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5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40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78篇
中国医学   220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41.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大鼠脊髓背角内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的表达,探讨内质网应激与丹参酮ⅡA镇痛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20)和假手术组(n=10)。模型组又分为实验组和生理盐水组(n=10)。实验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在大鼠鞘内注射丹参酮ⅡA 20 mg·kg~(-1)和生理盐水0.1 m L,在手术当日及术后,每日1次,连续注射14d。检测各组大鼠在手术前及术后14天d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术后第14天,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内GRP78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大鼠的GRP78的表达增多,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降低;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实验组的脊髓背角内GRP78的表达下降,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模型大鼠鞘内注射丹参酮ⅡA后的镇痛作用可能与降低模型大鼠脊髓背角内GRP78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42.
目的 探讨丹参酮IIA(TA)对再灌注致心律失常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 取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TA低、高剂量(10、20 mg·kg-1)组,蛋白激酶C (PKC)激活剂PMA (5 mg·kg-1)组,TA (20 mg·kg-1)联合PKC抑制剂Rottlerin (5 mg·kg-1)组,每组10只。构建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模型,缺血30 min再灌注30 min;再灌注期间记录各组小鼠Ⅱ导联心电图并对再灌注后心律失常严重性进行评分;再灌注结束后,取颈静脉血采用试剂盒检测心肌损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心肌肌钙蛋白(cTnT)水平;取左心室心脏组织,使用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PKC、缝隙连接蛋白43(Cx43)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KC、Cx43蛋白表达水平和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TA 2个剂量组和PKC激活剂PMA组CK-MB、LDH、AST、cTnT、MDA水平均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室性早搏(PVB)次数、室性心动过速(VT)次数和持续时间以及心室颤动(VF)次数和持续时间显著减少,心律失常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0.001) ;而TA联合PKC抑制剂组显著削弱TA的作用(P<0.05、0.01、0.001) ;与模型组相比,TA 2个剂量组和PMA组Cx43 mRNA表达和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1、0.001) ,而PKC抑制剂使TA的作用显著减弱(P<0.05、0.001)。结论 TA通过激活PKC调控Cx43表达和磷酸化而改善再灌注后心律失常,减轻心肌I/R损伤。  相似文献   
643.
目的 探究痹祺胶囊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功能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通过建立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体外炎症模型、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stimulating factor,M-CSF)与RAW264.7细胞共培养建立破骨细胞分化模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的人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HFLS增殖模型,分别探讨痹祺胶囊发挥抗炎活性、抑制破骨细胞形成、抑制RA-HFLS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含量,TRAP染色法检测破骨细胞分化数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T-qPCR法检测细胞中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  相似文献   
644.
目的 研究丹参酮IIA对人食管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并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 以人食管癌Eca-109细胞为受试细胞,分别采用不同浓度丹参酮IIA和不同放射剂量处理Eca-109细胞,48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计算丹参酮IIA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放射的IC50,分别作为后续实验丹参酮IIA浓度和放射剂量。取对数生长期Eca-109细胞,设对照组、丹参酮IIA组、放射组、丹参酮IIA+放射组、丹参酮IIA+放射+PI3K抑制剂(LY294002)组。通过平板克隆实验、MTT法、流式细胞术、荧光质粒转染法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增殖活力、凋亡率和自噬状况,RT-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丹参酮ⅡA和放射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活力的抑制作用均呈现剂量相关性,丹参酮IIA IC50为8.75 mmol/L,放射量IC50为4.63 Gy。与对照组相比,丹参酮IIA组、放射组、丹参酮IIA+放射组、丹参酮IIA+放射+LY294002组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和增殖活力明显降低,凋亡率和自噬体数量明显升高(P<0.05);PI3KAktmTOR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Bcl-2、Bax、cleaved Caspase-3、LC3-I、LC3-II蛋白表达量及Bax/Bcl-2、Cleaved Caspase-3/Caspase-3、LC3-II/LC3-I明显升高(P<0.05)。与丹参酮IIA组或放射组相比,丹参酮IIA+放射组和丹参酮IIA+放射+LY294002组对各检测指标的调控作用明显增强(P<0.05)。与丹参酮IIA+放射组相比,丹参酮IIA+放射+LY294002组对各指标的调控作用明显增强(P<0.05)。结论 丹参酮IIA可能通过下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与自噬,进而增强人食管癌细胞放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645.
