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91篇
  免费   3386篇
  国内免费   1412篇
耳鼻咽喉   146篇
儿科学   368篇
妇产科学   334篇
基础医学   3133篇
口腔科学   359篇
临床医学   3764篇
内科学   6359篇
皮肤病学   403篇
神经病学   6406篇
特种医学   115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3101篇
综合类   5499篇
现状与发展   6篇
一般理论   6篇
预防医学   1284篇
眼科学   1269篇
药学   3074篇
  11篇
中国医学   1737篇
肿瘤学   1270篇
  2024年   139篇
  2023年   669篇
  2022年   901篇
  2021年   1230篇
  2020年   1338篇
  2019年   1331篇
  2018年   1245篇
  2017年   1262篇
  2016年   1274篇
  2015年   1312篇
  2014年   2084篇
  2013年   2582篇
  2012年   1891篇
  2011年   2023篇
  2010年   1806篇
  2009年   1752篇
  2008年   1839篇
  2007年   1820篇
  2006年   1718篇
  2005年   1588篇
  2004年   1343篇
  2003年   1217篇
  2002年   1106篇
  2001年   844篇
  2000年   724篇
  1999年   537篇
  1998年   493篇
  1997年   450篇
  1996年   405篇
  1995年   368篇
  1994年   293篇
  1993年   248篇
  1992年   246篇
  1991年   242篇
  1990年   158篇
  1989年   156篇
  1988年   137篇
  1987年   127篇
  1986年   102篇
  1985年   144篇
  1984年   99篇
  1983年   70篇
  1982年   76篇
  1981年   94篇
  1980年   44篇
  1979年   45篇
  1978年   34篇
  1977年   24篇
  1976年   18篇
  1975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反义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基因治疗对移植物血管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建立BN至Lewis大鼠的腹主动脉移植模型。反义ERK1/2治疗组移植前取供者动脉血管段给予经脂质体包装的反义ERK1/2基因转染;腹主动脉移植术后1个月内受者每日从尾静脉或阴茎背静脉注入经脂质体包装的反义ERK1/2寡核苷酸100μl。对照组移植未经任何处理的血管段,移植后也无特殊处理。移植术后60d取移植段主动脉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内膜和胶原纤维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移植段血管ERK1/2基因的表达和CD4^+、CD8^+T淋巴细胞的浸润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的变化。结果移植术后60d,对照组的移植动脉呈慢性移植物血管病表现,血管内膜显著增厚,移植血管中ERK1/2基因高表达,CD4^+、CD8^+T淋巴细胞大量浸润;反义ERK1/2基因治疗组移植动脉呈血管内膜炎改变,ERK1/2基因表达不明显,内膜有少量CD4^+、CD8^+T淋巴细胞;对照组ICAM-1表达显著高于反义ERK1/2治疗组(P〈0.05)。结论反义ERK1/2基因治疗对移植物血管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减缓慢性移植物血管病的发生,这种保护机制可能和减少ICAM-1的表达以及减少移植血管T淋巴细胞的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研究胆道系统不同部位胆管上皮细胞的异质性以及胆管周围血管丛构筑形式的不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耐受性的差异.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Ⅰ组(假手术组),Ⅱ组(胆道缺血1 h再灌注1 h组),Ⅲ组(胆道缺血1 h再灌注2 h组).对肝门部胆管、胆总管近端及小叶间胆管的上皮细胞行凋亡(TUNEL法)检测、病理形态学评分和超微结构的定量分析.结果 Ⅱ组的细胞凋亡及病理形态评分在胆总管近端与小叶间胆管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肝门部损伤较重(P<0.05);线粒体平均体积(V)及微绒毛面积密度(AMv)比较在肝门部最重,胆总管近端最轻(P<0.05).在Ⅲ组以上各指标都表现为肝门部最重,小叶间胆管次之,胆总管近端最轻(P<0.05).结论 胆管上皮细胞的异质性以及周围血管丛不同部位构筑形式的不同导致了胆道系统各部位损伤程度的差异.该结果为解释肝门部胆管狭窄高发率的临床表现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胆总管近端损伤最轻这一结果提示,在临床肝移植中,应尽量以胆总管近端作为最佳吻合部位.  相似文献   
993.
王晓伟  叶福林  徐志云  黄盛东  韩林  张宝仁 《江苏医药》2007,33(2):156-158,F0003
目的 探讨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TEHV)及其生理功能.方法 以脱细胞猪主动脉瓣作支架;将扩增的HUVECs种植在瓣膜上,体外静态构建TEHV,观察内皮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状况.收集瓣膜培养液,检测瓣膜内皮细胞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前列环素(PGI2)、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的功能.结果 猪主动脉瓣膜中的细胞成分能完全去除,脱细胞瓣叶的生物力学特性同新鲜瓣叶相比无明显变化以HUVECs做种子细胞,成功构建TEHV;瓣膜表面的内皮细胞生长状态良好,长成连续的细胞层.细胞能够分泌t-PA、PAI-1、PGI2、NO、ET-1等.结论 以脱细胞猪主动脉瓣膜为支架,种植HUVECs成功构建TEHV,其表面HUVECs具有正常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总结区域阻断肝叶、肝段的入肝血管分支,施行各种类型肝切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007年间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科行肝门区域血管阻断肝部分切除的319例临床资料.左肝外叶切除127例,左半肝切除(含Ⅰ段切除)89例,右肝前叶切除15例,右肝后叶切除34例,右半肝切除(含Ⅸ段切除)32例,肝血管瘤剥除/肝局部切除19例,肝囊肿剥除/肝局部切除3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失血量平均(70±15)mL,术后5~7 d复查肝功能无明显损害,未出现肝坏死、胆漏、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区域血管阻断肝叶(段)切除避免了保留肝叶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使手术从容不迫的进行,减少了大量失血及肝功能衰竭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切肝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95.
