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8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115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50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658篇
内科学   358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19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80篇
综合类   1629篇
预防医学   608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652篇
  22篇
中国医学   180篇
肿瘤学   139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01篇
  2022年   211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273篇
  2011年   317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对比应用氧驱动雾化吸入给药和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给药治疗小儿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100例小儿哮喘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组患儿50例。对照组患儿应用空气压缩泵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患儿应用氧驱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分别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 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SaO2指数明显提高,相比对照组患儿SaO2指数明显更高(P 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胸闷、咳嗽、反复喘息等症状消失时间、呼吸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相比对照组患儿明显更快(P 0.05);研究组患儿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更短(P 0.05);且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最大呼气流量相比对照组患儿明显更高(P 0.05)。结论针对于小儿哮喘疾病患儿治疗过程可予以氧驱动雾化吸入给药治疗,其临床疗效、患儿治疗后症状恢复相比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给药治疗更明显,氧驱动雾化吸入给药治疗的临床价值与推广性更高。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氨溴索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对照组4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氨溴索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观察总有效率和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44%,明显低于对照组82.93%(x2=4.67p<0.05)。治疗组的咳嗽、憋喘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氨溴索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安全有效,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83.
项目驱动教学方法通过完成实际项目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近年来被逐渐应用于高校实验教学中。针对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中知识点分割孤立、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不足的问题, 自2017年起, 空军军医大学在2016~2019级四年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76名学生中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方法, 包括增设教学模块、精选实验项目、细化教学实施流程、优化考核指标, 通过实验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 学生实验成绩为(91.11±2.04)分, 优秀率达到81.6%(62/76)。100.0%(76/76)的学生非常喜欢或喜欢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并认为通过项目驱动型实验自身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升, 89.5%(68/76)的学生认为项目驱动型实验有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78.9%(60/76)的学生认为对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帮助, 100.0%(76/76)的学生认为项目驱动教学方法解决或部分解决了传统实验教学中知识点相互孤立、课程间逻辑衔接不紧密的问题。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应用于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实验教学中效果良好, 得...  相似文献   
8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具有遗传和临床异质性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特征为髓系造血细胞一系或多系发育异常、外周血细胞减少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转化风险增加.驱动基因突变纳入MDS的预后积分系统中,对MDS的精确...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究驱动蛋白家族成员3C(kinesin family member 3C,KIF3C)和微小RNA(mircoRNA,miR)-186对人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肺癌A549细胞系,然后转染miR-186mimics、miR-186 inhibitor、siRNA(si)-KIF3C、miR-186 inhibitor+si-KIF3C及mimic NC、inhibitor NC和si-NC至A549细胞,分别设为miR-186 mimic组、miR-186 inhibitor组、si-KIF3C组、miR-186 inhibitor+si-KIF3C组及NC组(mimic NC组、inhibitor NC组和si-NC组),非转染的细胞设为Con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测定A549细胞中miR-186及KIF3C基因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WB)法测定KIF3C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hosphatidylin...  相似文献   
86.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非组核蛋白。在细胞核内的HMGB1主要参与DNA修复、转录、维持端粒酶的活性以及染色体稳定。释放至细胞核外的HMGB1在细胞的增殖、炎症、血管生成、免疫耐受、免疫逃逸中发挥促肿瘤作用;但又能活化和募集免疫细胞至肿瘤微环境中,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免疫原性细胞死亡,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HMGB1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故推测它可能同时发挥促肿瘤和抗肿瘤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双重介导脑靶向脂质体(RVGPR9-SSL)作为递送载体对阿霉素(doxorubicin, DOX)血-脑脊液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渗透率的影响,为脑部药物递送提供新的策略。方法 利用前期构建的双重介导脑靶向脂质体(RVGPR9-SSL)作为载体包载DOX(DOX@RVGPR9-SSL)。培养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BMVEC),在体外构建BBB模型,通过4h渗漏实验、跨膜电阻值(transmembrane resistance value, TEER)测量、扫描透射电镜(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SEM)观察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等,鉴定体外BBB模型构建是否成功。在BBB模型构建成功后,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a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考察RVGPR9-SSL体跨越BBB后的完整性。通过对比分析脂质体给药前后,BBB的形态以及TEER值,考察RVGPR9-SSL跨越BBB后对BBB完整性的影响。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考察DOX@RVGPR9-SSL的BBB渗透率。结果 RVGPR9-SSL的包封率为97.25%。构建的BBB模型的TEER值均>200Ω·cm2,并通过SEM观察到BMVEC细胞排列紧密,存在着明显的紧密连接,说明体外BBB模型成功建立,可用于考察BBB渗透率。DOX@RVGPR9-SSL4h累积BBB渗透率>10%,显著高于游离DOX的4h累积BBB渗透率。给药后BBB与DOX@RVGPR9-SSL均能保持较好的完整性。结论 RVGPR9-SSL可以显著提高所包载的DOX的BBB渗透率,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是非常有前景的脑部药物递送载体。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 探讨Bi PAP呼吸机联合7 L/min的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COPD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8例COPD患者作为对象,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入院患者作为对照组33例,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入院患者作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  相似文献   
90.
目的对比氧驱动雾化吸入和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在小儿喘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本院儿科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相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空气泵雾化吸入方法,观察组应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方式,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Sa O2),分别记录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胸闷咳喘、反复喘息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a O2明显高于治疗前,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a O2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缓解时间、喘息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5%,高于对照组的8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方式具有起效迅速与疗效显著等临床优势,可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