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56篇
  免费   1540篇
  国内免费   1594篇
耳鼻咽喉   130篇
儿科学   270篇
妇产科学   135篇
基础医学   2602篇
口腔科学   392篇
临床医学   3056篇
内科学   760篇
皮肤病学   33篇
神经病学   5569篇
特种医学   9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278篇
综合类   3448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414篇
眼科学   1280篇
药学   1038篇
  12篇
中国医学   412篇
肿瘤学   415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418篇
  2022年   636篇
  2021年   868篇
  2020年   869篇
  2019年   709篇
  2018年   771篇
  2017年   827篇
  2016年   789篇
  2015年   833篇
  2014年   1364篇
  2013年   1718篇
  2012年   1208篇
  2011年   1283篇
  2010年   1196篇
  2009年   1093篇
  2008年   1089篇
  2007年   1192篇
  2006年   1066篇
  2005年   911篇
  2004年   811篇
  2003年   801篇
  2002年   689篇
  2001年   554篇
  2000年   435篇
  1999年   431篇
  1998年   440篇
  1997年   376篇
  1996年   317篇
  1995年   275篇
  1994年   263篇
  1993年   216篇
  1992年   216篇
  1991年   188篇
  1990年   177篇
  1989年   200篇
  1988年   132篇
  1987年   127篇
  1986年   180篇
  1985年   290篇
  1984年   265篇
  1983年   224篇
  1982年   179篇
  1981年   163篇
  1980年   134篇
  1979年   47篇
  1978年   62篇
  1977年   31篇
  1976年   20篇
  197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李莉  高秀来 《解剖学研究》2003,25(1):10-12,T002
目的 研究大鼠前庭神经核群向脊髓的投射纤维特征。方法 在 7例SD大鼠采用结合生物素的葡聚糖胺(BDA)逆行法观察大鼠前庭核群向脊髓的投射。结果 除前庭神经上核 (SVN)外的其余各前庭核均有向大鼠腰髓的投射 ,单侧注射的实验动物中 ,前庭神经内侧核 (MVN)、外侧核 (LVN)和降核 (DVN)的标记神经元可见于双侧 ,其中MVN和LVN的标记神经元以注射同侧占优势 ,而DVN标记神经元两侧数量基本一致。结论 大鼠前庭脊髓尾侧束发出纤维投向脊髓腰段  相似文献   
112.
Injection of L-glutamate into the caudal ventrolateral medulla of the rabbit caused a dose-dependent increase in plasma vasopressin. Activity of the A1 noradrenergic cells within the caudal ventrolateral medulla appears to excite the vasopressin-secreting neuroendocrine cells within the hypothalamus.  相似文献   
113.
背景:以往的研究显示单一改变脊髓损伤区域某一基因表达或者某一细胞的状态,对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无显著影响,而大量证据表明调控脊髓损伤后紊乱的细胞微环境是神经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目的:对脊髓损伤前后细胞微环境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多种细胞之间的相互调控以及细胞外组分对损伤神经修复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spinal cord injury,glial cell,neuron,immune cell,neural stem cell,extracellular matrix,cytokine,extracellular vesicle,regeneration”。文献检索的时间范围为200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最终筛选出64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脊髓损伤后,在细胞微环境的细胞组分中,占比最高的胶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与神经元的相互调控作用最为关键。②在脊髓损伤后的细胞外组分中,利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水凝胶模仿天然细胞外基质,可有效模拟和重建损伤区域内的细胞微环境,促进轴突伸长。③在脊髓损伤后的细胞外调节因子中,促炎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等加剧了细胞微环境的炎症反应,应用受体抑制剂或阻断相关通路抑制上述促炎因子的表达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在脊髓微环境中增加白细胞介素10等抗炎因子的表达,抑制损伤区域炎症发展的研究也陆续出现。④最近被重视起来的细胞外囊泡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在细胞微环境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⑤文章揭示了脊髓损伤后细胞微环境中的包括细胞组分和细胞外组分之间的多组相互调控关系,证实了细胞微环境中各组分之间所发挥的神经修复作用并不是孤立的。  相似文献   
114.
背景:小胶质细胞极化参与脊髓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并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相关研究表明,有效诱导小胶质细胞从M1促炎表型向M2抗炎表型极化,可以减轻脊髓损伤后的炎症反应,促进组织的修复再生和神经功能的恢复。目的:文章对小胶质细胞的功能和极化、小胶质细胞极化对脊髓损伤的影响及其潜在调控策略以及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进行综述。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microglia,polarization,spinal cord injury,inflammation”,中文检索词为“小胶质细胞、极化、脊髓损伤、炎症”,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80篇文献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①由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稳定而持续的炎症反应,对脊髓损伤的预后至关重要。②在生理条件下,小胶质细胞处于M0静止表型,但在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活化,进而极化成M1促炎表型,导致神经组织修复能力降低和出现持续性神经炎症。③在脊髓损伤的炎症反应过程中,调控小胶质细胞向M2表型极化或至少向M2表型倾斜,有利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调节突触重塑、促进轴突再生和血管生成,是一种有效的调控策略。④截止到目前的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临床药物、天然产物、miRNAs和靶点分子可调控小胶质细胞在M1和M2表型之间的转换,这为脊髓损伤后神经组织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未来需进一步研究小胶质细胞在脊髓损伤过程中调控极化的详细机制。  相似文献   
115.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了16只哮喘豚鼠初级传入系统和中枢内神经激肽β(NKB)的水平。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结状神经书3228±11.89,C7~C8段脊神经节23.63±13.26,T1~T2段脊神经节24.25±1819,T3~T5段脊神经节25.53±12.34,C7~T5段脊髓后角28.65±16.59,孤束核26.34±18.36Pg/gwettissue)相比较,哮喘豚鼠初级传入系统和中枢内(结状神经节43.26±12.35,C7~C段脊神经节32.53±17.63,T1~T2段神经书32.25±20.65,T3~T5段脊神经节34.36±15.33,C7~T5段脊髓后角39.53±2028,孤束核3662±17.85Pg/gwettissue)NKB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合NKB在呼吸道的作用,这些结果提示,初级传入系统和中枢内的NKB可能参与哮喘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6.
