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23篇
  免费   1178篇
  国内免费   622篇
耳鼻咽喉   53篇
儿科学   194篇
妇产科学   42篇
基础医学   1462篇
口腔科学   1463篇
临床医学   1132篇
内科学   1816篇
皮肤病学   405篇
神经病学   865篇
特种医学   40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827篇
综合类   2407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019篇
眼科学   338篇
药学   5571篇
  23篇
中国医学   832篇
肿瘤学   267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302篇
  2021年   576篇
  2020年   480篇
  2019年   444篇
  2018年   430篇
  2017年   432篇
  2016年   485篇
  2015年   456篇
  2014年   990篇
  2013年   1223篇
  2012年   1056篇
  2011年   1033篇
  2010年   896篇
  2009年   757篇
  2008年   767篇
  2007年   787篇
  2006年   728篇
  2005年   652篇
  2004年   630篇
  2003年   575篇
  2002年   462篇
  2001年   383篇
  2000年   322篇
  1999年   314篇
  1998年   268篇
  1997年   254篇
  1996年   274篇
  1995年   237篇
  1994年   201篇
  1993年   189篇
  1992年   166篇
  1991年   166篇
  1990年   153篇
  1989年   139篇
  1988年   138篇
  1987年   92篇
  1986年   110篇
  1985年   293篇
  1984年   186篇
  1983年   187篇
  1982年   162篇
  1981年   153篇
  1980年   108篇
  1979年   78篇
  1978年   58篇
  1977年   34篇
  1976年   31篇
  1975年   33篇
  1974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41.
以戊四氮(Pentetrazol,PTZ)诱发小鼠惊厥为模型,观察单用牛磺酸及联合用苯巴比妥钠的抗惊厥作用,并测定牛磺酸对脑中γ-氨基了丁酸(GABA)、牛磺酸(Taurine)、谷氨酸(Gluta-mate)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磺酸可延长惊厥潜伏期,降低死亡率,牛磺酸与苯巴比妥钠合用有增强抗惊厥作用,明显降低致惊厥率。以薄层扫描色谱法测定小鼠脑中GABA、牛磺酸、谷氨酸含量,结果牛磺酸可升高脑中GABA和牛磺酸的水平,而对谷氨酸水平影响不大,表明牛磺酸抗惊厥作用与调节中枢谷氨酸-γ氨基丁酸轴机能有关。  相似文献   
942.
巯基化合物对毒鼠强急性中毒小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5,自引:2,他引:55  
目的:探讨巯基化合物对毒鼠强急性中毒小鼠的解毒作用。方法:通过小鼠急性毒性实验,观察多种巯基化合物的解毒作用。结果:巯基化合物能不同程度地延长毒鼠强中毒小鼠的惊厥潜伏期及死亡时间,二巯丙磺纳及二巯丁二纳还可明显降低中毒小鼠死亡率。结论:二巯丙磺纳和二巯丁二钠对毒鼠强中毒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尤以二巯丙磺钠为最佳(P〈0.001)。  相似文献   
943.
小鼠腹腔注射乳酸钠林格液最大耐受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评价小鼠腹腔注射乳酸钠林格液 (简称林格液 )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最大耐受量的方法 ,观察给药后一般状况、血液、呼吸及心率等指标。结果 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最大量 (5 0 0ml/kg)林格液后 ,观察 7天 ,小鼠全部存活 ;血液各项指标均无异常 ;给药前后呼吸、心率对比无明显改变 ;解剖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小鼠腹腔注射林格液最大耐受量为 5 0 0ml/kg。  相似文献   
944.
目的探讨甘氨双唑钠(CMNa)在常氧和缺氧条件下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在常氧和缺氧条件下,以不同浓度的CMNa处理SH—SY5Y,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为50%时的药物浓度(IC50)及其95%可信区间Ic,。(95%CI)。在常氧和缺氧条件下,分别给予0、1、2Gy单次吸收剂量照射经1mmol/LCMNa处理的SH—SY5Y(CMNa组)和未经CMNa处理的SH—SY5Y(对照组),观察克隆形成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ting分析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常氧和缺氧条件下,SH·SY5Y的IC50(95%CI)分别为3.62(3.07—4.26)和1.59(1.20—2.12)mmol/L。在常氧状态下,CMNa组克隆形成数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与常氧状态比较,缺氧状态下的克隆形成数量明显减少。在缺氧条件下,与对照组比较,CMNa组细胞凋亡率和细胞G,期比例升高,S期比例降低;促凋亡蛋白Caspase3/8/9和Bax表达增加,抑制凋亡蛋白Bcl-2表达减少;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表达减少,p16表达增加。结论CMNa对缺氧状态下的SH—SY5Y有特异的放疗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945.
