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1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3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 foenum-graecum seed extract (100 mg/day/rat) was fed orally to male albino rats for 60 days. The sperm count and motility of cauda spermatozoa declined significantly leading to negative fertility tests. The organ weights as well as androgen dependent parameters (protein, sialic acid and fructose) were lower, revealing the reduction in circulating androgen. Cholesterol is a precursor of androgen. The increase in testicular and serum cholesterol may be co-related with its nonutilization by the system, leading to a fall in circulating androgen and hence the altered histoarchitecture observed. Therefore T. foenum-graecum extract exerts both antifertility and antiandrogenic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鼠类携带莱姆病螺旋体情况。方法:用BSK培养基分离病原、单克隆抗体鉴定。结果:从白腹巨鼠和褐家鼠体内分离出2株疏螺旋体,经用莱姆病螺旋体种属特异的单克隆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证实均为莱姆病螺旋体,命名为MD21和MD55。结论:首次从病原学证实鼠类为粤东地区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宿主动物。  相似文献   
3.
甘氟大米毒饵现场灭鼠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1.5%的甘氟大米毒饵毒杀褐家鼠效果。方法:用75%甘氟钠盐200g,自配成1.5%的甘氟大米毒饵,现场设置25个观察点,每点放置食皿2个,并分别投放毒饵和无毒大米各40g,观察2周。结果:鼠对毒饵的接受性,前4d的摄食系数为0.93,大于0.5。说明鼠对1.5%甘氟大米毒饵的接受性良好,观察2周后鼠密度由投毒前的79.50%下降到4.80%,灭鼠率为93.90%。结论:1.5%甘氟大米毒饵毒杀褐家鼠效果显著,是目前部队大面积灭鼠较好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鼠类及其体表蚤类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鼠类及其体表蚤类的种群构成及分布.方法笼夜法.在广州市12个区(县)中,每区(县)设多个捕鼠点,捕获鼠经鉴定后采集其体表蚤类,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2 987只,总密度为14.31%.啮齿目动物2 792只,分1科3属8种,其中褐家鼠占67.46%,黄胸鼠占14.30%;食虫目动物195只,为臭鼩鼱1科1属1种.捡获蚤501匹,鼠染蚤率为14.25%,总蚤指数为0.65.鼠体表蚤类经鉴定分3属3种,印鼠客蚤占98.60%.结论广州市主要鼠种是褐家鼠,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未发现人间及鼠间鼠疫.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首例人体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福建省首例人体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例为线索进行本病的疫源地调查研究。方法1.捕捉患者发病前半生吃大瓶螺处的贝类及蛞蝓,检查广州管圆线虫幼虫;2.捕捉当地鼠检查广州管圆线虫;注意鼠粪中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并与粪类圆线虫等相鉴别;3.以发现的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感染实验大白鼠。结果 1.捕捉大瓶螺238只,检查124只,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者52只,感染率为41.94%,计数5只螺内幼虫,共发现13381条,其中最多者为8754条。检查蛞蝓3只,发现幼虫1条。2.检查褐家鼠2只,发现福氏类圆线虫幼虫1只。3.以发现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感染2只大白鼠,40天后在粪便中查出幼虫,42天后解剖,在肺与心脏检及雌、雄成虫66条及大量幼虫、虫卵。结论患者家乡——福建省闽侯县甘蔗镇三英村为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安铺黄胸鼠和褐家鼠对杀鼠灵的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安铺黄胸鼠和褐家鼠对杀鼠灵的抗药性。方法采用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1]。结果黄胸鼠抗性率为6.06%,褐家鼠未发现抗性鼠。经t检验,2种鼠的性别与致死剂量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第1代抗凝血灭鼠剂可继续使用,但应加强抗药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单一荧光试剂吖啶橙(acridine orange, AO)和简单的单激光流式细胞仪计数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细胞的微核率,达到了解化合物诱导微核作用的目的。方法 采用经典的染色体断裂剂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CP)腹腔注射小鼠和大鼠,24h后采集骨髓细胞,经过固定和吖啶橙(acridine orange, AO)荧光染色,利用单激光流式细胞仪计数微核,计数结果用WinDMI软件进行分析,作出等高图并设置窗口。结果 随着CP浓度的增高,骨髓细胞的含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micronucleated PCE, MNPCE)也相应增多,呈良好的量效关系。实验结果同时和手工计数比较,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采用单一荧光染色(AO染色)和单激光流式细胞仪快速初筛化合物诱导微核作用是可靠的,较传统的手工方法更为灵敏,并节省了大量时间和成本,操作也更为简单。  相似文献   
8.
黄胸鼠体表长形病蚤的数量变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汇集了1983-1994年云南保山同市坝区的调查资料,对长形病蚤指名亚种的数量变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形病蚤多分布在海拔1650米的保山坝区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盈江县和梁河县的热坝区则稀少。在连续48个月总蚤指数和长形病蚤指数的季节变化中显示每年春季一次的单峰型;与总蚤指数的春,秋两季双峰型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9.
10.
C型肉毒梭菌毒素灭家鼠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于1994年11~12月在安徽省枞阳县长沙乡,用C型肉毒梭菌毒素对黄胸鼠和褐家鼠进行实验室和现场灭鼠效果观察。用灌胃法测定对黄胸鼠最小致死剂量为64000MU/kg体重,对褐家鼠为32000MU/kg体重。0.5%C型肉毒梭菌毒素大米毒饵,初遇和再遇适口性摄食系数褐家鼠为0.86和0.62;黄胸鼠为0.75和0.54.0.5%C型肉毒梭菌毒素现场灭效,鼠笼法灭鼠率为18.05%,粉迹法为25.96%;0.005%溴敌隆毒饵灭鼠率鼠笼法为75.66%,粉迹法调查为77.95%:两者差别非常显著(P<0.01).表明C型肉毒梭菌毒素对黄胸鼠和褐家鼠毒力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