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0篇
  免费   313篇
  国内免费   133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60篇
基础医学   477篇
口腔科学   83篇
临床医学   228篇
内科学   561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163篇
特种医学   75篇
外科学   218篇
综合类   468篇
预防医学   614篇
眼科学   60篇
药学   383篇
  19篇
中国医学   459篇
肿瘤学   10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295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目的:评价根管形态、根管充填方法、根管封闭剂三种因素对桩道预备后根管的根尖封闭性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共选取45颗规则的直根管牙根及40颗椭圆形根管牙根,分为9组.其中实验组A组为规则的直根管,A1.iRoot SP+热牙胶(n=10),A2.iRoot SP+单尖法(n=10),A3:GuttaFlow2+热牙胶(n=...  相似文献   
162.
Yu Z  Li ZJ  Yi SH  Zhou KS  Hao M  Qi JY  Li CH  Qiu LG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1,32(8):529-532
目的 探讨我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IgVH)突变状态、基因偏颇性及其预后价值.方法 应用多重PCR法检测CLL患者表达型IgVH片段使用情况及突变状态,并与患者生存和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共检测初诊CLL患者85例,80例(94.1%)成功测序.②IgVH片段的使用存在明显的偏颇性,其中常见的为VH3家族(32例,40.0%)、VH4家族(24例,30.O%),而VH5、VH6和VH7家族少见.VH4-39是最常见的VH基因片段.而J4和D3分别是JH家族和DH家族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片段.③IgVH突变型56例(70.0%),非突变型24例(30.O%).其中VH3家族突变率为90.7%(29例),VH4家族突变率为62.5%(15例).④突变组与未突变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82个月和17个月,P=0.000)和总生存时间(90个月和41个月,P=0.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⑤CLL患者IgVH CDR3区序列具重现性,2例VH片段为VH1-69的患者其CDR3序列与文献报道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VH片段为VH1-18、VH3-7、VH3-23的患者中分别有2例CDR3序列完全相同.结论 不同地区间CLL患者IgVH基因家族使用情况和突变状态存在一定差异,IgVH CDR3区序列具重现性,推测相对有限的抗原参与了CLL的发病.  相似文献   
163.
目的研究一汉族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FHCM)家系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分析其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到一个规模较大的FHCM家系,共5代89位成员,采集到67份血样。用Primerexperss2.0软件设计引物,分别扩增β肌球蛋白重链(MYH7)基因的各外显子及相邻内含子区,产物纯化后应用美国ABIPRISM3700DNA自动测序仪进行测序,其后用Autoassembler2.0软件将测序结果与MYH7的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该家系共有14例患者,4例已经去世,其中2例是年轻时猝死。在世的10例患者的左心室壁厚度均〉13mm。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经突变筛查,发现3处碱基改变,经检索NCBISNP数据库,这些碱基改变均为多态性。结论MYH7基因不是该家系的致病基因,反映了HCM的遗传异质性,需要对其他可能的候选致病基因进行筛查。  相似文献   
164.
高海拔地区海拔高度与剧烈运动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两个不同海拔地区剧烈运动前后血液流变性的变化。方法:对40名平原健康青年在海捷拔3800和5300米两地区进行5公里越野跑前后血液流变学10项指标检测。结果:在海拔3800和5300米越野跑后较前血液粘度增加,TK(红细胞变形系数)及 IR(红细胞刚性指数)减弱,HCT(红细胞压积)和PFC(纤维蛋白原)及 VAI(血细胞聚集)增加。越野前在海拔5300米较3800米的血液粘度增加,TK、IR无显著性差异,PFC增加显著(P<0.05)。其余指标升高。剧烈运动后海拔5300较3800米,IR一项无统计学意义,9项指标增加。结论:高原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与高尺低氧低气压、海拔高度及剧烈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165.
目的:探讨多克隆丙种免疫球蛋白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球蛋白定量、血尿蛋白电泳、血清及尿本周氏蛋白免疫固定电泳及其他试验,对患者标本进行同时检测确认。结果从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检出血清为 IgG、IgM、IgA、KAP 和 LAM 及尿液 KAP 和 LAM 同时显多克隆增殖的多克隆丙种免疫球蛋白血症。结论多克隆丙种免疫球蛋白血症往往出现在慢性炎症者有并发症时。  相似文献   
166.
郭云岭 《辽宁中医杂志》2009,(10):1771-1772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顽固性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161膝)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82膝),温针灸犊鼻、鹤顶、血海等穴,并同时加子午流注针法;对照组47例(79膝),单纯用温针灸治疗,穴位同治疗组。经5个疗程(35次)治疗,对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参数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对照组总有效率73.4%,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子午流注针法治疗顽固性膝骨关节炎疗效优于单纯温针灸。  相似文献   
167.
目的 研究不同频率慢性电刺激(chronic electrical stimulation,CES)后肺气肿兔膈肌肌球蛋白重链(MHC)亚型及酶活性的适应性变化,以了解间断低频复合生理频率电刺激对肺气肿兔膈肌结构及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木瓜蛋白酶雾化吸入法建立肺气肿模型,测定正常对照组、肺气肿组和肺气肿CES组膈肌MHC亚型的适应性变化及肌浆网(SR)Ca2 -ATP酶、膈肌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的酶活性.结果 ①40、10、(10 40) Hz慢性电刺激后肺气肿兔膈肌MHC的相对含量都有所增加(P<0.05).10 Hz组MHC-Ⅰ型比例明显增加,(10 40) Hz组MHC-Ⅱa型比例增加(P<0.05).②(10 40)、40 Hz慢性电刺激后,膈肌SRCa2 -ATP酶活性增高(P<0.05).40 Hz较(10 40) Hz Ca2 -ATP酶活性增高更明显(P<0.05),10 Hz组Ca2 -ATP酶活性降低(P<0.05).③间断低频复合生理频率电刺激(40 10 Hz)同肺气肿组比较,SDH酶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40 Hz组和10 Hz组比较,SDH亦明显升高(P<0.05),40 Hz组和10 Hz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5组之间LDH酶活性均无差别(P>0.05).结论 不同频率的CES可导致膈肌MHC亚型及酶活性产生不同的适应性变化,低频复合生理频率慢性电刺激可能是体外膈肌起搏对COPD患者膈肌康复治疗较好的频率模式.  相似文献   
168.
目的 通过总结吴生元教授辨治骨关节炎的临床经验及用药特点,分析挖掘骨关节炎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骨关节炎及新药开发研究提供借鉴。方法 采集就诊于吴生元教授门诊骨关节炎患者处方,双人校对审核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使用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及用药频次统计组方规律,使用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无监督熵聚类、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分析挖掘方法等进行药物组合分析。结果 筛选处方395张,出现频次大于10的高频药物46味,温、甘性味药物最为常用,归脾、肺、肝、肾四经的药物最多。结论 吴生元教授治疗骨关节炎用药强调“调补中焦”和“甘温补虚”;在此基础上辨证选用,以病为核心、以症为辅助治疗骨关节炎,形成独特诊疗经验。  相似文献   
169.

