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47篇
  免费   1048篇
  国内免费   812篇
耳鼻咽喉   43篇
儿科学   134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2189篇
口腔科学   114篇
临床医学   1464篇
内科学   1063篇
皮肤病学   41篇
神经病学   1072篇
特种医学   10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6397篇
综合类   2186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375篇
眼科学   86篇
药学   662篇
  11篇
中国医学   193篇
肿瘤学   691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334篇
  2022年   607篇
  2021年   793篇
  2020年   630篇
  2019年   485篇
  2018年   527篇
  2017年   553篇
  2016年   554篇
  2015年   563篇
  2014年   1110篇
  2013年   1164篇
  2012年   858篇
  2011年   923篇
  2010年   820篇
  2009年   849篇
  2008年   723篇
  2007年   788篇
  2006年   747篇
  2005年   691篇
  2004年   593篇
  2003年   521篇
  2002年   347篇
  2001年   334篇
  2000年   289篇
  1999年   256篇
  1998年   208篇
  1997年   217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46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65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42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33.
[目的]探讨头环牵引外固定架治疗颈椎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从1997年2月~2005年7月共收治129例颈椎外伤性骨折脱位患者。将129例病例随机分成2组,1组70例行头环牵引,其中31例头环牵引加背心带支架保守治疗,39例头环牵引加手术治疗(前路手术18例,后路手术17例,前后路联合手术4例);另1组59例行颅骨牵引,其中13例颅骨牵引加支具保守治疗,46例颅骨牵引加手术治疗(前路手术22例,后路手术20例,前后路联合手术4例)。[结果]随访6~48个月,平均12个月。头环牵引与颅骨牵引对上颈椎骨折脱位的复位作用无明显差异;对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复位作用,统计学处理显示头环牵引组要明显好于颅骨牵引组,复位所需时间比颅骨牵引组短,完全复位率高,减压充分,更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治疗后离床时间头环牵引组要短于颅骨牵引组,2组患者治疗前后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均有改善。[结论]头环牵引外固定架可改善复位功能,对颈椎的牵引固定作用较颅骨牵引更为坚强稳定,使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34.
目的 :采用 FISH方法直接在干细胞水平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患者自体骨髓体外培养前后的间期细胞进行 bcr/abl融合基因检测 ,从而探讨 CML 骨髓细胞体外培养对自体骨髓移植物的净化作用。方法 :分离初治的慢性期 Ph+ CML 7例骨髓单个核细胞 (MNCs) ,体外培养 10 d,用免疫磁珠 (MACS)富集培养前后的 CD34+ 细胞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前后 MNCs中 CD34+ 干细胞比例 ,然后用 FISH方法检测其中 bcr/abl融合基因 ,同时分别用正常人细胞及 K5 6 2细胞株作阴性及阳性对照。结果 :(1) 7例患者骨髓细胞培养前后 CD34+ 细胞中 bcr/abl融合基因平均检出率分别为 85 .3%± 4 .9%和 78%± 5 .1% ,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2 )培养前培养体系中 CD34+ 细胞数量为 (6 .0 6 0± 1.5 6 4 )× 10 5个 ,培养后体系中的 CD34+细胞数量为 (5 .974± 1.4 2 4 )× 10 5个 ,两者无明显差异 (P>0 .0 5 )。 (3)在对照组中假阳性率为 2 .5 % ,假阴性率为 2 %。结论 :自体骨髓细胞体外培养对 CML 病人的骨髓肿瘤细胞有一定程度的净化作用 ;FISH技术直接在干细胞水平检测 bcr/abl融合基因 ,且能定量分析 ,较传统方法更适合对骨髓净化进行评价 ,为骨髓净化提供了一种更方便、可靠的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35.
