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4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04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238篇
综合类   340篇
预防医学   3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00篇
  7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3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21.
目的观察0.125%罗比卡因与0.125%布比卡因应用于上肢连续臂丛阻滞患者术后自控镇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45例拟行上肢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罗比卡因组(R组)、布比卡因组(B组)和对照组(N组),每组15例。术前均予肌间沟径路或腋路臂丛阻滞以及臂丛神经鞘内置管。术后R组与B组使用便携式患者自控镇痛泵,泵内液体分别为0.125%的罗比卡因和0.125%的布比卡因,N组为对照组,观察24h。记录3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镇痛药使用情况,记录R组与B组患者的运动阻滞、麻木感、局麻药用量、满意度、镇痛技术问题和并发症。结果R组与B组两组在术后各个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均较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疼痛评分在术后0h、3h时与R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h、12h、18h、24h均较高,与前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与B组两组镇痛满意度较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阻滞、麻木感、补充用药、局麻药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技术问题与并发症两组发生率均低。结论0.125%罗比卡因与0.125%布比卡因均可有效地用于上肢术后的连续臂丛阻滞患者自控镇痛,并且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22.
Ropivacaine and levobupivacaine have been introduced into obstetric analgesic practice with the proposed advantages of causing less motor block and toxicity compared with bupivacaine. However, it is still controversial whether both anesthetics are associated with any clinical benefit relative to bupivacaine for labor analgesia. This study aimed to compare the analgesic efficacy, motor block and side effects of bupivacaine, ropivacaine and levobupivacaine at lower concentrations for 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labor analgesia. Methods Four hundred and fifty nulliparous partur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is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A concentration of 0.05%, 0.075%, 0.1%, 0.125% or 0.15% of either bupivacaine (Group B), ropivacaine (Group R) or levobupivacaine (Group L) with sufentanil 0.5 ug/ml was epidurally administered by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mode. Effective analgesia was defined as a visual analogue scale score was 〈30 mm. The relative median potency for each local anesthetic was calculated using a probit regression model. Parturients demographics, sensory and motor blockade, obstetric data, maternal side effects, hourly volumes of local anesthetic used, and others were also noted.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groups in the numbers of effective analgesia, pain scores, hourly local anesthetic amount used, sensory and motor blockade, labor duration and mode of delivery, side effects and maternal satisfaction (P 〉0.05). The relative median potency was bupivacaine/ropivacaine: 0.828 (0.602-1.091), bupivacaine/levobupivacaine: 0.845 (0.617-1.12), ropivacaine/levobupivacaine: 1.021 (0.774-1.354), respectively. However, a significantly less number of effective analgesia and higher hourly local anesthetic use were observed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0.05% than those of 〉0.1% within each group (P 〈0.05). Conclusions Using 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 lower concentrations of bupivacaine, ropivacaine and levobupivacaine with s'ufentanil produce similar analgesia and motor block and safety for labor analgesia. The analgesic efficacy mainly depends on the concentration rather than the type of anesthetics.  相似文献   
23.
朱明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12):1245-1247
目的:评价国产左旋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全子宫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CSEA全子宫切除术100例,随机分为进口罗哌卡因组和国产左旋布比卡因组,每组50例。进口罗哌卡因组蛛网膜下腔用0.75%罗哌卡因2 m l,国产左旋布比卡因组蛛网膜下腔用0.75%左旋布比卡因2 m l。采用针刺法评估感觉阻滞效果,记录起效、维持时间和最高阻滞平面;采用改良B rom age评分评估运动阻滞效果,记录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评估术中麻醉质量与肌松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感觉阻滞起效、维持、运动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维持平稳;除手术开始和术毕时2组血氧饱和度有差异外,余麻醉后不同时点的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肌松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左旋布比卡因用于CSEA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麻醉效果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和比较罗哌卡因复合吗啡或曲马多用于术后硬膜外持续镇痛 (CEA)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方法  6 0例ASAⅠ~Ⅱ级的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RM、RT 2组 ,每组 30例。手术结束时 ,RM组硬膜外注射负荷量 0 .2 %罗哌卡因 +1mg吗啡 +0 .3mg东莨菪碱共 5ml,然后接镇痛泵持续输注 0 .2 %罗哌卡因和 0 .0 0 5 %吗啡 ;RT组硬膜外注射负荷量为 0 .2 %罗哌卡因 +5 0mg曲马多 +0 .3mg东莨菪碱共 5ml,然后接镇痛泵持续输注 0 .2 %罗哌卡因和 0 .5 %曲马多 ;2组镇痛泵流速均为 2ml h ;记录使用镇痛泵后 30min及 1、4、8、2 4、4 8h各时间点VAS评分、改良Bromage分级 ,并观察恶心呕吐、尿潴留、出汗、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使用镇痛泵后各时段VAS评分、改良Bromage分级 2组间无明显差异 ,RM组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高于RT组 (P <0 .0 5 )。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吗啡或曲马多用于术后CEA均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 ,而复合曲马多并发症较少 ,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与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混合液在青光眼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择72例行青光眼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组(罗哌利多组)37例,利多卡因联合布比卡因混合组(利多布比组)35例,由同一位手术医师对手术患者施行麻醉。在注射麻醉药后的5min、10min、15min评估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同时监测患者的心电图、Sp O2、血压、心率,术后1h、3h、6h评估运动阻滞程度,术后1h、3h、6h、24h评定患者的疼痛情况,同时统计两组出现一过性黑蒙的发生率。结果 72例青光眼患者中,罗哌利多组(37例)有2例患者出现心率、血压、Sp O2及心电图明显改变,而利多布比组(35例)有7例术中心率、血压有明显升高,Sp O2、心电图波动较明显。利多布比组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2±1)min和(7±2)min;罗哌利多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3±1)min,只有3例患者有运动阻滞,而其余34例患者没有明显的运动阻滞。感觉阻滞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阻滞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不同时间无疼痛患者例数罗哌利多组全部优于利多布比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为P<0.01)。球周注射后出现一过性黑蒙的例数罗哌利多组0例,利多布比组2例(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在青光眼手术麻醉中应用是安全、有效、患者更舒适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神经阻滞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30例幕上占位性病变拟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神经阻滞组(A组)和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组(B组)各15例.A组于切皮前选择耳颞神经、眶上神经、滑车上神经和枕大神经、枕小神经以0.75%罗哌卡因行神经阻滞;B组术后行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术后48h内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因镇痛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 高浓度罗哌卡因神经阻滞操作简单,术后镇痛效果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颅脑手术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27.