去卵巢大鼠股骨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及药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三点弯曲试验表明,雌性大鼠摘除双侧卵巢3 个月后,模型组大鼠股骨的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特性皆发生明显改变,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骨质量明显下降,表现为骨脆性升高,韧性与抗冲击能力下降。阿仑膦酸钠和尼尔雌醇能显著改善去卵巢大鼠的这些力学特性。本文首次在骨生物力学中引入了评价骨质量的指标———弯曲能量( 骨变形曲线下弹性变形区面积,表示引起骨发生最大弹性形变时吸收的总能量) 。  相似文献   
946.
用大鼠和离体兔肺动脉环实验模型观察钙(Ca(2+))、钾(K+)、钠(Na+)对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PV)的影响。整体实验发现:随血Ca(2 )、Na 浓度增高,HPV显著增强。血K 浓度升高0.36mmol/L,HPV明显减弱;血K 浓度继续升高,HPV又明显增强。离体实验发现:营养液中Ca(2 )浓度由0mmol/L逐步升高至10.0mmol/L的过程中,HPV明显增强。Na 浓度由35mmol/L升至220mmol/L过程中,HPV明显减弱。K 浓度由0mmol/L升高至6mmol/L,HPV明显减弱;继续升高至20mmol/L,HPV又明显增强。机理可能为细胞外钙浓度升高,缺氧时进入细胞内Ca(2 )增多,使HPV增强;K 、Na 主要通过影响细胞膜电位和离子交换起作用。  相似文献   
947.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行胸腺切除术的重症肌无力患者157例,分为曲马朵组(51例,术后给予肌肉注射曲马朵1.02.0 mg·kg-1)、氟比洛芬酯组(53例,术后予以静脉缓慢滴注0.82.0 mg·kg-1)、氟比洛芬酯组(53例,术后予以静脉缓慢滴注0.81.0 mg·kg-1氟比洛芬酯)和帕瑞昔布钠组(53例,术后予以静脉缓慢滴注0.61.0 mg·kg-1氟比洛芬酯)和帕瑞昔布钠组(53例,术后予以静脉缓慢滴注0.61.0 mg·kg-1帕瑞昔布钠),对3组患者术后1、2、6、12、24 h的静息及运动视觉模拟评分(VA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氟比洛芬酯组及帕瑞昔布钠组术后1、2、6、12、24 h的静息及运动VAS评分、MAP、HR、RR显著低于曲马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瑞昔布钠组患者术后1、2、6、12、24 h的静息及运动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氟比洛芬酯组(P<0.05)。氟比洛芬酯组及帕瑞昔布钠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曲马朵组(P<0.05),且帕瑞昔布钠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氟比洛芬酯组(P<0.05)。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后采用帕瑞昔布钠进行镇痛,其镇痛时效显著优于氟比洛芬酯及曲马朵,且镇痛药物剂量小,术后不良反应率低。  相似文献   
948.
目的研究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A/R)损伤后乳酸脱氧酶(LDH)及丙二醛(MDA)的变化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其影响。方法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5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A/R组(缺氧2h,复氧1h);C、D、E组为GSH处理组,即首先加入GSH,分别使其终浓度为40、80、160mg.L-1,然后进行A/R,于复氧后测定各组培养液中LDH水平及细胞内MDA含量和细胞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R组LDH、MD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单纯A/R组比,D、E组上述变化均明显减轻(P<0.01)。结论GSH对乳鼠心肌细胞A/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具有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949.
目的:观察慢性氟中毒时大鼠脑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2-related factor 2,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蛋白水平表达改变,探讨氟中毒性脑损伤机制.方法: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染氟组及维生素E(VitE)拮抗组,实验期10个月;观察氟斑牙情况,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大鼠尿氟及骨氟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中Nrf2和HO1蛋白表达.结果:染氟组和VitE拮抗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氟斑牙,染氟组重于VitE拮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氟组与VitE拮抗组大鼠尿氟和骨氟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染氟组高于VitE拮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显示染氟组和VitE拮抗组大鼠脑组织中Nrf2及HO1阳性表达较对照组升高,VitE拮抗组升高程度不如染氟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氟中毒可导致脑组织中Nrf2及HO1表达水平升高,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可能与慢性氟中毒脑损伤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50.
目的评价诺和灵、血栓通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T2DM)并发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T2DM并发ACI患者分为3组,A组患者采用诺和灵、血栓通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B组患者采用口服降糖药、血栓通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C组患者采用口服降糖药和丹参注射液治疗;对3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A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B、C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空腹血糖、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C组外,A、B组患者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A、B组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C组(P<0.05);A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C组(P<0.05),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肺部及尿路感染率低于B、C组(P<0.05)。结论诺和灵、血栓通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T2DM并发ACI疗效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