丁昕瑶  包永睿  王帅  李天娇  孟宪生 《中草药》2023,54(22):7287-7292
目的 建立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的定性和不依赖多种对照品定量的丹参药材“质-量”双标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建立丹参特征图谱,通过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quadrupole-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Q-TOF-MS)技术鉴定共有峰的化学成分,以对照药材和供试药材特征峰的相似度,明确药材真伪,即“质”;对内标成分丹酚酸B进行准确定量,以内标成分计,计算不同批次供试品中各特征峰的相对含量,取“平均数-标准差”作为特征峰化学成分相对于内标物质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下限,依据特征峰相对含量下限明确丹参药材优劣,即“量”。结果 建立的特征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符合方法学考察要求;确定了6个共有色谱峰,分别为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I、丹参酮IIA,各供试药材与对照药材的相似度均大于0.90;确定了丹参药材特征峰化学成分相对含量下限。结论 该方法不依赖多种对照品,能清晰、快速地判断药材的真伪优劣,为丹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6.
目的 探究猪心血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processed by porcine cardiac blood)性状特征与内在品质之间的关系,快速评价猪心血丹参的质量。方法 基于分光测色等技术对猪心血丹参性状特征建立客观量化方法,结合HPLC技术建立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 4个二萜类成分及丹参素钠、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 4个酚酸类成分的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并对上述表(性状特征)、里(内在品质)指标建立参考范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并进行真实世界样品验证。结果 酚酸类成分与横截面直径显著正相关,丹参酮类成分与粉末a*值显著正相关,水分值与粉末L*值显著负相关,建立了7个内外关联的线性回归方程,验证证明相对误差小于10%,可对猪心血丹参质量进行快速评价。结论 分析总结了猪心血丹参性状特征与内在品质的相关性,为猪心血丹参饮片快速评价奠定基础,并为传统“辨状论质”理论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47.
刘冰  赵晨  王静  杜思邈  卜睿臻  郑新元  周军  王杰 《中草药》2023,54(23):7702-7708
目的 建立痹祺胶囊的HPLC指纹图谱及甘草苷、阿魏酸、丹酚酸B的含量测定方法,更为全面地评价痹祺胶囊的质量。方法 采用Shiseido Capcell Pak C18 MG II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指纹图谱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03 nm,柱温为35℃,测定19批痹祺胶囊指纹图谱,结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全面分析;含量测定以乙腈-水-0.1%磷酸水溶液(21∶79∶0.1)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0 mL/min;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甘草苷检测波长为276 nm,阿魏酸检测波长为321 nm,丹酚酸B检测波长为286 nm;柱温为40℃;进样体积均为10μL。结果 19批痹祺胶囊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97,共标定了36个共有峰,确认了6号峰为丹参素、10号峰为士的宁、11号峰为马钱子碱、13号峰为甘草苷、14号峰为阿魏酸、15号峰为迷迭香酸、16号峰为人参皂苷Rg1、18号峰为丹酚酸B、20号峰为人参皂苷Rb1、22号峰为甘草酸铵、27号峰为藁本内酯、30号峰为丹参酮IIA、33号...  相似文献   
648.
目的 对中药配方颗粒施行国家标准前后多厂家、多批次丹参配方颗粒(Danshen Formula Granules,DFG)进行多成分含量测定和比较分析。方法 收集DFG实行国家标准前4个厂家31批样品和实行国家标准后3个厂家19批样品,采用UPLC法对DFG实行国家标准前、后不同厂家、不同批次样品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丹酚酸D、丹酚酸E、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丹酚酸A和丹参酮IIA共10个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 DFG中10种成分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2.64%~103.28%,RSD为0.66%~2.60%。DFG施行国家标准前4个厂家样品中10种成分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实行国家标准后样品中仅丹参素、丹酚酸A和丹参酮IIA在个别厂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同一厂家DFG中10种成分在实行国家标准后样品中含量普遍高于实行国家标准前样品中成分含量,且有的厂家中成分含量差异倍数在2倍甚至3倍及以上。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DFG的质量控制;实行国标后的DFG质量优于实行国标前样品;且不同厂家DFG中丹酚酸B的含量均符合最新国家药品标准...  相似文献   
649.
Aim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mitochondrial translocator protein(TSPO)in the apoptosis of HepG2 cells induced by tanshinone IIA(Tan II A)and the involved mechanism. Methods Following the HepG2 cells treated with Tan ⅡA at 2.5, 5 and 10 μmol·L-1, the cell viability was determined by MTT assay, and intracellular ATP content was determined by luciferin-luciferase method. Oxygen utilization was measured polarographically with a Clark oxygen electrode. Cell apoptosis was determined by Hoechst 33342 staining and flow cytometry. The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was assessed with JC-1 staining. The intracellular distribution of TSPO was examined by TSPO immunostaining, and the expressions of TSPO, Cyto C, caspase-3, caspase-9 were determined by immunoblotting analysis. Results Tan II A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HepG2 cells in a dose-and time-dependent manner. The treatment with Tan II A inhibited ATP production and oxygen utilization of mitochondria. In addition, Tan ⅡA enhanced TSPO expression and accumulation in nuclei and up-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Cyto C, caspase-3 and caspase-9. Conclusions Tan II A induces the apoptosis of HepG2 cells,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the TSPO-mediated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 2023 Publication Centre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