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14篇
药学   23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研究了亚硒酸钠对亚砷酸钠引起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砷酸钠显著增高SCE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同时或预先加入亚硒酸钠,均能显著地减少亚砷酸钠所诱导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频率。  相似文献   
72.
目的 研究亚砷酸钠( sodium arsenite)对大鼠胰岛β细胞株INS-1(INS-1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INS-1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亚砷酸钠,首先进行噻唑蓝(MTT)试验,并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INS-1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溶酶体膜电位的吸光度(A)值;并于亚砷酸钠作用后,应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并检测INS-1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经亚砷酸钠作用后,INS-1细胞的活性明显下降,且细胞活性随着亚砷酸钠剂量的升高而降低;24h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荧光值明显下降,且随着亚砷酸钠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8h后,细胞溶酶体膜电位荧光值明显上升,且随着亚砷酸钠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2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出现凋亡,随着亚砷酸钠剂量的增加,凋亡的细胞也随之增多,镜下呈亮蓝色,胞核固缩、裂解为碎块出现凋亡小体和核碎裂,部分染色质出现浓缩状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经亚砷酸钠处理后,凋亡的细胞明显增多,且随着亚砷酸钠剂量的增高,凋亡细胞数量也随之增多.结论 亚砷酸钠通过线粒体-溶酶体途径诱导大鼠胰岛β细胞株INS-1凋亡.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抗氧化剂对亚砷酸钠诱导的人膀胱上皮细胞系(SV-HUC-1)氧化应激相关通路的影响。方法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V-HUC-1细胞,分别暴露于含终浓度为0(对照,F12K培养基)、4μmol/L亚砷酸钠及4μmol/L亚砷酸钠与丁硫氨酸亚砜亚胺(BSO,0.5 mmol/L)、褪黑素(0.5 mmol/L)或N-乙酰半胱氨酸(NAC,0.5 mmol/L)的培养基中,于培养16 h后,收集细胞进行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通路相关蛋白及其下游基因[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醌氧化还原酶(NAD(P)H-quinone oxidoreductase 1,NQO1)]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于培养1 h后,收集细胞进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关键蛋白[p-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p-p38、p-c-Jun-N末端激酶(p-JNK)]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亚砷酸钠暴露SV-HUC-1细胞内NRF2、NQO1、HO1蛋白及p-ERK、p-p38、p-JNK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高;巯基耗竭剂BSO与亚砷酸钠联合暴露可加剧砷诱导的SV-HUC-1细胞内NRF2、NQO1、HO1和p-p38、p-JNK蛋白表达水平的升高,而抑制p-ERK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褪黑素与亚砷酸钠组及亚砷酸钠+NAC组SV-HUC-1细胞内NRF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亚砷酸钠组;NQO1蛋白的表达水平仅明显高于对照组;HO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明显低于亚砷酸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褪黑素+亚砷酸钠组SV-HUC-1细胞内p-ERK、p-p38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亚砷酸钠组;p-JNK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亚砷酸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砷酸钠+NAC组SV-HUC-1细胞内p-p38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亚砷酸钠组;p-JNK蛋白的表达水平仅明显高于对照组;p-ERK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明显低于砷暴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氧化剂能够抑制亚砷酸钠急性暴露导致的SV-HUC-1细胞氧化应激相关通路的活化。  相似文献   
74.
<正>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恶性程度高,手术加化疗的方案对于侵润性的神经母细胞瘤效果不佳。砷,俗名砒霜,很早被用来治疗急性粒性白血病。现在发现砷对神经母细胞瘤、胶质瘤,以及来源于肝脏、前列腺、肾脏、子宫颈和胆囊等固体肿瘤也有效~([1])。然而,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有报道,肿瘤细胞H_2S合成酶表达上  相似文献   
75.
