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口腔科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3篇 |
内科学 | 1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8篇 |
药学 | 22篇 |
中国医学 | 11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1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研究血根碱(sanguinarine,SAN)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肺腺癌A549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SAN不同浓度(1.25、2.5、5、10 μmol/L)组、阳性组.采用噻唑蓝[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 相似文献
22.
目的 从博落回的2个主要活性成分血根碱(San)和白屈菜红碱(Che)入手研究博落回的抗肿瘤作用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San与Che对3种肿瘤细胞(肺癌细胞A-549、结肠癌细胞HCT-8、肝癌细胞Bel-7402)的IC50值,从而确定这两种成分是否为博落回的抗肿瘤活性成分;采用UV-vis、FL、CD法研究San和Che与人体端粒DNA(HT4)的相互作用。结果 San与Che对肿瘤细胞有不同能力的杀伤作用,说明该2种成分是博落回的抗肿瘤活性成分;San和Che能够与HT4相互作用,可以得出San与HT4的结合常数为5×108,并能诱导单链HT4完全形成反平行结构,而Che与HT4的结合常数为930,并能诱导单链HT4部分形成反平行结构。结论 博落回含有的2种活性成分San和Che具有诱导人体端粒DNA形成G-四链体结构的能力,从而抑制端粒酶活性,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目的,这可能是博落回抗肿瘤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3.
博落回内生真菌的分离及产血根碱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块法从皖西大别山野生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中分离内生真菌,根据形态学特征对其进行类型归类,采用薄层色谱(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鉴定其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运用形态学方法对活性菌株进行初步菌种鉴定。实验结果显示,分别从博落回根、茎、叶中分离出28,57,96株内生真菌。根据形态学特征,初步把其归类为26个类型。其中菌株BLH 51的发酵液中含有血根碱,经形态学初步鉴定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表明药用植物博落回组织中含有较丰富的内生真菌,可以成为寻找生物活性代谢产物的一个新来源。 相似文献
24.
The effect of sanguinarine on human peripheral blood neutrophil viability and function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 Agarwal M. A. Reynolds S. Pou D. E. Peterson J. A. Charon J. B. Suzuki 《Oral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1991,6(1):51-61
Human polymorphonuclear cell (PMN) viability, morphology, adherence, chemotaxis, oxidative metabolism, degranulation and phagocytosis were evaluated following treatment with sanguinarine (SANG). SANG was noncytotoxic to PMNs at all concentrations tested (0.31-200 microM). SANG entered the PMNs rapidly without altering the membrane fluidity and localized in the nuclear matrix. SANG (1.56-6.21 microM) inhibited chemotaxis, chemokinesis and adhesion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with a complete inhibition at 6.2 microM concentration. Concentrations of SANG up to 1.56 microM did not affect PMN oxidative burst; however, higher concentrations were found to inhibit basal as well as PMA-induced superoxide anion generation. The effect of SANG was time- and dose-dependent, and could be reversed if the PMNs were exposed to 12.5 microM or lower concentrations of SANG for less than 5 min. Autologous serum increased the tolerance of PMNs to SANG. Exogenous Ca2+ or Mg2+ did not alter the SANG-mediated inhibition of PMN functions. Treatment of PMNs with 3.12 microM or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SANG also resulted in inhibition of PMN degranulation and phagocytosi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SANG-mediated inhibition of PMN functions, without cytolysis or resultant release of inflammatory mediators, may have clinical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25.
目的 研究血根碱与c-myc G4-DNA的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圆二色谱、变温试验等方法,对血根碱与c-myc G4-DNA的结合常数、结合比例、结合模式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 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血根碱在300~ 350 nm之间的特征吸收峰随c-myc G4-DNA浓度的增加出现明显的减色效应和红移,减色率△H=35.4%(△λ=7 nm),与c-myc G4-DNA结合常数为3.1×104 mol/L;G-四链体/血红素过氧化物酶竞争试验中,血根碱竞争血红素引起吸光度下降;变温试验中c-myc G4-DNA的熔点在血根碱作用下升高4.7℃.结论 血根碱以结合比例为1∶1外部堆积于c-myc G4-DNA,并促使其结构稳定,这可能是血根碱抗肿瘤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6.
