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75篇
  免费   1484篇
  国内免费   1933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320篇
妇产科学   182篇
基础医学   3139篇
口腔科学   117篇
临床医学   6536篇
内科学   8469篇
皮肤病学   165篇
神经病学   164篇
特种医学   7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73篇
外科学   1080篇
综合类   11043篇
预防医学   6751篇
眼科学   49篇
药学   3769篇
  45篇
中国医学   1804篇
肿瘤学   445篇
  2024年   132篇
  2023年   520篇
  2022年   539篇
  2021年   603篇
  2020年   592篇
  2019年   688篇
  2018年   350篇
  2017年   540篇
  2016年   813篇
  2015年   888篇
  2014年   1611篇
  2013年   1737篇
  2012年   2611篇
  2011年   2929篇
  2010年   2764篇
  2009年   2776篇
  2008年   2952篇
  2007年   2788篇
  2006年   2683篇
  2005年   2711篇
  2004年   1967篇
  2003年   1581篇
  2002年   1395篇
  2001年   1194篇
  2000年   935篇
  1999年   959篇
  1998年   898篇
  1997年   1030篇
  1996年   920篇
  1995年   815篇
  1994年   662篇
  1993年   483篇
  1992年   234篇
  1991年   158篇
  1990年   140篇
  1989年   156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该研究将该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乙肝组(根据血清HBV-DNA定量水平分为低拷贝组29例与高拷贝组71例,根据HBeAg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55例与阴性组45例),同时选取此期间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对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T淋巴细胞比率进行测定,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测定血清HBV-DNA定量,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与HBV-DNA载量之间的关系。结果低拷贝组与高拷贝组的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HBV-DNA载量与细胞免疫功能存在负相关(r=-0.659, P=0.003);阳性组lgHBV-DNA、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低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HBV-DNA载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HBV-DNA复制是乙肝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不同ALT状态下B/C基因型的乙型肝炎病毒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差异性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为乙型肝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558例,所选病人均病历完整,均接受过肾组织病理学检查,化验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尿β2微球蛋白、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血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及基因型。【结果】B型C型基因型的乙肝相关性肾小球肾炎均以弥漫性膜增生性肾病为主(57.9%vs.54.4%),其次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5.3%vs.28.0%),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9.7%vs.9.0%)和系膜增生性病变(7.1%vs.8.6%)较为少见。在ALT正常组B/C基因型的乙型肝炎病毒对肾脏功能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ALT≥2倍上限组中,C型基因型较B型基因型的乙型肝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血肌酐、血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尿NAG、尿β2M明显增高(P<0.05),而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ALT正常组中B/C型的乙型肝炎病毒对慢性肾脏病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ALT≥2倍上限组中,C型基因型较B型基因型的乙型肝炎相关性肾小球患者中,慢性肾脏病分期有趋于加重的倾向(χ2=11.144,P=0.025)。【结论】对比分析不同基因型的乙型肝炎病毒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的差异性影响,将有助于帮助临床诊治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Tc17细胞表达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病情进展及乙肝病毒清除的影响。【方法】纳入43例HBV-ACLF患者,以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和12例健康体检者(NC)为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c17细胞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载量,采用MELD、MELD-Na、CLIF-CACLF及AARC评分等指标评估患者病情,分析Tc17细胞表达对病情进展及乙肝病毒清除的影响。【结果】与NC组及CHB组比较,HBV-ACLF患者Tc17细胞表达明显升高(P<0.001及P=0.017)。相关分析发现Tc17细胞与AARC评分、MELD评分及MELD-Na评分均成正相关(r=0.504,P=0.001;r=0.417,P=0.005及r=0.382,P=0.012),而与CLIF-CACLF评分有相关趋势(r=0.294,P=0.055);且随着病情进展,Tc17细胞的表达逐渐升高。另外发现Tc17细胞与基线HBV-DNA载量成正相关(r=0.339,P=0.026),且Tc17细胞高表达的HBV-ACLF患者4周后HBV-DNA下降较低表达组更明显(P<0.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只有基线Tc17细胞及谷草转氨酶水平与HBV-DNA下降有关。【结论】Tc17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助于清除HBV-DNA,但过激的炎症反应将导致患者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MCADD)中国人群流行病学特征、表型、基因型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经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筛查并结合基因检测诊断为MCADD的新生儿资料。结果 2 674 835例接受筛查的新生儿中诊断MCADD的12例(1/222 902)。其中10例接受基因检测,发现ACADM基因16个突变位点的13种突变类型:7种为已报道突变(p.T150Rfs*4、p.M1V、p.R206C、p.R294T、p.G310R、p.M328V、p.G362E);5种新突变(p.N194D、p.A324P、p.N366S、c.118+3A > G、c.387+1del G)和1例11号外显子缺失,以p.T150Rfs*4最常见(4/16)。ACADM基因突变位点检出率80%。未见表型-基因型相关性。确诊后给予饮食指导及对症治疗,随访4~82个月期间未见急性代谢失衡发作,除1例合并脑发育不良外均预后良好。结论 MCADD在中国南方人群相对罕见;p.T150Rfs*4为中国人群热点突变;筛查阳性的病例建议联合辛酰基肉碱检测及基因判断。  相似文献   
995.
