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5篇
  免费   464篇
  国内免费   102篇
耳鼻咽喉   46篇
儿科学   145篇
妇产科学   1238篇
基础医学   481篇
口腔科学   46篇
临床医学   905篇
内科学   227篇
皮肤病学   105篇
神经病学   110篇
特种医学   150篇
外科学   909篇
综合类   2318篇
预防医学   1169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1110篇
  29篇
中国医学   185篇
肿瘤学   21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215篇
  2021年   293篇
  2020年   277篇
  2019年   266篇
  2018年   226篇
  2017年   311篇
  2016年   357篇
  2015年   347篇
  2014年   720篇
  2013年   781篇
  2012年   739篇
  2011年   718篇
  2010年   588篇
  2009年   526篇
  2008年   365篇
  2007年   362篇
  2006年   375篇
  2005年   322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使诊治更为科学,确保母婴健康。方法对1996年1月1日 ̄2005年10月31日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分娩的157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因素变迁,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近5 ̄6年来,上升明显,究其原因,胎儿窘迫、头盆不称、孕妇精神因素及部分社会因素为主要因素。结论加强围产期宣教,认真做好孕产期监护,医患之间加强沟通,减少医患纠纷,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剖宫产率和母婴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2.
臀位分娩方式的变化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彤彤  包菲菲  章惠琴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4):1957-1958,2001
目的:探讨10年中臀位分娩方式变化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正确掌握臀位阴道助产术。方法:对本院1989年1月~1998年12月单胎臀位分娩686例分3个阶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间单胎臀位的剖宫产率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1),第1阶段新生儿窒息率及死亡率较高(P<0.01),第2、3阶段无差异(P>0.05)。臀位早产发生率较同期头位高(P<0.01),早产儿死亡占臀位产儿死亡的3/4。结论:适当放宽单胎臀先露剖宫产指征可以提高围产儿质量,但无限制地提高剖宫产率不能无限度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臀位阴道助产是可行的,关键是掌握适应症及助产技术和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03.
择期剖宫产术中胎头高浮娩头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黎燕玲  张奕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5):2078-2079
目的:探讨胎头高浮产妇择期子宫下段剖宫产取头困难方法。方法:术中用腰-硬外麻联合麻醉,改进子宫切口、加强术者与助手配合等方法娩头的80例为研究组;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娩头的73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取头时间、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取头困难9例,占12.53%;研究组2例,占2.50%,差异有显著性(P<0.05)。平均取头时间研究组55 s,对照组105 s;研究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进后的娩头法较常规娩头法能迅速而顺利取出胎头,安全性较高,母儿并发症较少,是胎头高浮子宫下段剖宫产取头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4.
上海市区级医院剖宫产指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剖宫产指征及分析高剖宫产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01年5月~2003年2月到上海市3所区级妇幼保健院做产前检查的孕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933名基线调查对象中,剖宫产率为37.6%,居于前4位的剖宫产指征分别为胎儿宫内窘迫(36.5%)、社会因素(35.9%)、相对性头盆不称(18.5%)和妊娠合并症(6.3%)。回归分析发现,孕前体重超重、对分娩没有信心及胎儿体重在4000g以上的对象剖宫产的可能性大。结论目前上海市的剖宫产率相当高,胎儿宫内窘迫和社会因素已成为最主要的剖宫产指征,较高的剖宫产率与孕妇的心理因素和某些人口学特征(孕妇及胎儿体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5.
剖宫产术前访视术后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术后支持心理干预在缓解围术期应激反应的作用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术前手术室护士到床前与产妇交流,自我介绍并交待术前注意事项,术前术后进行矫正认知及松弛训练。结果:通过术前访视的产妇围术期的血压、心率较对照组明显稳定,术后疼痛心理评分6h后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肠蠕动恢复及下地时间方面较对照组明显提前。结论:剖宫产术前访视能减轻产妇围术期应激反应,并能促进产妇术后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06.
微泵静脉注射麻黄素预防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的循环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微泵静脉注射麻黄素预防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循环抑制的效果。方法:78例ASAⅠ~Ⅱ级足月产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随机分A、B两组(n=39),两组产妇麻醉前均预先静脉输入平衡液500 m l,麻醉后实验组(A组)以1 mg m in-1速度微泵静脉注射麻黄素,然后根据血压变化调整麻黄素注射速度;对照组(B组)继续输入平衡液。结果:A、B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术中的麻醉效果满意(P>0.05)。B组麻醉后循环抑制较明显,主要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减慢;A组则循环稳定。结论:微泵静脉注射麻黄素预防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的循环抑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7.
剖宫产手术住院费用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燕  叶县宣 《中国病案》2006,7(11):36-37,27
目的分析支配和影响剖宫产手术患者住院费用变化的某些因子,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方法选取某妇幼保健院2005年剖宫产的住院病例,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出院病例的医疗费用进行分析。结果药物治疗因子、检查化验因子和手术因子是支配剖宫产手术患者住院费用的公因子。结论控制剖宫产手术患者住院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应着力降低药费、治疗费、检查费和化验费。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根据目前病案科室工作量和责任范围,应当加强病案科室的全面建设,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提高病案管理质量和对外服务质量,满足医患及社会各界对病案资料的需求。方法我院5年来加强病案科室综合建设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前后病案管理工作发生的变化。结果医院为病案科室的建设增加了投入,提高了病案管理的技术含量和对外服务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结论按规定合理配备病案管理人员,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规范管理,使病案管理事业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剖宫产分娩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在产科出生的新生儿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通过监测经皮胆红素、血清胆红素,比较剖宫产与非剖宫产娩出新生儿发生高胆的情况。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因素包括:剖宫产、母乳缺乏、生后头3天体重下降明显、高龄初产、胎龄、宫内窘迫等,剖宫产组新生儿高胆发生率为36.9%,非剖宫产组新生儿高胆发生率为21.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剖宫产组中母亲有妊高征者新生儿高胆发生率略高于母亲无妊高征者,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合并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吸入综合征、感染等疾病对高胆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可能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0.
OBJECTIVE: The effect of the timing of admission in labor unit on the method of delivery was evaluated in a cohort study. METHOD: Four hundred and sixty six low-risk nulliparous women who were admitted in the labor unit in latent phase (group 1) were compared with 329 parturient women who were admitted in the active phase (group 2) to determine rate of and reasons for cesarean section, cervical dilation at the time of cesarean, and the rate of labor augmentation. RESULT: The number of cesarean deliveries in group 1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2 (301 vs 80, p<0.0001 ). The main reason for cesarean section in group 1 was dystocia, and in 2, fetal distress. The rate of cesarean section in the women who were augmented was greater in group 1 than in group 2 (54% vs 23%, p<0.0001). CONCLUSION: Later admission in labor increases the rate of spontaneous vaginal delivery in low risk nulliparous wom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