M Ikeda  T Tanami  M Matsushita 《Neuroscience》1984,12(4):1243-1260
The distribution of cells of origin of 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internuclear connections in the trigeminal sensory nuclei was studied by the retrograde horseradish peroxidase technique in the cat. The termination of collaterals of these ascending axons was also studied by the anterograde transport of horseradish peroxidase. Following injections of horseradish peroxidase into the ventral part of the principal sensory nucleus and the adjacent reticular formation many small neurons were labeled ipsilaterally in the whole area of the caudal portion of the nucleus interpolaris and in laminae III and IV of the nucleus caudalis. Labeled neurons were also found in laminae I and V. Injections limited to either nucleus oralis, the ventral part of the principal sensory nucleus and the medial parabrachial nucleus labeled similar types of neurons in the above regions with a topographic relationship; neurons in the dorsal part of the nuclei caudalis and interpolaris project, dorsally, to rostral portions of the trigeminal sensory nuclei while those in the ventral part of the nuclei caudalis and interpolaris project ventrally. Anterograde labeling of axons arising from the nucleus caudal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axons ascend in the intranuclear bundles and the adjacent reticular formation, and give off collaterals to the nuclei interpolaris and oralis, and the ventral part of the principal sensory nucleus. Injections limited to the nucleus caudalis labeled small neurons in the rostral portion of the nucleus oralis and the caudal portion of the nucleus interpolaris.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s that these 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internuclear connections of the trigeminal sensory nuclei may modulate transmission of afferent inputs to various projection sites, such as thalamus, superior colliculus, cerebellum and spinal cord.  相似文献   
117.
人和大鼠腰椎关节突关节的SP能神经纤维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红玉 《解剖学杂志》1998,21(2):175-179
目的:证实支配腰椎关节突关节的神经支配和化学性质,方法:用逆行荧光素标记结合免疫组化法,研究7只大鼠腰部脊神经节细胞的周围突分支投射到腰椎关节突关节及其递质性质以及3例人腰椎关节突关节囊上神经末梢的化学性质,结果:发现大鼠一侧L5和L6之间的关节突关节受同侧L2-5节段的脊神经节的部分细胞周围突分支支配,其中有33.399%的中型和小型细胞为中SP能免疫反应阳性,人的关节突关节囊含有SP阳性的神经  相似文献   
118.
疼痛模型大鼠下丘脑和脊髓P物质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疼痛模型大鼠下丘脑和脊髓P物质(substance P,SP)的含量变化。方法左足跖皮下注射5%甲醛50μl建立大鼠疼痛模型,将动物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疼痛模型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股动脉血、下丘脑和脊髓中SP的含量。结果疼痛模型组雄性S-D大鼠血浆中及下丘脑和脊髓SP含量分别与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白对照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注射5%甲醛可致疼痛症状产生;提示皮下注射甲醛所致疼痛可通过下丘脑和脊髓组织中的SP释放增加,所致无菌性炎症反应而引起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19.
内耳门周结构对内镜下脑桥小脑三角区手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内耳门周结构对颞骨径路内镜下处理脑桥小脑三角区病变手术的影响,为临床开展相应手术提供参考。方法:在20例40侧成人尸头上模拟颞骨径路内窥镜手术,观察小脑下前动脉及内耳门后唇的变异,了解其对内窥镜导入及其手术的影响。结果:内耳门后唇隆起超过面神经脑桥小脑角段1/3以上者占27.5%(11侧)。小脑下前动脉在Ⅶ、Ⅷ脑神经外侧成袢者占22.5%(9侧)。内耳门后唇隆起合并小脑下前动脉袢在Ⅶ、Ⅷ脑神经之外侧者占7.5%(3侧)。结论:当内耳门后唇隆起超过面神经脑桥小脑角段1/3或小脑下前动脉弓在Ⅶ、Ⅷ脑神经之前时将对内窥镜导入有阻碍,当两种情况合并存在时要将内窥镜导入脑桥小脑三角区相当困难,不宜采用此种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0.
胸腰脊神经根鞘形态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为了探讨腰腿疼痛等疾病与脊神经根鞘的关系。方法:用巨视解剖和游标卡尺测量法对15具尸体的胸腰脊神经根鞘进行了解剖学观察与测量。结果:①左、右胸腰脊神经根鞘长度和横径基本对称;②T1根鞘长度和横径大于其它胸神经根鞘,接近L2水平,L3~L5根鞘长度和横径大于其它胸腰神经根鞘,尤其L5更为突出;③胸腰脊神经根鞘开口式,由上向下,由2~3孔逐渐减至1孔。结论:①T1、L2~L5脊神经根鞘既长又粗,与周围接触范围大,受损危险增大;②根鞘开口式孔数由上向下减少,发生在鞘内的炎症和肿瘤引起前、后根同时受累的机会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