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7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9篇
中国医学   7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鉴别半夏与其混淆品水半夏。方法:从性状、显微、理化三个方面进行鉴别。结果:半夏与混淆品水半夏具不同鉴别特征。结论:能准确地对半夏与混淆品水半夏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92.
竹节参总皂苷对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竹节参总皂苷对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其阻抑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大鼠永久性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观察竹节参总皂苷对模型大鼠红细胞变形性、聚集性、血液粘度的影响。结果竹节参总皂苷(200、100、50mg/kg)能显著降低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性,增加红细胞变形性。结论竹节参总皂苷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改善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93.
莪术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天然药物莪术(rhizoma curcumae,RC)对体外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1ensepithelial cell,LEC)增殖的抑制作用,并从信号转导方面研究其抑制LEC增殖的作用机制,为寻求防治后发性白内障(after cataract)的确切有效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牛LEC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取第三代细胞。用10ng/ml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诱导LEC增殖。同时分别将5mg/ml、10mg/ml、20mg/ml的莪术作用于增殖状态下的LEC72小时。(1)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测定法检测莪术对LEC增殖的抑制程度;(2)用钙荧光指示剂Fura-2/AM测定莪术抑制LEC增殖时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变化;(3)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莪术抑制LEC增殖时细胞内环化腺苷酸(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和环化鸟苷酸(cyclic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浓度变化。结果 莪术可明显抑制LEC增殖。抑制LEC增殖时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升高,细胞内cAMP浓度显著升高,细胞内cGMP浓度显著降低,cAMP/cGMP比值升高,并具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诱导[Ca^2+]i升高,激活细胞内Ca^2+信号转导途径;上调细胞内cAMP水平,下调细胞内cGMP水平,使cAMP/cGMP比值升高,激活细胞内cAMP-PKA、cGMP-PKG信号转导途径可能是莪术抑制LEC增殖的作用机制之一。莪术能够明显抑制LEC增殖的作用,有望成为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4.
生物化学发光法测定射干类中药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采用生物化学发光法 ,对射干类中药甲醇提取物和天然产物单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射干类中药甲醇提取物和天然产物单体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提示抗自由基的作用可能是射干类药物防治疾病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5.
正交试验优选降糖胶囊中黄连提取方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L9(3^4)正交设计,以小檗碱的含量为指标,优选降糖胶囊中黄连的提取方法。用HPLC法测定小檗碱的含量,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钾-硫代硫酸钠-水-乙腈。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80%乙醇回流3次,第1次6倍量回流2h,第2次5倍量回流1.5h,第3次4倍量回流1.5h。  相似文献   
96.
Objective: Gegen Qinlian decoction(GQD) is a class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tion which has been used for almost 2000years. At Guang’anmen Hospital,Beijing, a modified GQD version (mGQD) with seven instead offour herbal ingredients has been applied to treatType 2 diabetes. Quality control is a crucial prerequisite for the therapeutic application of herbal medicine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products derived from classical GQD, the Chinese Pharmacopeia requiresthe analysis of only three marker compounds. Because mGQD is a more complex mixture containing seven herbs and hundreds of constituents,thepharmacopoeiamethodforGQDisinadequate.Materials and Methods: Amore comprehensiv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formula''s constituents has been developed using ultra?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iode array detection (UHPLC?DAD)?Q?Exactive?mass spectrometry (MS) i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positive and negative mode. Moreover, a new method for the fingerprint analysis of mGQD via high-performance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HPTLC) has been established. Results: Altogether, 91 compounds have been assigned to their originating plants and 84 substances were identified either by comparison with authentic references or with data from the literature. The HPTLC method is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two different mobile phases and is able to detect both lipophilic and hydrophilic constituents of mGQD. Conclusions:ThemodifiedGQDwasextensivelycharacterizedby UHPLCcombined with DAD and Q?Exactive Orbitrap high?resolution MS detection, leading to the assignment and identification of compounds present in the decoction.In addition, a newmethod forthefingerprint analysis ofthemGQDusingHPTLCwas established,which allowsfast and simple identification of the herbal ingredients in the mixture.  相似文献   
97.
目的建立椎间盘丸的定性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主药当归、延胡索、黄芪3味药材进行鉴别。结果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同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定性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98.
目的 :通过观察半夏不同炮制品在小半夏汤中对化疗性大鼠恶心呕吐防治效果的作用差异,确定小半夏汤中最佳半夏炮制品。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7组,各小半夏汤治疗组分别灌胃含有半夏不同炮制品(生半夏或姜半夏或清半夏或法半夏)的小半夏汤1.6 g/kg,昂丹司琼组灌胃昂丹司琼1.3 mg/kg,每12 h 1次,各组均按10 m L/kg容积灌胃给药;首次灌胃1 h后,腹腔注射顺铂6 mg/kg建立化疗性大鼠恶心呕吐模型,每12 h记录大鼠高岭土消耗量,造模24 h后,处死动物,取胃和回肠,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小半夏汤各治疗组均能降低化疗大鼠12 h高岭土摄入量,但组间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生半夏和姜半夏小半夏汤组降低作用最明显。各治疗组胃肠病理形态显示,生半夏和姜半夏小半夏汤组大鼠胃肠组织病理损伤最小。结论:半夏不同炮制品在小半夏汤中均能防治顺铂诱导的化疗性大鼠急性恶心呕吐,但以生半夏小半夏汤和姜半夏小半夏汤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川芎天麻汤对小鼠镇痛和抗疲劳作用的影响。[方法]用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川芎天麻汤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用游泳实验观察川芎天麻汤对小鼠抗疲劳能力的影响。[结果]川芎天麻汤可显著减少小鼠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次数;显著延长小鼠热痛阈值;显著延长小鼠的游泳时间。[结论]川芎天麻汤对小鼠实验性疼痛有镇痛作用,可增强小鼠的抗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100.
目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检测方法观察细胞因子白介素-1(IL—1mRNA)的含量,同时配合光镜下显微观察炎性细胞的改变,探讨膝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研究单味中药骨碎补对膝骨关节炎的干预效应及作用机理,并加以讨论、分析。材料与方法:将24只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6只、模型组6只、治疗组(骨碎补组)6只、对照组(维固力组)6只。、兔左后肢伸直位管型石膏固定6周后得到兔膝骨性关节炎的模型。通过灌胃给药单味中药骨碎的补水煎浓缩液以及西药维固力的浓缩液4周。采用耳缘静脉空气栓塞方法处死各组动物,通过外科手术取下其患肢股骨髁(大小约1cm×1cm),并分离关节软骨,保留其滑膜,用Trizol液浸泡,4qC冷藏保存,用于RT—PCR的检测;另一部分关节滑膜应用HE染色方法,光镜观察关节滑膜炎性细胞。该实验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相关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单味中药骨碎补能够影响兔膝骨关节炎模型关节滑膜中的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给药组软骨中IL-1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单味中药骨碎补还对关节滑膜中的炎性细胞有影响,治疗组(骨碎补组)以及对照组(维固力组)炎性细胞明显减少。结论:单味中药骨碎补可通过降低关节滑膜中IL-1的表达,从而保护关节滑膜免受损伤以及破坏,并且能够有效降低关节滑膜中炎性细胞的数量,说明骨碎补对膝骨关节炎有比较显著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