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5篇
  免费   321篇
  国内免费   6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6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69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288篇
内科学   339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70篇
外科学   96篇
综合类   1242篇
预防医学   1244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966篇
  5篇
中国医学   102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98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297篇
  2014年   359篇
  2013年   395篇
  2012年   554篇
  2011年   557篇
  2010年   437篇
  2009年   325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常见细菌及细菌耐药情况,分析其耐药发展趋势,控制院内感染.方法 菌株来自2005~2006年本院微生物实验室首次分离株,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并根据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指定的原则判定细菌耐药率.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是ICU常见感染菌.亚胺培南具有最高抗菌活性.阿米卡星、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吡肟耐药率分别为11%、20%、20%、21%、25%,非发酵菌感染呈上升趋势.结论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是ICU主要感染菌.亚胺培南的敏感性和抗菌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32.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耐消毒剂-磺胺基因(qacE△1-sul1)存在情况。方法自临床分离27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qacE△1-sul1基因和Ⅰ类整合酶基因(intⅠ1)。结果27株AB菌检测qacE△1-su1Ⅰ基因阳性22株(81-4%),intⅠ1基因阳性23株(85.2%)。qacE△l-su1Ⅰ基因和intⅠ1基因具有相关性。结论我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qacE△1-sul1基因携带率较高。这和qacE△1-sul1基因与Ⅰ类整合酶基因整合在一起有关。  相似文献   
33.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相关耐药基因检测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为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BLA)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Fs)基因、消毒剂与磺胺类耐药基因(qacE△1-sul1)和1类整合子酶基因(intl1)存在情况。方法对2005年1—6月份临床分离的31株多重耐药菌株(耐哌拉西林、第三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方法分析其BLA、AMEs、qacE△1.sull和intl1基因类型。结果31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敏感,有3株(9.7%)对受试的其他18种抗菌药物均耐药。19株(61.3%)检出了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TEM、PER、DHA阳性率分别为61.3%、19.4%、3.2%,未检出SHV、OXA-23、OXA-24、GES、IMP和VIM等基因。25株(80.6%)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其中aac(3)-I、aac(6’)-I、ant(3”)-I、ant(2”)-I、aac(3)-Ⅱ、aac(6’)-Ⅱ阳性率分别为67.7%、45.2%、29.0%、22.6%、9.7%、3.2%。qacE△A1-sul1、intl1阳性率分别为80.6%、58.1%。分离株常见的基因组合是TEM+qacE△1-sul1+intl1和TEM+PER+qacE△1-sull+intl1,分别占25.8%和19.4%。分离株AMEs的常见的基因组合是aac(3)-I+aac(6’)-I和nnc(3)-I+aac(6’)-I+ant(2”)-I,分别占19.4%和12.9%。结论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TEM、nnc(3)-I、nnc(6’)-I、ant(3”)-I、ant(2”)-I、qacE△1-sul1和intl1基因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34.
本文用^3H-TdR掺入试验发现空肠弯曲菌43KD热休克蛋白(HSP43)能显著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活化,并呈剂量依赖关系,这种活化作用不但能被特异性针对HSP43的二株单抗明显抑制,而且也能针对HSP60家族保守区序列的二株单抗所抑制,去除巨噬细胞同样也能抑制HSP43活化作用。用单抗和补体的特异性杀伤所致T细胞亚群缺失试验发现HSP43主要活化CD4^+T细胞,本文结果提示空肠弯曲菌HSP43可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评价二氧化氯消毒剂对重症医学科(ICU)病房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的消毒效果和适用性。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法探讨二氧化氯消毒效果,2019年7-9月为对照组(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2019年10-12月为实验组(使用100 mg/L二氧化氯消毒剂),分析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病房高频接触表面CRAB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ICU病房CRAB高频检出表面为呼吸机管路、头垫巾等;使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CRAB检出率为13.64%,使用100 mg/L二氧化氯进行消毒,CRAB检出率为12.40%,两种消毒剂比较CRAB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8,P=0.780)。结论 二氧化氯能作为含氯消毒剂的替代品使用于医疗机构中,ICU病房需加强对CRAB高频检出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引起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的原因,分析多部门协作(MDT)联合干预的效果及优势,提出感染防控对策。方法 对宁夏某三级医院2018年5-7月份11例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的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MDT联合干预前后采集环境表面(心电监护仪控制面板、病历夹、床扶手、床尾活动桌、听诊器、回风口过滤网)、医务人员工作服及医务人员手等样本,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检出情况。结果 11例患者直接入住或术后转科至ICU病房;均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均存在气管插管(7例)或气管切开(4例)侵入性操作史。痰标本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干预前共采样145份,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及工作服等分离病原菌38株,阳性检出率26.21%; MDT综合措施干预之后共采样153份,分离病原菌3株,阳性检出率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884,P<0.001)。结论 及时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成立MDT协作模式真正起到合力作用,弥补了以往医院感染管理科单个部门力量较弱的不足,MDT综合措施实施迅速有效,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工作效力。  相似文献   
37.
