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医院设备购置中的供应商选择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供应商选择在医院设备采购中越来越重要。本文构建了医疗设备的供应商评价体系,然后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了供应商评价模型,最后给出算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夏栋栋 《中国药事》2018,32(9):1271-1273
目的:规范实验动物供应商管理。方法:依据《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等相关法规要求,对实验动物供应商审核相关流程和要求进行了论述。结果与结论:实验动物在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规范实验动物供应商审核流程,加强动物来源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药物非临床原始资料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充分发挥GLP体系下实验动物供应商审核的优越性,保证非临床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3.
要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病有所医”目标,必须处理好医疗卫生领域中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政府投入的“补需方”与“补供方”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影响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的供方制度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十年代以来,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下降问题引起了普遍关注。卫生部门在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时,普遍强调社会经济因素,即有效需求不足,而对医院中存在的有效供给不足问题研究的不多。医疗服务供方现存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问题作为影响因素之一,障碍了医院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快速反应,供给不能根据需求变化做出积极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中药市场生产环节多、产业链条长,导致中药市场微观结构研究困难。该文在界定概念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将中药市场拆分为中药资源市场和中药药品市场2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中药市场供给方的供给能力,进入规则,激励机制等;分析了中药市场需求方的需求概况,从人口、收入、保险进行了购买力评估;分析了中药市场2个阶段的价格形成机制;分析了中药药品市场竞争,中药市场属于低集中度、寡占型市场,各科室用药集中度不同,平均CR8为57.35%。通过该研究对促进中药市场相关研究的深入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探讨高校图书馆与图书供应商在中文图书采购中的选择博弈、价格博弈、服务与成本博弈以及双方的合作本质,提出了馆配过程中重视服务与信誉、遵循市场规律、优势互补、蓝海战略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通过分析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的现状、电子化需求程度、信息化管理的实际应用情况,搭建了我院供应商平台档案查询系统,解决了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纸质交接、保管和查询等普遍性困难。方法依据医疗设备档案的定义、来源、内容、数据统计、综合应用等等设定目标管理方案,进行数字化档案收集、安全保管、三种形式实时开放应用等。结果提高了档案管理证据资料的完整性、时效性、准确性等,提升了设备档案的归档率,提升了医院临床科室的利用率,保障了医疗设备的安全性。结论我院医疗设备档案信息一体化已经成为医院设备监管、临床科室使用、审计审查、设备维修等重要的基础数据支撑,是医疗设备在医院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供应商的选择与绩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徐月萍  戴丹 《医疗卫生装备》2010,31(10):124-125
叙述了在经营过程中依据技术、质量、价格、交货等标准,按照成立评估小组、确定备选供应商以及列出评估指标并确定权重等5个步骤合理地选择供应商,并指出了在合作过程中对供货商及时进行各项绩效评价对于采购部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Changes in cost sharing and remuneration system in the Netherlands in 2006 led to clear changes in financial incentives faced by both consumers and general practitioner (GPs). For privately insured consumers, cost sharing was abolished, whereas those socially insured never faced cost sharing. The separate remuneration systems for socially insured consumers (capitation) and privately insured consumers (fee‐for‐service) changed to a combined system of capitation and fee‐for‐service for both groups. Our first hypothesis was that privately insured consumers had a higher increase in patient‐initiated GP contact rates compared with socially insured consumers. Our second hypothesis was that socially insured consumers had a higher increase in physician‐initiated contact rates. Data were used from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from 32 GP‐practices and 35 336 consumers in 2005–2007. A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approach was appli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hanges in cost sharing and remuneration system on contact rates. Abolition of cost sharing led to a higher increase in patient‐initiated utilisation for privately insured consumers in persons aged 65 and older. Introduction of fee‐for‐service for socially insured consumers led to a higher increase in physician‐initiated utilisation. This was most apparent in persons aged 25 to 54. Differences in the trend in physician‐initiated utilisation point to an effect of supplier‐induced demand. Differences in patient‐initiated utilisation indicate limited evidence for moral hazard.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