探讨血根碱与顺铂联用对膀胱癌EJ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血根碱处理膀胱癌EJ细胞并计算IC50;应用Annexin V FITC/PI法检测空白对照组、血根碱组、顺铂组及联合用药组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流式仪检测细胞周期阻滞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联合用药组对Bcl-2表达的影响;构建裸鼠皮下成瘤模型,进一步验证联合用药组对膀胱癌EJ细胞凋亡以及对荷瘤小鼠减毒作用的影响;同时,通过对小鼠重要脏器的HE染色评估血根碱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血根碱能明显抑制EJ细胞增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联合用药组EJ细胞凋亡显著(P < 0.05),且更多的EJ细胞被阻滞在G2/M期,联合用药组显著下调Bcl-2的表达(P < 0.001)。裸鼠皮下成瘤模型中,同空白对照组相比,联合用药组中小鼠肿瘤生长明显变缓,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 < 0.05)。联合用药对荷瘤小鼠有减轻顺铂副作用的效果,血根碱的生物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实验结果表明,血根碱与顺铂联合用药可通过引起细胞G2/M阻滞,下调Bcl-2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进而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27.
血水草血根碱对钉螺肝脏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血水草血根碱(SAN)对钉螺肝脏糖原、重要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探讨SAN对钉螺肝脏损伤的机理。方法自血水草粉末中分离SAN,配制5 mg/L水溶液,每500 ml溶液投放50只钉螺,25℃浸泡36 h,解剖活螺,分离肝脏,另设清水对照组。测定钉螺肝脏糖原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SAN组和清水对照组钉螺的肝脏糖原含量分别为(12.151±0.204)mg/g和(18.113±0.163)m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水平分别为(5.298±0.441)nmol/mgprot和(4.351±0.197)nmol/mgpro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N组钉螺的肝脏ALT、AST、ACP、AKP、SOD分别为(2.760±0.076)U/mg-prot、(68.723±2.295)U/mgprot、(407.949±19.868)U/gprot、(191.287±0.771)U/gprot、(48.452±0.193)U/mgprot,清水对照组钉螺分别为(1.104±0.000)U/mgprot、(49.448±1.626)U/mgprot、(344.475±30.186)U/gprot、(121.905±3.127)U/gprot、(38.814±2.765)U/mgprot,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AN组和清水对照组钉螺肝脏POD活性分别为(22.170±0.018)U/mgprot、(21.747±0.264)U/mgprot,两组P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N可引起钉螺肝脏糖原含量及一些重要酶活性的改变而导致钉螺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血根碱对Hep G2细胞中活性氧(ROS)调控细胞凋亡途径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根碱干预Hep G2细胞,MTT法检测血根碱对细胞活性的影响;DCFH-DA和DHE染色观察血根碱作用Hep G2细胞12 h后细胞内ROS的变化;Hoechst 33342和Annexin V/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Rho123染色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随着血根碱药物浓度的增加,Hep G2细胞活力明显被抑制;血根碱可以明显提高Hep G2细胞内的ROS含量,并且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促进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发现血根碱促进Bax、cleaved-caspase-3和细胞质Cyt-C的表达,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结论血根碱通过升高细胞内ROS的含量,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进而促进Hep G2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29.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联合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复方风湿宁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BATMAN-TCM、Swiss 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及文献报道收集复方风湿宁片的活性化学成分靶点,并使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靶点,将两者取交集,并通过绘制“复方风湿宁片–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类风湿关节炎”网络图。对复方风湿宁片中的活性成分与类风湿关节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复方风湿宁片中有34种活性化学成分,对应1059个靶点,与类风湿关节炎靶点交集356个。通过KEGG富集分析发现复方风湿宁片主要可能在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Th1和Th2细胞分化、Janus激酶(JAK)-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蛋白3(STAT3)信号通路、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通路上发挥治疗作用。蛋白激酶B(Akt1)、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酶2(PTGS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 相似文献
30.
目的合成季铵类苯并菲啶生物碱血根碱(1)和白屈菜红碱(2)的衍生物,评价其体外抗HBV活性,初步探讨抗HBV活性。方法以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为原料,通过结构修饰获得衍生物,采用Hep G2.2.15细胞模型评价衍生物对HBsAg和HBeAg分泌抑制活性和HBV DNA复制的抑制活性。结果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对HBsAg、HBeAg和HBV DNA复制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但细胞毒性较高。氧化白屈菜红碱(6)对HBV DNA的复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50=0.75 mmol·L-1),细胞毒性较白屈菜红碱明显降低(CC50>3.0 mmol·L-1)。6-乙氧基二氢血根碱(7)和6-乙氧基二氢白屈菜红碱(8)对HBsAg和HBeAg和HBV DNA复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结论季铵类苯并菲啶生物碱具有显著的体外抗HBV活性,烯胺正离子结构单元对化合物的抗HBV活性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