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24篇
  免费   1178篇
  国内免费   622篇
耳鼻咽喉   53篇
儿科学   194篇
妇产科学   42篇
基础医学   1463篇
口腔科学   1463篇
临床医学   1132篇
内科学   1816篇
皮肤病学   405篇
神经病学   865篇
特种医学   40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827篇
综合类   2407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019篇
眼科学   338篇
药学   5571篇
  23篇
中国医学   832篇
肿瘤学   267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303篇
  2021年   576篇
  2020年   480篇
  2019年   444篇
  2018年   430篇
  2017年   432篇
  2016年   485篇
  2015年   456篇
  2014年   990篇
  2013年   1223篇
  2012年   1056篇
  2011年   1033篇
  2010年   896篇
  2009年   757篇
  2008年   767篇
  2007年   787篇
  2006年   728篇
  2005年   652篇
  2004年   630篇
  2003年   575篇
  2002年   462篇
  2001年   383篇
  2000年   322篇
  1999年   314篇
  1998年   268篇
  1997年   254篇
  1996年   274篇
  1995年   237篇
  1994年   201篇
  1993年   189篇
  1992年   166篇
  1991年   166篇
  1990年   153篇
  1989年   139篇
  1988年   138篇
  1987年   92篇
  1986年   110篇
  1985年   293篇
  1984年   186篇
  1983年   187篇
  1982年   162篇
  1981年   153篇
  1980年   108篇
  1979年   78篇
  1978年   58篇
  1977年   34篇
  1976年   31篇
  1975年   33篇
  1974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91.
为了解二氯异氰尿酸钠和三氯异氰尿酸的杀菌效果,进行了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结果,含有效氯100 mg/L的二氯异氰尿酸钠和三氯异氰尿酸溶液对悬液中大肠杆菌作用5 m in,杀灭率分别为99.89%和100%;对悬液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5 m in,杀灭率分别为99.99%和100%。含有效氯500 mg/L的二氯异氰尿酸钠和三氯异氰尿酸溶液对悬液中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5 m in,杀灭率分别为99.99%和100%;对悬液中黑曲霉菌作用5 m in,杀灭率分别为99.98%和100%。结论,在相同的有效氯浓度下,三氯异氰尿酸对4种试验菌的杀灭效果比二氯异氰尿酸钠好。  相似文献   
892.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和黄芪注射液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EDN)血液流变学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0例E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均采用饮食控制和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和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疗程3周。结果: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 r)、尿素氮(BUN)和血脂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阿魏酸钠和黄芪注射液联用能改善EDN患者的血液流变性、血脂和微循环,减少尿白蛋白的排出,减轻肾损害,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893.
894.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时抗凝剂等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雨东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1):1078-1078,1080
目的为了解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全血中血小板的影响因素,特别是不同抗凝剂的影响程度,以便达到选择合适的抗凝剂,采用正确的操作方法。方法对采集的100份全血样本分别使用3种抗凝剂[肝素、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枸橼酸钠]抗凝,分别于0、15min时测定血小板计数。经统计学处理,2次结果作配对t检验。结果取标本15min后测定的血小板计数结果高于0min测定的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采用EDTA-K2作为抗凝剂,对全血中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最小。结论 EDTA-K2应用于血小板计数,且在室温静置15min后测定结果最适合于机采献血者采前筛查实验用。  相似文献   
895.
背景:乳牙早期邻面龋因解剖位置的原因菌斑不易去除,常规再矿化治疗疗效不佳。目的:观察无创渗透树脂技术治疗乳牙早期邻面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乳牙邻面早期龋的患牙120颗,随机分为渗透树脂组和流动树脂组,每组60颗,分别应用渗透树脂和流动树脂进行治疗,治疗后1年随访,对患者邻面龋的牙体形态、去除釉质脱矿造成的白垩色斑和色泽稳定性、继发龋和治疗成功率方面进行临床评价。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在充填治疗后1年的疗效检查结果中发现,渗透树脂组邻面龋的牙体形态、去除釉质脱矿造成的白垩色斑以及色泽稳定性、继发龋方面均好于流动树脂组。渗透树脂组的治疗成功率96.7%远高于流动树脂组的76.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无创渗透树脂材料是目前阻断龋病发展简便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96.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硫酸镁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吸氧、抗感染、祛痰、β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片和硫酸镁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复发率为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喘息、咳嗽及胸闷等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肺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呼吸抑制、血压下降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孟鲁司特钠片联合硫酸镁注射液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显著,症状缓解快,复发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97.
