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7篇
  免费   363篇
  国内免费   162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82篇
妇产科学   41篇
基础医学   578篇
口腔科学   71篇
临床医学   244篇
内科学   761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1184篇
特种医学   117篇
外科学   462篇
综合类   415篇
预防医学   159篇
眼科学   145篇
药学   367篇
  1篇
中国医学   316篇
肿瘤学   82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231篇
  2021年   305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200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37篇
  2013年   319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该文旨在研究中医"脾胃"学说和现代理论"微生物-肠-脑轴"指导下甘松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左旋多巴组和甘松醇提物组,采用鱼藤酮颈背部皮下注射法制备PD大鼠模型。分别灌胃给药14 d后,通过旷场实验、斜板实验和爬杆实验,分析甘松对PD大鼠行为学的影响。行为学检测结束后,收集各组大鼠纹状体、结肠和结肠内容物。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大鼠纹状体中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 TH)、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和结肠组织中α-syn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实验检测大鼠纹状体和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的含量;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各组大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差异菌门与优势菌属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甘松能够明显...  相似文献   
992.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和HPA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活性的影响。方法采取双盲对照试验方案,将确诊的4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入工组(治疗组)和Ⅱ组(假刺激对照组),每组治疗10天。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当天检测Hamilton抑郁量表(HAMD)积分、血清皮质醇(CORT)及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结果治疗前全组的HAMD积分与血清CORT(r=0.948)和ACTH(r=0.971)浓度和治疗后治疗组的HAMD积分与血清CORT(r=0.920)和ACTH(r=0.978)浓度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均P〈0.05)。治疗前两组的HAMD积分(t〈0.001)、血清CORT(t=-0.328)和ACTH(t=-0.228)浓度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与其血清CORT和ACTH浓度呈正相关。rTMS有改善抑郁症状的作用,其抗抑郁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下调HPA轴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93.
抗抑郁中药复方的组方特点及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冰清  邵欣欣  付晓凡  周梦婕  陈聪 《中草药》2021,52(11):3344-3352
目的解析中药复方中抗抑郁中药的宏观属性(四气、五味、归经等)分布规律及中药与现代药理作用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中关于中药复方抗抑郁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检索出1018篇文献,整理出163首复方,涉及262味中药,8种现代药理作用机制;通过频数统计、关联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发现起到抗抑郁作用的中药多为苦、辛,温、寒,归肝、脾、心经的中药,且不同时代的用药规律出现明显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明代以前以"肺脾二经"为主,明代后期至现代以"肝脾二经"为主的用药规律。结论具备抗抑郁作用的中药属性及作用机制具备一定的分布规律,抑郁症可从肝脾论治,且与脑肠轴相关机制关系密切。这为新的抗抑郁药物及其成分的活性筛选以及抗抑郁药物的实验研究提供数据以及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养阴益肾颗粒(YYP)对糖皮质激素(GC)致肾阴虚证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YYP高、中、低剂量组(6.48,3.24,1.62 g·kg~(-1)·d~(-1))和六味地黄丸组(0.39 g·kg~(-1)·d~(-1)),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大鼠予氢化可的松50 mg·kg-1ip 7 d建立肾阴虚证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予蒸馏水(10 m L·kg-1·d-1)ig,YYP高、中、低剂量组和六味地黄丸组大鼠予相应药物ig,共7 d。观察大鼠活动度、体毛、尾色、摄食量、大便、体重等一般情况的变化,摘取两侧肾上腺,称肾上腺质量及计算肾上腺脏器指数,ELISA法检测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T)浓度,RT-PCR检测下丘脑CRH,垂体ACTH,肾上腺CORT mRNA的表达,并行肾上腺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情况较差,体重明显减轻(P0.01),肾上腺质量,肾上腺脏器指数,CRH,ACTH,CORT均明显降低(P0.01),CRH,ACTH,CORT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1),肾上腺病变重;与模型组比较,YYP高、中、低剂量组和六味地黄丸组大鼠一般情况得到改善,给药后体重增加(P0.01),肾上腺质量,肾上腺脏器指数,CRH,ACTH,CORT升高(P0.05,P0.01),CRH,ACTH,CORT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肾上腺病变程度减轻。结论:养阴益肾颗粒对GC所致肾阴虚证大鼠HPA轴的抑制状态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肌球蛋白轻链激酶反义RNA1(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 antisense RNA1,MYLK-AS1)调节miR-141-3p/微管不稳定蛋白1(stathmin 1,STMN1)轴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将HGC27细胞分为NC组、si-NC组、si-MYLK-AS1组、si-MYLK-AS1+inhibitor NC组、si-MYLK-AS1+miR-141-3p inhibitor组。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LncRNA MYLK-AS1、miR-141-3p、STMN1的关系;qRT-PCR检测HGC27细胞中LncRNA MYLK-AS1、miR-141-3p表达;CCK-8法检测HGC27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HGC27细胞凋亡;使用Transwell实验评估了HGC27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并统计了穿透基质膜的细胞数量;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了HGC27细胞中STMN1、E-cadherin、Vimentin及N-cadh...  相似文献   
996.
认知障碍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群健康的常见疾病,目前仍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微生物-肠-脑轴(MGBA)为认识认知障碍提供了新视域,也为今后认知障碍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新方向。文章从MGBA视域出发,探讨了其在认知障碍发病中的作用,同时也归纳了此视域下中医药治疗认知障碍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表明,MGBA可通过免疫炎症途径、神经途径及内分泌途径影响认知障碍的发生发展。同时,相关中药复方、中药单体及针刺治疗手段已被证明能通过调节MGBA改善认知功能,为中医药治疗认知障碍提供了较好的现代阐释。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综述“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研究进展,为今后有关该理论的研究提供参考。通过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认为理论研究方面主要涉及经脉络属、阴阳学说及藏象理论;临床研究方面,该理论主要用于指导药物治疗,包括肺病治肠及肠病治肺,针灸治疗应用较少;实验研究,主要从实体结构、粘膜免疫、肠道菌群等方面探讨,近年来有“肠-肺轴”的提法,研究方法及角度更多样。明确这些理论研究,将对“肺与大肠相表里”进一步、深层次的研究提供参考及方向。本文建议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研究要采用多种方法、融合多个领域,尤其是多种组学和系统生物学方法的应用,肺、大肠微生物研究与免疫学研究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