的成活率越来越高,如何提高VLB研的存活率及其生存质量逐渐成为新生儿科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要想提高VLB研的生存质量,首先应保证他们的营养需求。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喂养,解决生长发育相对较快,能量储存低与高代谢状态这一矛盾,我科采取了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NNS),腹部按摩和肛管刺激的方法,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非营养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0例早产儿分为两组,每组45例,非营养吸吮组予鼻饲奶前、后均予非营养吸吮10分钟,对熙组不行非营养吸吮,然后观察两组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情况,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非营养吸吮组发生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非营养吸吮可以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中医内外同疗治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通乳汤加减内服,配合产妇爱人吸吮,通乳汤药粉热敷,抖动按摩乳房等外治,治缺乳38例。结果总有效率95%。结论:中医内外同疗治缺乳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非营养性吸吮(NNS)和口腔刺激(OS)单用或联合应用在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困难中的效果和优劣.方法 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6例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措施分为4组:非营养性吸吮组(NNS组)、口腔刺激组(OS组)、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刺激组(NNS+OS组)和对照组.结果 ①各干预组喂养过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NS+OS组喂养过渡时间同NNS组和OS组比较均缩短,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干预组开始经口喂养和完全经口喂养时的喂养效率、摄入奶量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NS和OS的联合组上述指标高于NNS和OS单用组,但各干预组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喂养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NNS组、OS组和NNS联合OS组喂养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NS联合OS更有利于缩短鼻饲喂养向经口喂养的过渡时间、提高喂养效率和摄入奶量比,且并未增加喂养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8.
吸吮分为营养性吸吮(NS)和非营养性吸吮(NNS)。不能接受经口喂养的新生儿采用喂养的同时,给其吸无孔橡皮奶头,称非营养性吸吮,极低体重儿的存活率逐年提高,其喂养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解非营养性吸吮对极低体重儿的胃肠功能的建立及体重恢复的影响,2004年1月~2004年10月间作者对本院新生儿科38例极低体重儿进行胃残留奶量、排便次数、称量体重恢复等情况进行观察,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体重小于1 500 g的极低体重儿;胎龄小于37周;需间断进行鼻胃管喂养的平均体重1 254 g的共有38例。入院时按随机分组…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究胞二磷胆碱在早产儿脑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出生的早产儿脑病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儿出生后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给予胞二磷胆碱,比较两组患儿的早期临床疗效、吸吮反射恢复率及恢复时间、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 66%vs. 80. 00%,P <0. 05);治疗后两组患儿吸吮反射恢复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治疗后7天、10天、15天的吸吮反射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治疗组吸吮反射恢复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儿出院3个月、6个月的NBNA得分均较出院时增加,治疗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早产儿脑病患儿治疗中使用胞二磷胆碱具有较高的疗效,可明显改善症状和体征,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0.
赵晓玲  罗乾元 《四川医学》2005,26(10):1157-1157
例1,女,2岁.因右眼红肿,分泌物多达半个月,于2004年9月来我院就诊.检查:双眼睑无内外翻及倒睫,右眼睑红肿,结膜充血(+ +),下睑结膜可见乳头、滤泡,角膜表面有一淡红色、半透明线状物附着,用棉签拭擦见该线状物蜷曲蠕动.用眼科镊取出后见一长约12mm,宽约0.3~0.4mm,两端尖细,呈曲状,在刺激下蠕动,离体后蜷曲的乳白线形虫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