S-F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使用S -F脊柱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从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4月使用S-F脊柱内固定器治疗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4 4例 ,比较手术前后的椎体前后缘高度 ,椎管狭窄程度 ,Cobb角及症状恢复情况。结果 经平均 2年左右的随访 ,术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达正常的 93 8%± 6 2 7% ,较术前增加了 4 2 5 3%。椎体后缘平均高度达到正常的 97 5 9%± 0 0 3% ,较术前增加了 1 6 5 2 %。脊柱后凸Cobb为 4 98°± 3 32°。较术前矫正了 1 4 6 8°。CT片显示椎体后突骨块占椎管前后径的比例为 9 5 9%± 7 2 1 % ,较术前减少 2 7 71 %。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有神经功能损伤者 ,术后平均改进一级以上。在术后二周与术后一年以上的X线片相比较其椎体前缘的高度平均仅丢失 1 0 % ,椎体后缘的高度平均丢失 0 8% ,Cobb角平均丢失 0 1°。结论 使用S -F脊柱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复位完美、固定牢靠、疗效优良的优点。术中注意不宜过度撑开及双侧不对称 ,对椎板减压者宜作“H”型椎板后路植骨 ,横突间、关节突间植骨融合将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6.
颈前路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创伤性枢椎前滑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C2、C3椎体间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创伤性枢椎前滑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8例创伤性枢椎前滑移患行颈前路手术复位、椎间盘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平均随访1年,观察患术后颈椎生理高度、曲度重建和颈椎稳定性、运动情况。结果 8例患均获得完全的枢椎复位,C2、C3椎体在术后16周达到骨性融合,颈椎生理高度、曲度得以重建,旋转、屈伸功能良好,无钢板螺钉并发症。结论 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是治疗创伤性枢椎前滑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7.
王中华  窦科峰  杜建军  陈勇 《医学争鸣》2003,24(11):968-971
目的:构建人Heparanase基因的真核、原核表达载体,大肠杆菌表达其融合蛋白.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从人肝癌细胞株HepG2cDNA中,分别扩增出Heparanase编码基因,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消化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经酶切鉴定与测序证实后,连接成包括完整的人Heparanase基因ORF区的真核表达载体,以亚克隆法构建于原核表达载体pRSET的相应酶切位点,转化大肠杆菌BL21菌株,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产生融合蛋白.结果:构建的人Heparanase基因表达载体经序列测定证实,与GenBank登录结果完全一致;双酶切鉴定证实,克隆基因正确插入载体pcDNA3.1及pRSET;SDS-PAGE证实融合蛋白表达成功.结论:成功构建了人Heparanase基因真核、原核表达载体,成功正确表达了6His/Heparanase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38.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分析其手术时机、手术技巧、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56例患者的外科治疗过程,采用胸椎管后壁切除减压及侧后方入路,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护。结果术后55例经随访1年以上,1例随访2个月。39例,良8例,可5例,差4例。结论胸椎黄韧带骨化所致的脊髓压迫症须早期手术治疗,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胸椎管后壁切除减压及侧后方入路的次环状减压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9.
A prospective study in 31 patients was designed to compare contrast quantitatively using axial conventional, gated spin-echo T2-weighted (T2W) (SE) (asymmetrical echo TE 30 and 80 ms) and axial dual-echo fast spin-echo (FSE) sequences (TEeff20 and 120 ms) to image lumbar discs, nerve roots,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We used two quantitative measures, percent (%) contrast and contrast-to-noise ratio (CNR), to compare the sequences. The FSE sequence had greater % contrast and CNR on the first and second echo images for both disc and nerve root detection using these scan parameters. An axial FSE sequence, therefore, provided contrast characteristics similar to those of gated axial T2W SE sequence in the lumbar spine, with a 60% saving in acquisition time. The FSE sequence is now our standard axial T2W study for the lumbar spine.  相似文献   
40.
核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γ相机和SPECT只能进行常规单光子显像,PET和双探头SPECT符合显像系统既能进行单光子显像,又能进行正电子符合显像,PET/CT系统的出现不仅提供高质量的衰减校正图像,保证了正电子显像校正数据的可靠性,而且能进行同机图像融合,提高了影像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本文简要介绍了核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历程,PET和PET/CT的原理以及在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