996.
杜菊 《中国校医》2012,26(12):908+910
与同龄人相比,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青年患者的心理会产生一些特有的心理问题.慢性乙型肝炎具有传染性,病程长,恢复慢,易复发.最让患者担心的是,目前国内外无特效药治疗.一旦被确诊患有该病,不仅要受到疾病的折磨,而且还要隔离治疗,更严重是社会上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误解,让年轻的患者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如果能对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不仅会对控制病情、促进康复起到很好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会促使患者卸下心理包袱,更好地融入社会,获取生活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997.
998.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保存对血液中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 RNA)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集12名丙型肝炎患者4 ml的外周血,分装、保存在不同温度及相同温度下的不同时间,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不同时间点血浆HCV RNA的水平(log IU/ml),并与该血液标本的起始HCV RNA水平做比较分析。结果当血液标本中的HCV RNA起始水平≥105IU/ml时,在25℃放置6 h后转至4℃保存18 h(a)、25℃放置12 h后转至4℃保存12 h(b)及4℃放置24 h(c)等3种保存条件,24 h时内检测到血液标本的HCV RNA水平105IU/ml组分别为(5.15±0.16)、(5.15±0.15)及(5.16±0.16)IU/ml(P>0.05),107 IU/ml组分别为(7.45±0.21)、(7.44±0.23)及(7.45±0.24)IU/ml(P>0.05);当血液标本中HCV RNA起始水平在临界范围[(3.38±0.14)IU/ml]时,在条件a、b保存24 h血液标本的HCV RNA含量分别为(2.28±1.52)IU/ml、0(均为P<0.01),而条件c保存24 h血液标本的HCV RNA含量为(3.28±0.20)IU/ml(P>0.05);当血液标本中HCV RNA起始水平为103 IU/ml时,在4℃保存48 h时HCV RNA含量为(2.31±1.54)IU/ml(P<0.01)。结论当血液中HCVRNA起始浓度较低时,HCV RNA的稳定性较差,短时常温保存都会造成病毒核酸的降解。  相似文献   
999.
在对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中,曾参照的血清免疫学乙型肝炎病毒这一检验标准的临床意义显得不足,而运用PCR免疫方法对血清中HBV-DNA检测,同时结合免疫组化法对肝组织HBsAg、HBcAg检测,结果显示血清HBVM阴性难以彻底清除HBV感染的存在.为了给肝炎患者的后期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深入研究血清中HBVM阴性的相关问题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00.
长期以来,HBV传播给世界各国带来极大的困扰,其在世界范围尤其是亚非国家流行甚广。全球范围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数量庞大,我国更是感染负担较重国家之一,且HBV在育龄期妇女中的流行率较高,因此阻断HBV的母婴传播至关重要,是乙型肝炎防控工作的核心。因此,本文围绕HBV母婴传播的情况以及现行预防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