目的对亚砷酸钠腹腔注射法制作的小鼠卵巢氧化应激模型进行评估。方法昆明种雌性成年小鼠2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各10只,分别隔日用蒸馏水、8mg/kg亚砷酸钠溶液腹腔注射0.5ml 1次,共注射8次,于最后1次腹腔注射后第2天处死各组小鼠,取卵巢组织,进行小鼠一般情况观察、组织形态学观察、血清激素水平以及组织匀浆氧化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模型组卵巢组织切片中可见大量闭锁卵泡,生长卵泡减少。模型组中氧化应激产物活性氧、丙二醛含量较正常组增高(P<0.05),模型组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较正常组降低(P<0.05)。结论亚砷酸钠引起小鼠卵巢氧化应激的发生,可以作为卵巢氧化应激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亚砷酸钠(NaAsO2)对血管的增殖效应,为地砷病的血管病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新生模型研究亚砷酸钠体内对血管增生影响;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作为亚砷酸钠对血管增殖的体外研究模型,经Cell Counting Kit-8(CCK-8)测定HUV-EC细胞增殖;实时定量RT-PCR检测c-myc、c-jun mR-NAs表达水平。结果 NaAsO2对CAM有双向效应,低剂量NaAsO2促进血管增生,高剂量NaAsO2抑制血管增生;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NaAsO2浓度升高,对HUV-EC细胞增殖的抑制呈剂量-效应关系,明显降低c-myc、c-jun mRNA水平。结论亚砷酸钠可能通过下调c-myc、c-jun基因的表达来抑制HUV-EC增殖,可能是砷中毒引起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亚砷酸钠(sodium arsenite,NaAsO2)单独、以及与丁基硫堇亚胺(buthionine sulfoximine,BSO)联合对Chang liver细胞毒性作用。方法常规培养的Chang liver细胞用NaAsO2单独或NaAsO2和BSO联合染毒24h,倒置相差显微镜采集细胞图像;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NaAsO2(0~250μmol/L)明显改变Chang liver细胞的形态并明显降低细胞生存率(P0.01),且呈剂量-反应关系;NaAsO2(5,20μmol/L)和BOS(1 mmol/L)联合作用,其细胞生存率明显低于相应浓度的NaAsO2单独作用组(P0.01)。结论NaAsO2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NaAsO2联合BSO能够加重NaAsO2对Chang liver细胞的毒性。  相似文献   
78.
目的 研究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氟维司群对亚砷酸钠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抑制作用,为探讨雌激素受体在砷致肺癌发生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单纯以2.5 μM亚砷酸钠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16-HBE持续染毒者设为对照组,自染毒30代起加入不同剂量(10-11、10-9、10-7M)氟维司群与砷联合处理者设为低、中、高剂量拮抗剂组,同时设置溶剂对照组(DMSO)。各组细胞继续培养至60代时,利用qPCR和Western Blot测定氟维司群干预下细胞ERα、ERβ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和划痕实验分别测定氟维司群对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培养至60代时,各剂量拮抗剂组细胞ERα mRNA和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P<0.05);中、高剂量拮抗剂组细胞ERβ mRN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P<0.05),各剂量拮抗剂组细胞ERβ 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P<0.05)。各剂量拮抗剂组的软琼脂克隆形成数和细胞24 h迁移距离均低于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P<0.05)。结论 氟维司群通过下调雌激素受体表达抑制了亚砷酸钠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16-HBE恶性转化,雌激素受体可能参与了砷致细胞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79.
[背景]砷是一种环境毒物,长期或过量砷暴露可致机体肝纤维化损伤,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丝裂原诱导基因6(Mig-6)在多种疾病或癌症中具有保护作用,但其在砷致肝纤维化损伤过程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Mig-6在亚砷酸钠(NaAsO2)致人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及细胞外基质(ECM)沉积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0...  相似文献   
80.
目的:比较不同时程饮水砷暴露时大鼠仔鼠神经行为发育和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于受孕后第0天开始分孕期暴露(受孕0d~仔鼠出生)、哺乳期暴露(仔鼠出生1~21 d断乳)和全程暴露(受孕0d~仔鼠出生后42 d)3组以自由饮水方式给予100 mg/L的NaAsO2水溶液,同时设对照组(饮用蒸馏水).观察砷对子代大鼠生理发育、神经行为发育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哺乳期染毒组和全程染毒组仔鼠从出生后1周起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张耳、开眼、长毛、出牙等生理发育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神经行为测试中,全程染毒组仔鼠平面翻正、悬崖回避和负趋地性等指标达标日龄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出现神经行为发育迟缓.方位水迷宫实验中,哺乳期染毒组仔鼠正确寻找隐蔽平台所需时间显著长于全程染毒组(P<0.05),穿越目标区域次数也显著少于全程染毒组(P<0.05).结论:不同时程饮水砷暴露对仔鼠神经行为和学习记忆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哺乳期砷暴露能够明显减缓仔鼠体重增长,并迟滞其神经行为发育以及显著削弱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