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0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86篇
预防医学   19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00篇
中国医学   46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6 毫秒
81.
<正>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z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它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常用药物之一,具有悠久的临床应用历史。  相似文献   
82.
《神农本草经》的药物三品划分法受到了秦汉以来逐步成熟的"成仙长生初阶"思想的巨大影响。东汉后期全社会有长期的"疾病焦虑",早期太平道、五斗米道都纷纷以祛病为号召,在道教改革过程中,长生、成仙逐渐成为道教接近上层社会最便捷的手段,服食炼丹、投龙仪式等均体现出贵族化的特征。以《神农本草经》为代表,药物的"医疗属性"在相当长一个阶段内是从属于长生成仙目的的,"治病"被视为成仙长生的预备阶段,是"条件免责"意识的产物,这种思想认为只有在满足若干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不死或成仙的目的,祛病—长生—成仙呈阶梯化递进关系,药物也就相应存在由粗到精的阶级,上中下三品药的划分正是基于此。但在本草药学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总的趋势是原本只能完成初阶任务的草木类逐渐占据上风,金石类尤其是曾备受青睐的服食、炼丹原料逐渐式微,在证圣法古思维模式笼罩之下,后世医家虽然不至于直接否定《神农本草经》之三品分类,但是起码在实践中逐渐以疾病本身为核心进行了种种调整。  相似文献   
83.
人参是一味名贵补药。因其补益作用大,故有补药之王的美称。其补益作用早在二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就有记载,可见其补益功效的发现历史悠久,现在已经飘洋过海,远销国外了。  相似文献   
84.
当归名字的由来 当归又名乾归,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其名字亦是较多,当归这一名字其来历,也有一番说法.古人流传有这样的说法,娶妻主要为了传宗接代,当归调血是治疗女性疾病的良药,而其自身也寓有思念丈夫之意,因此有当归之名,这也与唐诗"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又不归"的意思相同.  相似文献   
85.
贝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入中品.其名字始于其形,陶弘景曰:"形如聚贝子,故名贝母."苏恭曰:"其叶似大蒜,四月蒜熟时采之良……出润州、荆州、襄州者佳.《本草纲目拾遗》将川贝与浙贝明确分开,谓川贝味甘而补,虚寒咳嗽以川贝为宜.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和梭砂贝母,取其干燥的鳞茎入药,传统应用根据药材性状不同,前两者又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  相似文献   
86.
崔国静  玉婷  贺蔷 《首都医药》2012,(21):47-47
苍耳子为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在《神农本草经中功能主治为:"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苍耳子别名又称苍刺头、毛苍子、苍耳等。苍耳子的性状特征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干燥,除去梗叶等杂质。正品: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呈纺锤形或卵圆形,长1~1.5cm,直径0.4~0.7cm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全体有钩刺,顶端有2枚较粗的刺,分离或相连,基部有果梗痕。质硬而韧,横切面中央有纵隔膜,2室,各有1枚瘦果。瘦果略呈纺锤形,一面较平坦,顶端具1突起的花柱基,果皮薄,灰黑色,具纵纹。种皮膜质,浅灰色,子叶2,有油性。气微  相似文献   
87.
曹雨诞  张丽  杨梅  丁安伟 《中草药》2007,38(12):1827-1829
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河北、江苏、安徽、山东。荆芥最早以“假苏”一名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荆芥之名始载于《吴普本草》。荆芥性温、味辛,亦有人认为其性平或凉;其生品具有祛风解表,宣毒透疹,散瘀止血之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咽喉肿痛、头痛、风疹、麻疹、疮疡初起等多种皮肤病。荆芥穗饮片效用同荆芥,唯发散性较强。  相似文献   
88.
HPLC测定毛茛属几种植物中小麦黄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茛属植物在系统分类上属于较为原始但又十分重要的一类植物。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即记载有石龙芮Ranunculus sceleratus用于药用,后来的本草纲目中又收录了毛茛R.japonicu,s 1990年版《中国药典》收录该属一种植物小毛茛(猫爪草)R.termatus。该属植物一般具小毒,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在我国资源非常丰富,产量大[1]。小麦黄素是多数毛茛属植物中的有效成分之一[2],具有抗氧化,抗癌作用[3]。小麦黄素的测定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4....  相似文献   
89.
细辛史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皆有记载。《名医别录》记载:"细辛生华阴山谷"。陶弘景曰:"今用东阳临海者,形段乃好,而辛烈不及华阴高丽者。"高丽产品即为北细辛、汉城细辛,习称"辽细辛"。苏颂曰:"今处处有之,然它处所出者,不及华阴者为真。"《本草纲目》也称:"华州真细辛",可见当时是以辽细辛、华细辛作药用,与现在应用基本一致。现在的细辛来源为北细辛、华细辛、  相似文献   
90.
<正>中药瓜蒌(fructus trichosanthis)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和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的干燥成熟果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清热涤痰,宽胸散结及润燥滑肠之功效[1]。瓜蒌主要含有黄酮、萜类、多糖、挥发油及氨基酸等化学成分[2,3]。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预防骨质疏松、调节骨代谢、抗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