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探讨主诉为“上火”时出现“已病”舌象的诊断意义。方法:以303例主诉“上火”的案例为基础,分析“已病”舌象与问诊资料的关联性。结果:①所有案例中,53.14%的“上火”者具有2个以上的“上火”诱因。复合诱因以不内外因(饮食因素、劳累)与内因(压力大、情绪不好)的组合为多见。当多个“上火”诱因同时存在时,舌象表现为“已病”的机率明显增加;②29.95%“上火”者为经常上火,其舌象表现为“已病”的机率明显增加。结论:当舌象表现为“已病”时,多已不是“欲病”的上火,而属“已病”的中医热证。在中医体检中,有效地区分“欲病”与“已病”十分重要,而“已病”舌象是区分两者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2.
目的调查二连浩特羊寄生蜱种类及蜱携带病原情况。方法对蜱进行形态学种类鉴定,然后提取单只蜱DNA基因组及总RNA,使用PCR技术对莱姆病螺旋体、Q热立克次体、巴贝西原虫、斑点热立克次体、无形体、森林脑炎病毒、布尼亚病毒、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等病原体进行检测。结果共采集羊寄生蜱439只,包括亚东璃眼蜱、森林革蜱、草原血蜱。从森林革蜱中检测到斑点热立克次体1例,检出率为0.227 8%,其他病原未检出。结论在二连浩特口岸地区蜱种中存在斑点热立克次体感染。  相似文献   
63.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PD-1/PD-L1)抑制剂可引发与既往治疗手段不同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及药性理论的相关知识,尝试对PD-1/PD-L1抑制剂进行中药化性能分析,认为PD-1/PD-L1抑制剂的药物性能属辛温之品,趋向升浮,归于肺、脾、胃经,其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主要病因为"免疫药毒",主要病机为风邪兼杂湿邪与热毒合阻于肌肤,脾胃虚弱以及气血亏虚,并提出了相应的治法,以期对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以及同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2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病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造成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多为阴道炎和子宫良性疾病。结论 绝经后高龄妇女其肿瘤、子宫炎性疾病、功能性子宫出血发生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65.
膝骨关节炎X片生物力学及形态学测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对膝骨关节炎患者下肢轴线的测量,比较膝关节炎患者与正常人群的下肢力学角度及股骨内外髁形状的差异,为研究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病因提供线索,为畸形矫正角度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9例(40膝)骨关节炎患者,记录被检查者的性别、年龄、肢别、身高、体重、疼痛性质、伴随症状等,测量患者股骨角、胫骨角、股骨胫骨角、关节间隙角.以及股骨内侧髁、外侧髁高度和宽度并与19例正常膝关节进行比较。结果:膝骨关节炎组股骨角小于正常组,关节间隙角大于正常组;膝骨关节炎组内、外侧髁高度与宽度比值明显大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肢重力线向内侧髁倾斜,因此其发病以内侧多见;膝骨关节炎患者股骨内外髁发育的形态与正常人有所不同,在冠状面(正位)可以描叙为内外髁狭长,这一因素可能为骨关节炎发病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对痴呆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提高对痴呆病种及病因的认识.方法 选择2007/2011 - 07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断为痴呆的患者240例,其中男性145例,女性95例,均行简易型痴呆量表评定,并行CT或MRI检查诊断为痴呆.结果 240例患者最小年龄4岁,最大年龄91岁,平均年龄61.56±16.893岁.其中Alzheimer 病(AD) 69例(28%),血管性痴呆(VD) 116例(48%),路易体痴呆2例,帕金森病合并痴呆7例,正常颅压积水1例,流行性乙型脑炎1例,中枢神经系统莱姆病1例,脑肿瘤2例,贫血3例,慢性肝性脑病1例,狼疮脑病1例,慢性尿毒症脑病1例,维生素B12缺乏1例,一氧化碳中毒2例,脑外伤29例.结论 在240例痴呆患者中低龄及高龄均有发病,其中Alzheimer病(AD)、血管性痴呆(VD)比例较高,感染性疾病、代谢性或中毒性脑病、脑外伤性痴呆也占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以痹症论治椎间盘源性颈痛的机理与疗效。[方法]在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痹症病因及病机特点、痹症与椎间盘源性颈痛的关系,阐述以痹症治疗椎间盘源性颈痛的机理,并以1个案例举例论证活血舒筋药物(鸡血藤、伸筋草、没药、续断、土鳖虫等)早期干预治疗椎间盘源性颈痛的效果。[结果]运用活血舒筋、祛邪通络治法对椎间盘源性颈痛进行治疗后,VAS疼痛评分降低,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前提下,以活血舒筋通络、温通经脉止痛为基本治法能缓解椎间盘源性颈痛。