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5篇
  免费   321篇
  国内免费   6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6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69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288篇
内科学   339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70篇
外科学   96篇
综合类   1242篇
预防医学   1244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966篇
  5篇
中国医学   102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98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297篇
  2014年   359篇
  2013年   395篇
  2012年   554篇
  2011年   557篇
  2010年   437篇
  2009年   325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目的探讨双黄连粉针剂联合阿米卡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应用棋盘法设计,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双黄连与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对30株临床分离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以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为指标判定中西药联合抑菌作用。结果双黄连联合阿米卡星FIC结果显示:FIC≤0.5为0%,FIC>0.5~1为16.7%,FIC>1~2为70.0%,FIC>2为13.3%;双黄连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FIC结果显示:FIC≤0.5为23.3%,FIC>0.5~1为73.3%,FIC>1~2为3.3%,FIC>2为0%。结论双黄连联合阿米卡星对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数表现为无关作用和拮抗作用,体外联合抑菌作用较差;而双黄连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表现出的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比例较高,对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联合抑菌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82.
目的在体外探讨莫西沙星(MFX)、头孢哌酮/舒巴坦(CFS)单用及联合使用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防耐药突变浓度(MPC)的影响,为防止细菌耐药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20株临床分离CRA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用肉汤富集浓度为1013CFU·L-1CRAB,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MFX和CFS单用及联合使用对20株临床分离CRAB的MPC,并计算相应的选择指数(SI)。结果 MFX联合CFS后,主要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无拮抗作用。MFX和CFS单用对上述20株CRAB的选择指数分别为:4128、8128、864,两者联合后选择指数下降为:164,两者联合后选择指数下降为:18、48、416,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选择指数分别下降216,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选择指数分别下降216、216、24倍。结论 MFX与CFS联用后,均可降低其单用对CRAB的MPC,缩小耐药突变选择窗,防止耐药突变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的临床分布及耐药表型,为治疗Ab及防范Ab医院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3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分离得到的32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病区分布及耐药表型.结果 326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标本类型为痰及咽拭子的占80.98%,其次是血培养及分泌物标本.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者来自重症医学病区(intensive care unit,ICU),占42.64%;而呼吸内科、神经外科分别占17.48%、7.98%,居第2、3位.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均处于高度耐药,多粘菌素则处于敏感状态,其他抗生素耐药水平则在30% ~60%之间,但2012年7月~2013年3月每个季度的耐药性变迁不明显.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问题日趋严重.医护人员应综合考虑本地区药敏结果及病人情况,采取适宜的治疗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预防及控制鲍曼不动杆菌的流行及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84.
鲍曼不动杆菌是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常引起呼吸道感染、伤口感染、泌尿道感染。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其耐药性日益严重,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现  相似文献   
85.
<正>关于Ab形态结构与耐药性关系鲜有报告,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的病毒,具有溶原性和裂解性两种生长方式〔1〕,根据与宿主菌的相互关系,分为温和噬菌体、毒性噬菌体两种类型。过去人们关注毒性噬菌体裂解宿主菌,期待发挥治疗性应用,但长期研究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2〕。鲍曼不动杆菌(Ab)为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分布于外环境中,它黏附力极强,是引起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之一,在住院病人尤其是重症监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ICU肺炎患者感染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并给出治疗对策。方法选取我院ICU病房30例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组,30例非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指标与感染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影响,分别采集患者的菌株并进行耐药性试验,评估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并制定治疗对策。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合并基础疾病个数、感染前住院时间、SOFA评分、GCS评分、抗菌药物治疗天数、侵入治疗天数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菌株耐药性除对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性肺炎与合并基础疾病、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侵入治疗等有关,其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显著耐药性,应以多种抗菌药物联用治疗。  相似文献   
87.
目的了解近年来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AB)耐药模式的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本院综合ICU分离的AB耐药模式变化情况。结果 AB耐药模式包括如下几种:(1)全部敏感;(2)仅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多黏菌素E敏感;(3)仅对多黏菌素E敏感;(4)除外上述模式的其他模式。结论随着高效、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AB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应重视耐碳青霉烯类AB的监测。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院内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病区分布、标本来源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控制和治疗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该院院内感染鲍氏不动杆菌184株,分析其来源、病区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从标本来源来看,85.32%的鲍氏不动杆菌来自痰标本,7.06%来自尿液.从病区分布来看,60.86%的鲍氏不动杆菌来自ICU病区,15.2%来自呼吸科.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高,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其中,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他啶耐药率分别为69.57%、60.87%、60.87%.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以呼吸道为主,细菌耐药严重,ICU应成为医院鲍氏不动杆菌院内感染重点监控对象.  相似文献   
89.
目的 研究医院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不同克隆的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特征,为有效治疗和控制PDRAB医院感染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PDRAB进行分子分型,E试验法检测PDRAB各克隆最低抑菌浓度(MIC)值,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核酸测序确定PDRAB各克隆碳青霉烯酶基因型. 结果 90株PDRAB分子分型出现A、B、C、D、E 5种克隆,A、C克隆出现亚型,A、C、E克隆为主要流行株,分别占 70.0%、7.8%、l4.4%;各型克隆均对多黏菌素B敏感,部分流行克隆对米诺环素、阿米卡星敏感,其余抗菌药物均表现高水平耐药;A、C及C亚型克隆携带blaOXA-23、bla OXA-51和blaPER-1基因,A亚型、D克隆携带blaOXA-23和blaPER-1基因,B克隆携带blaOXA-51和blaPER-1基因,E克隆携带blaOXA-23、blaOXA-51和blaGIM-1基因,未发现携带blaOXA-24、blaOXA-58、blaIMP、blaVIM及blaSPM-1基因的PDRAB克隆.结论 医院PDRAB流行克隆存在多样性,各克隆耐药表型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有所不同,产生OXA-23酶和PER-1金属酶是该地区PDRAB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0.
目的了解医院2013-2014年非痰标本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检验科分离239株非痰标本鲍氏不动杆菌,采用自动化仪器法及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SPSS22.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鲍氏不动杆菌主要分布科室为ICU,占46.86%,血液标本检出率最高,占32.64%;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50.00%,且有逐年升高趋势(P<0.05);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米诺环素敏感性较高。结论医院非痰标本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逐年升高趋势,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米诺环素较敏感,可作为经验用药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