Objective

The reprogramming of cardiac fibroblasts into induced cardiomyocyte-like cells improves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models. Only integrating persistent expression vectors have thus far been used to induce reprogramming, potentially limiting its clinical applicability. We therefore tested the reprogramming potential of nonintegrating, acute expression adenoviral (Ad) vectors.

Methods

Ad or lentivirus vectors encoding Gata4 (G), Mef2c (M), and Tbx5 (T) were validated in vitro. Sprague-Dawley rats then underwent coronary ligation and Ad-mediated administra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to generate infarct prevascularization. Three weeks later, animals received Ad or lentivirus encoding G, M, or T (AdGMT or LentiGMT) or an equivalent dose of a null vector (n = 11, 10, and 10, respectively). Outcomes were analyzed by echocardiograph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histology.

Results

Ad and lentivirus vectors provided equivalent G, M, and T expression in vitro. AdGMT and LentiGMT both likewise induced expression of the cardiomyocyte marker cardiac troponin T in approximately 6% of cardiac fibroblasts versus <1% cardiac troponin T expression in AdNull (adenoviral vector that does not encode a transgene)-treated cells. Infarcted myocardium that had been treated with AdGMT likewise demonstrated greater density of cells expressing the cardiomyocyte marker beta myosin heavy chain 7 compared with AdNull-treated animals. Echocardiography demonstrated that AdGMT and LentiGMT both increased ejection fraction compared with AdNull (AdGMT: 21% ± 3%, LentiGMT: 14% ± 5%, AdNull: ?0.4% ± 2%; P < .05).

Conclusions

Ad vectors are at least as effective as lentiviral vectors in inducing cardiac fibroblast transdifferentiation into induced cardiomyocyte-like cells and improving cardiac function in postinfarct rat hearts. Short-term expression Ad vectors may represent an important means to induce cardiac cellular reprogramming in humans.  相似文献   
170.
目的: 研究肝移植围手术期的缺氧损伤对肝移植大鼠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不进行低氧处理的原位肝移植组;A组:50只,供肝大鼠先进行10 min的低氧适应后在低氧处置下按传统的Kamada法行供肝切取;B组:40只,低氧处置同A组,但供肝切取按改进的取肝法,即不过度游离肝动脉,于灌肝后离断肝动脉.C组:15只,假手术组.观测各组大鼠手术后24 h和1 w的生存率.结果: 在低氧条件下,采用改进的快速取肝法手术的B组与采用常规的Kamada取肝法的A组大鼠相比,B组大鼠供肝切取时间显著缩短,一周生存率明显提高,但仍低于对照组的一周生存率.结论: 肝移植大鼠一周存活率与供肝的实际热缺血时间呈负相关.肝移植围手术期中各种因素引起的肝脏缺氧是导致供肝实际热缺血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