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经口鼻联合径路低温等离子腺样体切割消融术的优点。 方法 将该科2010年6月~2012年10月72例腺样体肥大患者分为两组,耳内镜下经口鼻联合径路电动切割吸引器腺样体切除术35例,耳内镜下经口鼻联合径路低温等离子腺样体切割消融术37例,随访6个月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耳内镜下经口鼻联合径路电动切割吸引器组,术中出血量多、手术耗时长且术后再出血2例,术后疼痛反应重且鼻咽顶后鼻孔区复发3例。耳内镜下经口鼻联合径路低温等离子腺样体切割消融术组,术中极微量出血2~5 mL,术后无1例出血,术后无需鼻腔填塞、疼痛反应轻微且无复发病例。 结论 耳内镜下经口鼻联合径路低温等离子腺样体切割消融术具有易暴露,手术时间短,术中不出血或极微量出血,疼痛反应轻微,无复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2.
鼻内镜联合等离子射频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并下鼻甲肥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并下鼻甲肥大的手术治疗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对22例鼻中隔偏曲并一侧或双侧下鼻甲肥大的患者,应用鼻内镜下鼻中隔手术,低温等离子体下鼻甲射频消融术微创治疗.结果 22例患者均能在配合局麻下完成治疗,随访3个月以上,该方法能彻底矫正鼻中隔偏曲,有效的缩小下鼻甲,术后患者鼻塞、头痛改善或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中隔偏曲并下鼻甲肥大应用鼻内镜鼻中隔手术联合等离子射频微创治疗效果明显,创伤小,安全,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
在多功能仪上采用双核素示踪技术,一次静注小剂量双核素示踪剂 ̄(99m)Tc—DTPA和 ̄(131)I—OIH,同时获得双核素肾图,测定32例正常人和109例病人。建立了 ̄(99m)Tc—DTPA肾图的7项常现定量分析指标,发现 ̄(99m)Tc—DTPA肾图检出肾功能受损的灵敏度高于 ̄(131)—OIH肾图,并评价了双核素肾图的协同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探讨血浆中miR-31表达水平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2月至2011年3月期间我科符合入选条件的31例女性患者(21例乳腺癌患者,10例非乳腺癌患者)的血液标本,分离血浆并提取其中的miR-31,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血浆中miR-31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浆中miR-31的表达水平低于非乳腺癌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血浆中miR-31的表达水平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乳腺癌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和Ⅱ期乳腺癌患者血浆中miR-31的表达水平低于Ⅲ期乳腺癌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小于等于2 cm的乳腺癌患者血浆中miR-31表达水平低于大于2 cm的乳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R、PR阴性的乳腺癌患者相比,ER、PR阳性的患者血浆中miR-31的表达水平下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中miR-31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肿瘤大小密切相关,血浆中的miR-31有望成为新一代的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26.
目的:评价经尿道汽化电切(TUVP)与等离子体双极电切(PKRP)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和并发症。方法:应用WOLF及CIRCONACMIF汽化电切镜经尿道汽化电切469例,用英国GyrusMedical等离子双极电切镜等离子体双极点切313例。随访6 ̄36个月。结果:等离子体双极点切组国际症状评分(I-PSS)由平均26.3降至6.9,最大尿流率(Qmax)由7.9ml/s升至16.4ml/s,残余尿量(RUV)由124.6ml减至18.2ml,经尿道汽化电切组国际症状评分由25.6至8.9,最大尿流率由8.6ml/s到15.1ml/s,RUV由117.2ml减至21.3ml,3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离子体双极点切组术中出血平均30ml,并发尿道外口狭窄4例(1.28%),无后尿道狭窄、尿失禁、继发性出血和经尿道切除综合征发生;经尿道汽化电切组术中平均出血70ml,并发后尿道狭窄6例(1.28%),尿失禁4例(0.85%),前尿道狭窄6例(1.28%),经尿道切除综合征5例(1.07%),继发性出血7例(1.49%)。结论:等离子体双极点切和经尿道汽化电切均是治疗前列腺增生微创有效的手术方式,临床症状改善疗效相同。等离子体双极点切出血更少,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其安全性和可操作性优于经尿道汽化电切。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持续雾化吸入氟替卡松对哮喘儿童肺功能的改善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5例6~48个月的哮喘患儿持续(6个月)吸入氟替卡松,每日100μg,Bid。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测定各项肺功能指标、血皮质醇及骨密度。结果:治疗6个月后,肺功能有明显改善,血皮质醇及骨密度无明显变化。结论:吸入氟替卡松气雾剂每日100μg,Bid,6个月后,能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对患儿肾上皮质功能及骨密度未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8.