[摘要] 目的?通过对我院ICU 9例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RAB)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探讨CRAB感染暴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3月17日—4月12日我院ICU收治的9例CRAB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及流行病学史,应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ERIC-PCR)分析其同源性,监测ICU环境卫生学情况。结果?我院ICU A4、A6、B3及C2床患者临床样本检出的CRAB为同一疑似克隆株;B5、C1床患者样本检出的CRAB为同一疑似克隆株;B2、B2加床患者临床样本检出的CRAB为同一疑似克隆株。通过环境卫生学监测,分别从病房的空气滤网、床栏、呼吸机按钮和护士手等部位分离出50株CRAB,其中23份样本检出与患者有相同耐药谱的CRAB。ERIC-PCR结果显示,9例临床分离菌株与25例环境菌株为克隆株。手术、气管插管和前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是CRAB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ICU患者、工作人员感控管理不到位以及空气、环境和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清洁消毒措施不严格可能是此次CRAB感染传播的原因,为了减少此类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建议加强对ICU患者与工作人员管理、加强环境及物体表面的彻底消毒、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38.
目的 了解广东省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耐药性及相关耐药基因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效控制耐药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以广东省2019年收集的58株CRAB为研究对象,采用Vitek MS全自动微生物质谱仪和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菌株进行耐药相关分子特征、菌株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分析。结果 58株CRAB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100%,仅对替加环素和多粘菌素B表现敏感。共检测到26种耐药基因,所有菌株均同时携带blaOXA-23blaOXA-66两种碳青霉烯酶基因。27.5%菌株检测到耐药基因元件ISAba1-OXA-23,由Tn2006携带并整合在AbaR4型耐药岛上;其中11株同时检测到由Tn2008VAR携带的耐药基因元件OXA-23-ISAba33。所有菌株均为ST2型。同源性分析显示58株CRAB菌群具有2个聚类(C1、C2群)和4个亚组(g1、2、3、4),与全球CRAB流行株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结论 广东地区CRAB均为泛耐药菌。OXA-23型碳青霉烯酶是CRAB的主要耐药机制,且存在ISAba1插入情况。ST2为本地区主要流行克隆,与全球流行的CRAB多重耐药克隆遗传关系密切,应加强CRAB耐药监测,防止多重耐药广泛流行与传播。  相似文献   
39.
131株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不动杆菌在临床上的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对我院2000年5月至2001年5月分离出的131株不动杆菌进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结果:呼吸系统标本是不动杆菌感染的主要来源,鲍曼不动杆菌在该菌属中占绝大多数(89.3%),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89.3%,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哌酮、氨曲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超过40.05,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为2.7%,结论:在临床治疗不动杆菌感染时,应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更好治疗和预防不动杆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分析在呼吸道标本中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及其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选择呼吸道感染的病人,经过痰培养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判断为不动杆茵感染,并进行15种抗生素药敏实验,对分离出的123株不动杆菌进行分析。结果:1820份标本中检出阳性标本657株,不动杆菌123株,检出率18.72%。不动杆菌耐药率自高至低依次为氨苄西林和头孢克罗各85.36%,头孢呋新78.04%,头孢哌酮60.16%,头孢噻肟33.33%,头孢曲松31.71%,头孢他啶23.58%,哌拉西林18.69%,庆大霉素14.63%,头孢吡肟(马斯平)12.00%,左旋氧氟沙星9.80%,环丙沙星7.84%,亚胺培南0.81%。而头孢布烯(先力腾)86.36%,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为0。由于我们观察的例数尚少无法进行统计比较。结论:不动杆菌在呼吸道感染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细菌的耐药性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