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79篇
  免费   585篇
  国内免费   483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364篇
口腔科学   120篇
临床医学   332篇
内科学   342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71篇
特种医学   2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66篇
综合类   2340篇
预防医学   562篇
眼科学   42篇
药学   1889篇
  14篇
中国医学   2396篇
肿瘤学   8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236篇
  2020年   228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205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241篇
  2014年   538篇
  2013年   622篇
  2012年   756篇
  2011年   757篇
  2010年   630篇
  2009年   491篇
  2008年   502篇
  2007年   548篇
  2006年   505篇
  2005年   408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238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本文采用三维光弹性实验方法观察了正常腰椎活动节段的应力分布。用精密浇铸,严格几何相似的光弹性环氧树脂腰椎和硅橡胶椎间盘模型进行三维光弹性实验,并观察腰椎的等应力差图和有效应力值分布。本实验观察到,腰椎椎体上下缘应力分布较均匀对称,其后缘应力大于前缘,后部结构应力较小。作者认为,三维光弹性实验方法具有直观性强,能有效和准确地确定腰椎的应力分布,对腰椎生物力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腰椎后缘应力大于前缘,使椎体后缘承载较大,将会增加腰椎间盘退变和损伤的机会,这可能是引起腰腿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2.
冲击波致伤作用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冲击伤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直接作用于生物体而引起的。各种生物激波管和其它冲击波发生装置的研制大大促进了冲击波致伤作用的实验研究的开展。通过将多种动物、离体器官以及培养的细胞暴露于冲击波,获得了大量的原发冲击伤实验研究结果。作者在简述冲击波的基本物理学特征的基础上,着重概括了生物激波管研制和原发冲击伤实验研究方法及其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53.
作者自1994年始采用自行设计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60例,平均随访25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时间6~13周,平均8.9周,伤肢功能在3个月内基本恢复正常,无骨折延迟愈合及髋内翻现象。为论证改良L形钢板的优点,本文采用8具新鲜尸股骨沿着它的外侧、内侧骨皮质粘贴6个应变片,观察股骨近端应变和位移分布,以检验改良L形钢板固定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在实验前后将股骨粗隆造成二部分或四部分骨折。利用实验结果给制成应变和位移图,并与鹅头打固定组相比较。在载荷加至1800N时比较两种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治疗不稳定粗隆间骨折中,L形钢板比鹅头钉更具有生物力学的优势。  相似文献   
54.
Summary Nociceptive activity was elicited in neurones of the thalamus by supramaxim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afferent C fibres in the sural nerve of rats under urethane anesthesia. The fixed combination of vitamin B1, B6, B12 (Neurobion®) as well as of vitamin B6 administered by i.p. injection dose-dependently reduced the evoked nociceptive activity. The ED50 of Neurobion® is 4.6 ml/kg (at 100 min after injection) and that of vitamin B6 is 189mg/kg (at 90 min after injection). The minimum effective doses of Neurobion® and vitamin B6 are 0.5 ml/kg and 40 mg/kg, respectively. When Neurobion® or vitamin B6 were given at their minimum effective doses, and the minimum effective doses of morphine (0.025 mg/kg) or paracetamol (5 mg/kg) were injected i.v. 80 min later, i.e., when the maximum effect of higher doses of Neurobion® or vitamin B6was about to develop, no supraadditive effect develop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antinociceptive effect caused by a single injection of Neurobion® is largely due to vitamin B6. Vitamin B12 may contribute to this effect, whereas vitamin B1 alone exhibited only a slight effect on nociception. Moreover, it appears that Neurobion® produces its antinociceptive effect after a single injection and after repeated administration during several days by different mechanisms so that the effect of analgesic agents is not enhanced following a single injection of Neurobion® but may be enhanced after repeated administration of the compound.  相似文献   
55.
An experimental animal hypoxia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It consists of two sensors (an in vitro and in vivo model), an experimental device and a computer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 This method can easily be applied to determine and analyse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at various hypoxia levels. It can also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pulse oximetry over a wide range of oxyhemoglobin desaturation levels. The DC and AC components of recorded red and infra-red signals, the dual-wavelength ratio R12 and the reading of a pulse oximeter (SpO2) can be automatically calculated and displayed on a computer screen. Preliminary results of the animal hypoxia test indicate that the measurements made by the instrument correlate well with the oxygen saturation readings of the automatic blood gas analyser AVL945. The computer analysis system is suitable for repeated estimations in the animal model.  相似文献   
56.
胸部体表导纳变化与胸腔中血管导纳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胸部体表导纳变化与胸腔中血管导纳变化的关系。方法:根据导纳与阻抗互为倒数的关系,导出胸部体表导纳变化公式,并用模型实验证明。结果:单根血管在胸部体表引起的导纳变化与血管本身的导纳变化和基础导纳的比值成正比,与血管的长度和胸部体表两检测电极之间的基础导纳成正比,与血管到两检测电极连线的距离成反比;多根血管在胸部体表共同引起的导纳变化等于各血管单独在胸部体表产生的导纳变化的代数和,即在电导纳图测量中导纳变化遵从标量迭加原理。结论:本文结果可为心导纳图的波形重建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7.
CLINICALSIMULATEDEXPERIMENTONTHESYNDROMISTANDARDSOFPULMONARYSYSTEMDISEASESMulinXuQiouqinWang(HubeiAcademyofTraditionalChinese...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不同给药方式对实体肿瘤抗癌药物疗效的影响,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方法分别建立体内药代动力学和肿瘤内药物输运的集中参数模型,模拟单次快速注射和等时间间隔三次快速注射时肿瘤间质组织药物浓度Ct随时间的变化。实验小鼠分为两组,分别进行抗癌药羟基喜树碱(HCPT)单次快速注射和等时间间隔3次快速注射,观察其肿瘤内药物平均浓度。对数值模拟结果和动物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对于相同总量药物,等量等间隔的三次给药,肿瘤间质组织药物浓度Ct高于单次给药。动物实验的实测结果相同。结论3次给药的效果显著优于单次给药。集中参数模型基本能够定量反映不同给药方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9.
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作用。方法 20只兔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只。A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组):间隔24h耳缘静脉内2次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每次40μg/kg,注射内毒素后注射醋酸泼尼松龙20mg/kg。B组(正常对照组)。两组分别在注射后24h、72h、7d、14d 及21d,进行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小板计数及血脂测定,21d取股骨头和肝脏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A组用药后24h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升高,血脂升高(P<0.01)血小板计数减少(P<0.01),用药后72h、7d、14d 及21d,持续异常,与B组相比差异显著。A组21d时病理切片见股骨头骨细胞和肝细胞变性、坏死。结论 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中,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在引起血栓前状态,形成血栓导致骨坏死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0.
幼儿攻击性行为游戏矫正的倒返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幼儿集体游戏用于矫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效果。方法:采用倒返实验,对三名被试进行了游戏矫正。结果:三名被试在实验的基线阶段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游戏介入后攻击性行为明显减少,游戏取消后攻击性行为再度增加,游戏再次介入后,攻击性行为再次明显减少;方差检验的结果表明,被试在基线阶段的攻击性行为与游戏矫正后的攻击性行为差异极显著。结论:运用自然的幼儿集体游戏可以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