厚朴两种类型种子的电泳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优良种源区域内厚朴的两种类型植株的种质资源进行电泳分析,以探索优质种子的鉴别方法。方法: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及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对恩施地区两种类型厚朴的种子进行蛋白质电泳。结果:两种类型厚朴种子的两种电泳图谱均显示明显的差异,其中一种为优质种源。结论:该电泳方法,可作为恩施紫油厚朴优质种质资源的鉴别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究富血小板血浆(PRP)在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所有患者经抗感染、控制血糖及手术清创处理,并对创面进行照相。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研究组将PRP均匀完整覆于创面,2组均使用凡士林纱布对创面进行覆盖,按需换药/清创,直至创面完全愈合。对2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及炎症反应阳性率、换药/清创次数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换药后第6天、第9天、第18天,研究组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18.90±7.18)%、(58.49±9.80)%、(96.70±5.39)%,分别优于对照组[(14.76±6.79)%、(43.76±7.29)%、(80.51±7.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4、8.092、11.860, P<0.05);研究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21.49±3.18) d,短于对照组[(27.46±3.7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94, P<0.05);研究组炎症反应阳性率为8.68%,明显低于对照组(3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34, P<0.05);研究组的换药与清创次数分别为(7.19±1.08)、(2.28±0.59)次,均低于对照组[(9.68±1.47)、(5.37±1.29)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83、7.282, P<0.05)。 结论应用PRP进行糖尿病足创面的外用对糖尿病足患者创面修复疗效更佳,可缩短愈合时间,减少炎症反应阳性率、换药/清创次数,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0.
摘要 背景:纳米科技的发展和对自体红骨髓的深入认识为治疗骨不连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的:探讨经皮注射生物活性纳米骨浆复合自体红骨髓微创治疗兔尺骨骨不连的可行性。 方法:取4月龄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尺骨不连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4组,于骨不连处经皮植入生物活性纳米骨浆复合自体浓缩红骨髓、生物活性纳米骨浆、自体浓缩红骨髓或不做任何处理(空白对照组)。术后进行X射线片检查并进行放射学骨愈合评分,12周动物处死后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生物力学测定和组织学观察。 结果与结论:放射学评分显示新骨形成的速度:生物活性纳米骨浆复合自体浓缩红骨髓组>生物活性纳米骨浆组>自体浓缩红骨髓组>空白对照组(P < 0.01)。生物力学测定显示生物活性纳米骨浆复合自体浓缩红骨髓形成新骨的生物力学强度高于生物活性纳米骨浆(P < 0.01),但低于正常骨组织(P < 0.01)。组织学观察显示生物活性纳米骨浆复合自体浓缩红骨髓组新生骨量较多,骨不连处形成了新的骨性连接;生物活性纳米骨浆组新生骨量多,骨不连处有软骨团形成,部分形成骨性连接;自体浓缩红骨髓组有部分软骨样组织形成,无骨性连接;空白对照组尺骨骨不连处纤维组织形成,无骨性连接。结果提示生物活性纳米骨浆复合自体浓缩红骨髓后具有一定的骨诱导作用,注入体内后成骨速度、形成新骨的质量及力学强度明显优于单纯的纳米骨浆或红骨髓,可用于经皮注射修复实验性骨不连。 关键词:生物活性纳米骨浆;红骨髓;尺骨;骨不连;经皮注射;纳米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1.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