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77篇
  免费   466篇
  国内免费   102篇
耳鼻咽喉   46篇
儿科学   145篇
妇产科学   1238篇
基础医学   482篇
口腔科学   46篇
临床医学   907篇
内科学   230篇
皮肤病学   105篇
神经病学   110篇
特种医学   150篇
外科学   912篇
综合类   2321篇
预防医学   1170篇
眼科学   41篇
药学   1110篇
  29篇
中国医学   185篇
肿瘤学   21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293篇
  2020年   277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226篇
  2017年   311篇
  2016年   357篇
  2015年   347篇
  2014年   720篇
  2013年   781篇
  2012年   739篇
  2011年   718篇
  2010年   588篇
  2009年   526篇
  2008年   365篇
  2007年   362篇
  2006年   375篇
  2005年   322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背景 自然分娩是人类繁衍的正常生理过程,中国剖宫产率超出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警戒线2倍多,而体育锻炼作为一种非药物性的健康干预方式,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目的 运用Meta分析方法检验妊娠期体育锻炼对自然分娩影响的干预效果,并提出最优的锻炼方案。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维普网中文数据库和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英文数据库中有关妊娠期体育锻炼干预影响自然分娩结果的随机对照试验(其中干预组以体育锻炼干预为唯一干预方式,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知识教育或不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同时追踪相关系统评价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为1990—2021年。提取纳入文献资料,并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运用GRADE工具对结局指标进行质量评价。 结果 共纳入30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自然分娩发生率高于对照组〔RR=1.34,95%CI(1.28,1.40),P<0.000 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锻炼开始节点对自然分娩的干预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24周、13~24周、≤12周;锻炼内容对自然分娩的干预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盆底肌训练、运动课、体操、有氧运动、分娩球、瑜伽;锻炼频率对自然分娩的干预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12次/周、3~5次/周、6~8次/周、9~11次/周;中等强度的锻炼较低强度的锻炼对自然分娩具有更大的影响;锻炼时长对自然分娩的干预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30~<50 min/次、<30 min/次、≥50 min/次;锻炼周期对自然分娩的干预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8周、17~24周、9~16周、25~34周。绘制体育锻炼干预对孕妇自然分娩影响的漏斗图,结果显示,漏斗图左右两侧基本对称,发表偏倚较小。运用GRADE工具对结局指标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显示,妊娠期体育锻炼影响自然分娩的评级为中等级。 结论 孕妇在妊娠期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对自然分娩结果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且从妊娠期>24周开始锻炼、≥12次/周、30~<50 min/次、持续进行≤8周的中等强度的盆底肌训练、运动课、体操、有氧运动、分娩球以及瑜伽均对孕妇自然分娩的选择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2.
目的:探讨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与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术后情况。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河南省登封市中医院行两种术式剖宫产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手术时间、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体温升高再恢复至正常时间分别为(18.8±2.6)h、(20.6±3.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气时间分别为(16.25±9.25)h、(22.32±10.50)h,显著缩短(P<0.01);术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别为(6.5±1.6)×109/L、(7.1±2.3)×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药物应用比例分别为20(20%)、6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术后情况优于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联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4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最终止血时间及术后不良症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45.5±6.6)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71.1±10.3)min(P0.05),出血停止时间(5.1±2.0)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8.3±3.9)d(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5%(P0.05)。结论术前、术中、术后的综合性护理联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4.
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剥除术8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剥出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术后病率、住院时间等情况,并与同期81例行单纯剖宫产的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行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剥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但肌瘤直径≥8cm或子宫肌瘤数目超过5个时,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以保证手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5.
176.
目的:分析近3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并提高产科质量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12月年间剖宫产率的变化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结果2014年剖宫产率31.18%,较前两年剖宫产率有下降趋势;其中以头盆不称、产程异常、胎儿窘迫、巨大儿剖宫产率下降明显,疤痕子宫及社会因素为手术指征的剖宫产率明显增加。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有望将剖宫产率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7.
高英杰 《中外医疗》2015,(4):18-19,75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后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剖宫产术后产后的出血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并分析回顾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435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产后出血90例,占20.69%,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选取了512例自然阴道分娩的产妇临床资料作为参照组,对可能诱发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展开分析探讨。结果435例剖宫产产妇中90例产妇在术后早期均出现了出血的问题,占20.69%,在90例剖宫产术后早期出血的患者中,72例患者的出血量在500~1000 mL,占80%,13例患者的出血量为1000~2000 mL,占14.4%,5例患者的出血量>2000 mL,占5.6%,经过抗炎止血等治疗措施后,患者均于5~9 d内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主要的产后出血因素包括了产后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痕和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具体为产后宫缩乏力62例,占68.9%,其中双胎8例,巨大儿9例,妊娠高血压疾病11例,胎盘早剥7例,前置胎盘10例,疤痕子宫6例,药物因素6例,全身因素5例;胎盘因素16例,占17.8%,其中胎盘粘连13例,胎膜少许残留3例,7例为软产道裂痕,占7.8%,5例为凝血障碍,占5.5%。结论剖宫产产后早期出血的诱发因素较多,且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率和出血量要明显多于阴道自然分娩产妇,所以要加强术前风险因素分析,做好相关止血措施以保证产妇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78.
目的探讨术前预防应用抗菌药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抽选2013年3月—2014年3月入院的60例剖宫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术前不用药,后者于术前30 min静滴0.9%氯化钠溶液100 m L+1 g头孢曲松钠,术后均进行抗感染治疗,比较剖宫产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0.00%(3/30),脓性渗出和盆腔炎发生率分别为3.33%(1/30)和0%,均优于对照组26.67%(8/30)、10%(3/30)和6.67%(2/3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WBC、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退热时间(2.21±1.43)d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前预防应用抗菌药对术后感染有一定预防作用,联合术后抗感染,提高剖宫产术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79.
目的 探讨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子宫切口连续单层缝合与传统双层缝合的优缺点.方法 将620例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的孕妇 ,根据子宫下段切口缝合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连续单层缝合法)及B组(传统双层缝合法) ,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切口假腔发生情况,以及部分患者再次妊娠剖宫产术时的子宫下段厚度、盆腹腔粘连和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而A组手术时间(50.24 ± 8.16)min显著低于B组(54.36 ± 9.12)min( P <0.05);术后2年内随访 ,A组子宫切口憩室发生率(3.16%)低于B组(4.57%).两组患者再次行剖宫产术中比较子宫下段厚度、腹腔粘连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单层缝合法缝合子宫切口在一些方面优于传统双层缝合法 ,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0.
目的 研究择期剖宫产及阴式分娩对新生儿Apgar评分、NBNA(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及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1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进行分组,其中择期剖宫产方式分娩新生儿归为观察组,阴式分娩新生儿归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各时间点Apgar评分、出生后2天NBNA评分以及各免疫指标情况.结果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组内及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2d NBNA评分基础分及加分、向声源转头次数、手持握次数以及自动踏步步数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新生儿IgM、IgG及Ig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择期剖宫产及阴式分娩对于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NBNA评分等影响均无显著差异,而择期剖宫产对新生儿免疫能力有降低作用,提升其患病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