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5篇
  免费   321篇
  国内免费   6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6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69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288篇
内科学   339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70篇
外科学   96篇
综合类   1242篇
预防医学   1244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966篇
  5篇
中国医学   102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98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297篇
  2014年   359篇
  2013年   395篇
  2012年   554篇
  2011年   557篇
  2010年   437篇
  2009年   325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感染病原菌情况及采取床旁核查法实施VAP集束化管理措施后的效果分析。方法2012年l—12月对123例VAP患者在ICU强力推行床旁核查法实施VAP集束化管理的同时.统计其呼吸机使用时间、VAP感染情况。结果123例VAP感染患者中,VAP细菌感染复杂且相关因素多,其中鲍曼不动杆菌为痰液主要分离菌(46.34%,57/123),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茵(27.64%,34/123),另有肺炎克雷伯菌(7.32%,9/12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69%,7/123)感染,在通过VAP集束化管理后的发生率逐月下降,由2011年1月份的3.250%逐月下降,并在2012年7月份以后持续保持在15.00%。以下。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仍然是ICU医院内VAP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在采取床旁核查法实施VAP集束化管理后其发生率有所下降,但ICU医护人员在强力推进床旁核查法实施VAP集束化管理的同时,还应继续查找VAP发生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监督落实、跟踪效果.形成“PDCA”质量改进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62.
目的了解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为临床预防治疗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与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2月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鉴定药敏,采用WHON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中共分离鲍氏不动杆菌2 442株,其中2009年分离出770株占31.5%、2010年602株占24.7%、2011年413株占16.9%、2012年657株占26.9%;4年鲍氏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总耐药率,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10.7%、头孢他啶为14.0%、美罗培南为21.9%、头孢吡肟为21.9%、氨苄西林/舒巴坦为22.1%、亚胺培南为25.4%、哌拉西林为26.3%,对其他类抗菌药物的总耐药率以左氧氟沙星最低为3.0%,其次为环丙沙星8.8%、阿米卡星12.5%和妥布霉素16.3%。结论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分离菌中鲍氏不动杆菌占据重要地位,针对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建议选择β-内酰胺类药物时可选用含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复合制剂,选择其他类抗菌药物时可选用左氧氟沙星。  相似文献   
63.
宋兰兰 《工企医刊》2014,27(2):694-694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多重耐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等。  相似文献   
64.
目的 了解儿科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β- 内酰胺酶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收集儿科分离鲍曼不动杆菌123 株,采用纸片扩散法(K-B 法)对分离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选取多重耐药菌45 株,脉冲场凝胶电泳进行同源性分析,PCR 检测β- 内酰胺酶(OXA-23、OXA-24、OXA-51、OXA-58)基因.结果 123 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多数抗生素耐药率>60%,但对多粘菌素B 均敏感,对米诺环素(3.8%)和头孢哌酮- 舒巴坦(27.7%)耐药率也较低.在45 株多重耐药菌中,根据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共可分为3 型,其中以A 型为主;PCR 扩增,OXA-51 全阳性,OXA-23 阳性率为77.8%,OXA-24、OXA-58 均为阴性.结论 儿科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存在播散流行,OXA-23 是造成其耐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分析乳山市两所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流行特点。方法收集乳山市人民医院、乳山市中医院2015年1-12月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选取50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共收集鲍曼不动杆菌158株,其中乳山市人民医院108株,乳山市中医院50株。标本来源以痰液(59.9%)为主,分布科室以呼吸科(39.8%)和ICU(25.3%)为主。药敏结果显示,所检测菌株对氨曲南、氨苄西林、头孢西丁100.0%耐药,对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均敏感。50株鲍曼不动杆菌可分为A~E共5种型别,其中A型又分为A1、A2、A3等3个亚型,为主要流行型别。结论乳山市两所医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问题较严峻,主要存在于呼吸科、ICU等科室,以引起呼吸道感染为主,在两所医院不同科室间存在播散流行。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医院呼吸内科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耐药状况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2月-2017年1月于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126例经细菌培养出鲍氏不动杆菌的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依据预后不同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详细记录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实验室资料、ICU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分析鲍氏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特征;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与患者预后可能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126例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好转90例,死亡36例,病死率28.57%;鲍氏不动杆菌分离率以呼吸道标本最高为85.71%,有22例占17.46%患者血与呼吸道标本同时分离到鲍氏不动杆菌;鲍氏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高水平PCT、接受机械通气和72h内液体出入量正平衡可能为鲍氏不动杆菌感染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高,增加了抗菌药物选择难度;高水平血清PCT、接受机械通气及入院72h内累积液体出入量正平衡可作为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7.
目的了解新建医院的常见致病菌分布及传播规律,对主要致病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及预防细菌传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送检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对分离较多且具有相近多药耐药谱的鲍氏不动杆菌(MDR-AB)及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E)菌株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新建医院的分离菌株与国内其他已展开工作的医院细菌分离情况大致相似,主要分离株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所分离的54株MDR-AB及32株MDR-PAE的流行病学分析表明,ABA多耐药菌株在医院内造成了流行,而PAE只是散发病例。结论新建医院内分离菌受国内大环境的影响,分离菌与其他医院大致相同;对多药耐药菌在医院的流行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针对性策略,以减少耐药率,减轻临床治疗负担。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测定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定植的鉴别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及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痰培养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感染组(54例)与定植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4、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水平,分析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患者阳性标本留取前使用抗菌药物时间≥10d者比例、三代头孢使用率、真菌感染率、免疫抑制剂使用率、原发疾病为慢性肺部疾病患者比例、住ICU期间重症脓毒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高于定植组患者(P0.05)。感染组患者IL-2、IL-4、IL-17、TNF-α、IFN-γ水平高于定植组患者,CD4~+/CD8~+水平低于定植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低CD4~+/CD8~+、高IL-17和高IFN-γ水平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CD4~+/CD8~+、高IL-17和高IFN-γ水平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可作为临床鉴别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和定植的指标。  相似文献   
69.
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后防线,但随着临床对多黏菌素类药物使用增多,鲍曼不动杆菌对其耐药的报道也陆续出现,相关耐药机制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类耐药报道以及耐药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合理应用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保持其抗菌活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