目的探讨动脉全血与动脉血浆、静脉血浆钾、钠、氯离子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选择住院患者100例,采集肝素锂抗凝动脉全血标本及静脉血浆标本,采用罗氏公司AVL 9180型电解质分析仪检测动脉全血、动脉血浆、静脉血浆标本钾、钠、氯离子水平。结果动脉全血与动脉血浆钠、氯离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钾离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全血与静脉血浆钠、氯离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全血与静脉血浆钾离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全血与动脉血浆、静脉血浆钠、氯离子浓度存在差异,而动脉全血与动脉血浆、静脉血浆钾离子浓度可互为参照。  相似文献   
898.
目的:观察术前给予不同剂量的磷酸肌酸钠(CP)对瓣膜置换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例行单瓣瓣膜置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术前2天给予 CP 4 g/ d,对照组术前2天给予 CP 2 g/ d。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心脏复跳情况、阻断时间、并行循环时间及监护室停留情况,并于手术前、开放后1 h,24 h 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 - MB)、心肌钙蛋白 I(cTnI)。结果:实验组心脏复跳率较对照组高,术后正性肌力药用量较对照组少,实验组术后查心肌酶浓度较对照组低。结论:术前给予4 g/ d CP 的患者比给予2 g/ d CP 的患者心肌保护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899.
背景:目前体外循环肝素涂层管路应用较广,但是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目的:将多醛基海藻酸钠涂层到医用聚氯乙烯体外循环管路,筛选出最佳涂层条件和所制备管路的稳定性及抗凝性能。方法:利用高碘酸钠氧化海藻酸钠,制备高碘酸钠和海藻酸钠摩尔比分别为1∶8、1∶10和1∶12的多醛基氧化海藻酸钠,采用化学结合的方法将不同氧化度海藻酸钠固定到医用聚氯乙烯体外循环管路表面,筛选出最佳氧化度。以硫酸浓度、聚乙烯亚胺浓度、氧化海藻酸钠浓度、氧化海藻酸钠pH值和温度为因素,采用正交实验筛选最佳涂层条件,评价所制备管路氧化海藻酸钠固定的稳定性及抗凝血性能,并与空白对照组和肝素涂层组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结论:氧化海藻酸钠最佳氧化度为高碘酸钠和海藻酸钠摩尔比为1∶10。筛选出的最佳涂层条件为50%浓硫酸、0.05%聚乙烯亚胺、反应溶液pH值为3.5、反应温度为40℃和氧化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2g/L。氧化海藻酸钠涂层管路组脱落率与肝素涂层组有相似的结果,抗凝血性能稍劣于肝素涂层组(P〈0.05),但显著优于空白对照组。表明氧化海藻酸钠涂层体外循环管路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性能和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00.
目的利用生化分析仪和动脉血气分析仪分别测定静脉血清和动脉全血中钾、钠、氯离子浓度,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和线性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美国生产的贝克曼DXC800和佰利亚i-STAT动脉血气分析仪分别检测54例患者体外循环术后30min内的静脉血清和动脉全血的钾离子、钠、氯离子浓度,用配对t检验和一般线性相关分析比较两种血样之间的离子浓度差异和相关性,结果静脉血清钾离子浓度(4.32+0.29)mmol/L,动脉全血钾离子浓度(4.16+0.33)mmol/L,静脉血清和动脉全血中钾离子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线相关方程为静脉血清钾V=0.778×动脉全血钾A+1.083(mmol/L);动脉全血和静脉血清中的钠离子、氯离子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循环后血气分析仪测定的动脉全血钾离子浓度与生化分析仪测定的静脉血清钾离子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能参考同一标准,需建立动脉血气钾离子浓度的正常参考值范围,钠离子、氯离子浓度可以参考同一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