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腰骶椎隐性脊柱裂与女性不孕症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本院2009年7月至2012年4月2341例经临床证实女性不孕症患者,其中伴发隐性脊柱裂者1242例,年龄(32±9)岁,并将伴发隐性脊柱裂的患者按照原、继发不孕分为两组,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组的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超声卵泡监测、激素检查、抗体检测及临床病史差异。另外选取439例经临床证实女性不孕症患者,子宫输卵管造影排除隐性脊柱裂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在2341例女性不孕症患者中,伴发隐性脊柱裂的女性不孕症的发生率大约53.06%,其中原发不孕占29.01%,继发不孕占24.05%。原发不孕多表现为缺乏优势卯泡(527例)、畸形子宫(78例)、激素水平异常(676例)、抗精子抗体和抗卵巢抗体阳性(590例)、月经异常(323例)和妇科内分泌疾病(679例)(P〈0.05);而输卵管梗阻(529例)、子宫炎性改变(305例)、抗心磷脂抗体和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314例)、有异常妊娠史(43例)和避孕史(451例)多见于继发不孕者(P〈0.05)。结论腰骶椎隐性脊柱裂可能是导致女性不孕症发生或易感性增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9.
儿童肝衰竭(hepatic failure, HF)是各种因素导致的儿童肝细胞广泛坏死或肝功能急剧严重损害而引起的极为凶险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病死率极高。尽管国内外对肝衰竭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治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全球在肝衰竭的定义、分类、诊断标准及肝衰竭移植准入标准等方面并未统一,在儿童肝衰竭方面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资料就更显缺乏。  相似文献   
70.
《Bulletin du cancer》2010,97(4):475-482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is an unusual head and neck cancer because of its unequal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its consistent association with the Epstein-Barr virus (EBV). This malignant tumor poses a serious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 many countries, especially in Southeast Asia and North Africa where the recorded incidence are highest. During the past decade, a growing number of studies were undertaken to define the molecular basis of NPC. However, the analysis of several clinical and biological parameters of North African and Southeast Asian NPCs has shown notable differences, suggesting that they could result from a distinct combination of etiological factors. One intriguing characteristic of North African NPC, concerns its bimodal age distribution with a secondary peak of incidence in the range of 15-25 years, not observed in Asian NPC. In this juvenile form of NPC, immuno-histochemistry assay has shown that the two key proteins controlling the apoptotic-survival balance p53 and Bcl-2 are less frequently expressed whereas the transmembrane tyrosine-kinase receptor c-kit and the main EBV oncoprotein LMP1 were more abundant. In addition, the EBV serological alterations are less informative for the diagnosis of the juvenile compared to the adult form. In addition, most North African NPCs contain EBV strains with genetic polymorphisms distinct from those described in the Southeast Asia series (predominance of F, D, H1-H2, XhoI+ and f, C, H, XhoI– respectively). In contrast, studies relating on tumor chromosomal alterations or aberrant promoter methylation result in data very similar to those obtained from the Southeast Asia series, supporting the concept of a common molecular basis for all NPC regardless of patient geographic orig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