目的:比较0.75%盐酸罗哌卡因与0.75%盐酸布比卡因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中的效果。方法:50例择期妇科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25)。分别用0.75%罗哌卡因2ml和0.75%布比卡因2ml行蛛网膜下腔阻滞。观察两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罗哌卡因明显慢于布比卡因(P〈0.05),运动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布比卡因(P〈0.05)。结论:0.75%罗哌卡因用于腰麻能达到完善的麻醉效果,感觉阻滞与0.75%布比卡因相似,运动阻滞起效慢,但恢复迅速。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颈丛神经阻滞时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40例18岁至75岁择期行臂丛或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上肢及颈部手术患者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0人。对照组: 1%罗哌卡因10mL+0. 9%氯化钠注射液20 mL;实验组: 1%罗哌卡因10 mL+舒芬太尼10μg(1 mL)+0. 9%氯化钠注射液19 mL。比较麻醉前、后2组患者生命体征,镇痛、镇静、运动阻滞评分及镇痛作用时间。结果 麻醉前、后2组患者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麻醉后5 min, 1、2和4 hVAS评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麻醉10~30 min,实验组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 05); 2组之间运动阻滞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神经丛阻滞麻醉,镇痛起效较快,作用持续时间较长,镇静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可减少静脉镇痛镇静药的用量,提高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9.
罗哌卡因蛛网膜下隙阻滞在新式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①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新式剖宫产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适宜剂量。②方法选择择期剖宫产术孕妇 1 5 0例 ,ASAⅠ~Ⅱ级 ,采用L2~ 3 或L3~ 4腰椎 硬膜外联合麻醉。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5 0例 ,Ⅰ组注入轻比密度 5 g/L布比卡因 2mL ,Ⅱ组注入轻比密度 7.5 g/L罗哌卡因 2mL ,Ⅲ组注入轻比密度 5 g/L罗哌卡因 2mL。对腹壁肌肉松弛不理想者 ,硬膜外腔追加 1 6 g/L利多卡因碱性液 5~ 8mL。观察各组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腹壁肌肉松弛质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 ③结果 Ⅲ组达到最大阻滞时间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较其他两组延长 ,差异有显著性 (F =6 .2 8、1 6 .5 1 ,q =4 .1 2~ 7.88,P <0 .0 1 ) ;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 5min新生儿Apgar评分 3组间无明显差异 ;运动恢复时间和阻滞持续时间Ⅰ组 >Ⅱ组 >Ⅲ组 (F =4 5 .73、1 88.90 ,q =4 .1 2~ 1 3.2 1 ,P <0 .0 1 ) ;腹壁肌松质量Ⅰ组和Ⅱ组优于Ⅲ组 ;胎儿娩出时间Ⅲ组长于Ⅰ、Ⅱ组 (F =1 0 4 .1 0 ,q =1 7.38、1 7.39,P <0 .0 1 ) ;循环系统干扰Ⅰ组较其他两组为重 (u =2 .2 4 5 ,P <0 .0 5 )。④结论  7.5 g/L轻比密度罗哌卡因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新式剖宫产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0.
新西兰兔33只,分成4组:对照组、去甲基肾上腺素(NE)组、美托洛尔(MP)组和酚妥拉明(R)组。NE组静滴NE 1mg/kg,MP和R组则在静滴NE前10分钟分别静注β受体阻滞剂MP或α受体阻滞剂R。测定21种代谢产物。结果发现,在NE组中磷酸二羟丙酮和丙酮酸明显增加,提示三磷酸甘油醛脱氨酶和丙酮酸脱氨酶活性显著降低,同时伴乳酸浓度增高(P<0.01),ATP和磷酸肌酸降低(P<0.05),能荷值降低(P<0.05)。MP组呈现与NE组相似的改变,而R组与NE组相比代谢紊乱呈明显逆转。因NE已知为α受体和β受体两者的兴奋剂,而在未研究中α受体阻滞剂R,而不是β受体阻滞剂MP,可显著减轻代谢紊乱,故NE心肌病的代谢紊乱系由α受体兴奋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