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0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59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6篇
内科学   138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691篇
预防医学   106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81篇
  2篇
中国医学   130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失眠是现代人常见的一种疾病,虽不致命但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现代医学中多用药物治疗失眠,辅助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药物治疗病情容易反复,停药后容易出现反弹或加重等情况,物理及心理治疗适用人群极为有限,难以从根本解决失眠的问题,故而从中医中药上寻求帮助.彭筱平教授熟读《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从阴阳角度提出了治...  相似文献   
72.
73.
[目的]基于“肝常有余”理论,探讨化肝煎治疗儿童慢性咳嗽思路。[方法]通过查阅中医古籍和现代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从“肝常有余”理论与儿童的生理、病理联系着手,探讨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和论治规律,并阐释化肝煎的来源、方义及其在儿童慢性咳嗽中的应用,并附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肝常有余”理论分别阐述了儿童的生理和病理特点,生理上的“有余”体现了小儿良好生长发育的生理机能状态;病理上的“有余”指生理上的“有余”可在各种因素作用下转化为病理上的“亢盛”表现,是小儿疾病向“易实”转化的病理基础。由此探索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通常与感受外邪、饮食不适、情志不遂等因素有关,核心病机多为肝郁化火,木火刑金,症状特点多表现为春季多发、情志异常、夜间发作、病程日久,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调肝,同时联合治肺诸法,以达肝肺同治。化肝煎的主要功用是疏肝解郁、降逆散火,符合小儿慢性咳嗽的核心病机特点,临证可加减使用。文末所举小儿慢性咳嗽医案辨证为肝郁化火、木火刑金证,治以疏肝泻火、化痰止咳为主,方用化肝煎加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肝常有余”理论可用于指导儿童慢性咳嗽的治疗,运用化肝煎治...  相似文献   
74.
[目的]总结首届全国名中医范永升教授治疗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学术经验。[方法]通过跟诊学习,整理分析典型病案,并参阅相关文献,结合范永升教授的著作及临证所述,从病因病机、治疗思路两个层面总结归纳范永升教授治疗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学术经验,并附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范永升教授认为,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发病过程与温病卫气营血转变规律相似,致病特点与伏邪温病也有相似之处,多因正气亏虚于内,加之感受外邪,伏藏于里,伺机而发,或外邪引动而发。临床应用火郁发之,透解伏邪;顾护正气,攻伐有度;续贯治疗,增效减毒等治疗思路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验案中患者就诊初期表现为邪伏阴分、气营两燔,治以清解和营、祛风通络;药后疹消热退,伏邪出阳,枢机不利,治以和解枢机、清透郁热;待邪气渐去,正气已衰,遂予以疏解透热,佐以和胃健脾。整个治疗过程中辛透伏邪贯穿始终,同时体现了范永升教授用药灵活、顾护正气的治疗思路。[结论]范永升教授以伏邪温病理论为基础,从卫气营血辨治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临床收效甚佳,其学术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清热活血法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益气养阴、清热活血中药治疗,对照组用黄连素。两组疗程均为两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血糖(2hP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TCh、TG、HDL、LDL)、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和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93.3%,均优于对照组的66.7%和66.7%(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2hPG、HbAlC、FINS、ISI、T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益气养阴、清热活血法对2型糖尿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76.
冬令膏方是依据“秋冬养阴”为原则的养生和疾病防治方法。凌耀星教授在膏方辨证施治的过程中,尤重脾胃,从《内经》理论出发证实了“脾胃”在“秋冬养阴”中占有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7.
余师愚《疫疹一得》论疫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运气学说、疫疹的病因、病机、与伤寒的鉴别、治疗及谴方用药等方面对疫疹进行了探讨,剖析了余师愚温疫理论、学术思想及其治方用药的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高血压脑出血(ICH)及卒中相关肺炎(SAP)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变化规律。方法 共纳入ICH患者60例,根据证型分为阴类证组19例(伴SAP 6例,不伴SAP 13例)及阳类证组41例(伴SAP 37例,不伴SAP 4例)。进行患者病情评分比较;采用液体芯片和ELISA检测ICH发病后0~3(T1)、4~7(T2)、8~14(T3)、15~25天(T4)四个时点炎性细胞因子的血清浓度。结果 与阴类证组比较,阳类证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肺炎严重程度评分系统(PSI)、脑出血临床分级评分(ICH-S)、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升高(P<0.05,P<0.01),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降低(P<0.01)。ICH患者中至少有一个时点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细胞因子有:白细胞介素(IL)-88、IL-1受体拮抗剂(IL-1RA)、巨噬细胞炎症因子1 (MIP-1)β、IL-18、IL-5、趋化因子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IL-7、IL-12p7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IL-1α、IL-22、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α(P<0.05)。阳类证患者在T1、T2大量促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升高,包括MIP-1α、MIP-β、IL-18、IL-17A、IL-31;早期升高的抗炎细胞因子包括IL-10、IL-4、IL-8;上述细胞因子在阴类证组的T1时点则水平降低。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分泌因子(RANTES)的血清浓度不论是否合并SAP,在阴阳类证中均表现为T1升高,T2时点降低,最终T4低于基线状态的浓度。ICH合并SAP患者中至少有一个时点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细胞因子有:IP-10、IL-1RA、MIP-1β、IL-18(P<0.05)。ICH合并SAP阳类证患者促炎细胞因子在T1、T2浓度升高,包括:IP-10、MCP-1、IL-8、IL-17A、MIP-1α、MIP-1β、IL-31、干扰素γ(IFN-γ)、IL-1α、IL-21、IL-22。结论 ICH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在阴阳类证分型下呈现动态变化规律,促炎反应是阳类证的基础。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肝肾阴虚证)患者血压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西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表现、血压水平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中医证候疗效、血压水平、生存质量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情绪角色功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西药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在临床表现、血压水平、生存质量改善情况均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