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应用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行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肝胆管结石7例,胆囊癌1例,肝癌2例。采用Glisson蒂横断式技术分别行右肝后叶切除术(Ⅵ+Ⅶ段)3例,右肝前叶(Ⅴ+Ⅷ段)切除1例,左外叶(Ⅱ+Ⅲ段)切除2例,Ⅲ段切除1例,左半肝(Ⅱ+Ⅲ+Ⅳ段)切除2例,局部肝切除(Ⅳb+Ⅴ段)1例。结果本组病例均成功实施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术中无肝蒂Glisson鞘内管道损伤。手术时间平均4.6(3.2~6.5)h,术中失血量平均440(150~800)ml。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的理论基础在于对肝脏解剖分段新的认识,其操作简单、快速、安全,值得普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探讨丹参素对血管性痴呆小鼠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60只昆明种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尼莫地平注射液,2 mg·kg-1)、丹参素低(10 mg·kg -1)、中(20 mg·kg -1)、高(30 mg·kg -1)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丹参素低、中、高剂量组小鼠构建血管性痴呆模型。建模成功后,从第1天开始丹参素各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相应的药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持续28d。给药结束后对小鼠进行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脑损伤相关因子血清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结构,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PI3K、AKT蛋白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小鼠脑组织结构正常,细胞排列整齐,无明显空泡结构;模型组可见明显的脑白质受损,细胞排列紊乱,视野中大量空泡结构;在给予丹参素干预后,随着丹参素给药剂量的增加,可见脑组织细胞排列逐渐变整齐,空泡结构逐渐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血清S-100β、NSE含量显著升高,脑组织中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参素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逃避潜伏期、血清S-100β、NSE含量显著降低,脑组织中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随着丹参素给药剂量的增加,小鼠逃避潜伏期、血清S-100β、NSE含量逐渐降低,脑组织中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具有量-效关系(P<0.05);丹参素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素可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及相关细胞因子,改善血管性痴呆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97.
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对可溶性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inhibitor,VEGI)基因进行克隆和表达,检测表达产物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方法:将可溶性人VEGI基因克隆入载体pUC19后测序;再将正确的VEGI基因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PROEXHTb,IPTG诱导表达;初步纯化表达产物,检测对新生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结果:可溶性人VEG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分析嗅觉介导素4(olfactomedin, OLFM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微小RNA-124(microRNA-124,miR-124)检测在宫颈癌(cervical cancer, CC)、宫颈癌前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2例CC标本为CC组,同期82例CIN标本为CIN组,82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为正常组,比较3组以及CC组不同病理参数患者组织标本中VEGF、OLFM4、miR-124表达情况,以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组织各指标表达与CC组病理参数的关系,并观察不同预后(复发情况)CC患者组织标本中各指标表达,并分析复发预测价值。结果 CC组VEGF、OLFM4阳性表达率均高于CIN组、正常组,miR-124表达水平均低于CIN组、正常组(P<0.05);不同分期、分化程度、复发情况VEGF、OLFM4、miR-124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观察晚期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相关因子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量与舒尼替尼远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转移性晚期肾癌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予患肾根治性切除术,病理证实均为ccRCC。所有患者术后均予舒尼替尼标准给药方案治疗,50 mg每天1次口服,服药4周、停药2周为1个疗程,每6周随访1次,随访至2015年12月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入组患者病理标本肿瘤组织中VEGF-A、VEGF-C、VEGFR-2、VEGFR-3、PDGF和PDGFR-α、β的表达水平,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并与靶向治疗远期疗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截至研究终点日期,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因不能控制的严重不良反应而停药的情况,存活4人,死亡16人,死亡患者均因肿瘤进展导致。Spearman分析显示VEGFR-2高表达与较长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及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存在显著相关,单因素Cox生存回归分析中VEGFR-2强阳性与肿瘤进展风险降低(OR=0.162,95%CI:0.031~0.839,P=0.030)及死亡风险降低(OR=0.204,95%CI:0.041~1.015,P=0.052)具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晚期ccRCC患者中,VEGFR-2高表达与较长的PFS及OS存在显著相关,VEGFR-2强阳性与肿瘤进展风险降低及死亡风险降低显著相关,提示VEGFR-2有可能成为晚期肾癌靶向治疗的远期疗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服用盐酸多奈哌齐(5 mg/d),每晚临睡前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联用尼莫地平片30 mg,3次/d ,疗程8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 mmSE)、临床痴呆量表( CDR)及日常生活自理量表( ADL)于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8周时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评价疗效,同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 mmSE、CDR及 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P <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mmSE、CDR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P<0.05), ADL分数虽较治疗前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盐酸多奈哌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