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1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892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164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21篇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金属烤瓷冠桥修复前的正畸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一些牙缺失而不具备金瓷冠桥修复条件的患者创造有利条件 ,使其缺失的牙得到功能和美观的恢复。方法 :随机选择就诊病例 2 0例 ,对其进行相应的正畸治疗和金瓷冠桥修复。结果 :所有病例正畸和修复都达到了预期效果 ,成功率 10 0 %。结论 :正畸治疗是某些牙缺失患者修复前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2.
本研究介绍上颌骨位置的判定方法和正常值范围,详细讨论了上颌前突畸形的手术适应证、手术设计方法、操作要点和术后并发症等问题。所报告的18例外科手木矫正的上颌前突畸形均获得了满意的面部外形和合关系。  相似文献   
103.
现代社会,由于遗传、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不良习惯、越来越精细的食物等导致牙畸形的人数不断增多。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于2002年发布的全国性错畸形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少年儿童错畸形患病率为67.82%[1]。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四手操作在配戴正畸固定矫治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拟配戴正畸固定矫治器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配戴正畸固定矫治器由四手操作完成,对照组由医师独立完成,分别统计两组临床操作时间和当次及第二次复诊时因正畸配件粘结位不准或脱落而再次粘结情况。结果实验组平均操作时间为78.46±15.57min,对照组平均操作时间为115.25±21.31min,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比对照组工作效率提高31.92%。实验组再次粘结3颗,对照组再次粘结9颗,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四手操作能提高配戴正畸固定矫治器的效率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微种植支抗结合片段弓远移上下牙列矫治技术在矫治轻中度牙列拥挤中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口腔正畸患者中34例行拔牙治疗为对照组,另34例采用微种植支抗结合片段弓远移上下牙列矫治技术进行矫治。测量两组治疗软硬组织变化和磨牙移动情况,记录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除U1/L1角、NLA角外,观察组治疗后软硬组织变化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减少(P0.05);除U1/L1角、NLA角外,对照组治疗后软硬组织变化各指标较治疗前减少(P0.05)。除U6/SN角、L6M-PP距和L6/MP角外,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减少(P0.05);除L6M-PP距、L6/MP角外,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微种植支抗结合片段弓远移上下牙列矫治技术与拔牙治疗效果相当,但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6.
BACKGROUNDIn the clinical scenario, adult patients with periodontal diseases and dental malformation, characterized by dental crowding in lower anterior teeth with the thin biotype, often require orthodontic treatment. This case report aime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outcomes of periodontally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 (PAOO) combined with autologous platelet-rich fibrin (PRF) in an adult patient with class I malocclusion along with dental crowding, a thin periodontal biotype, and buccal plate deficiency.CASE SUMMARYA 32-year-old female complaining of dental crowding and gingival bleeding was referred to the orthodontic clinic. The patient underwent periodontal risk assessment prior to orthodontic treatment. She was diagnosed with a high risk of gingival recession due to dental crowding, root prominence, loss of buccal plates, and a thin gingival tissue biotype. The treatment regimen included PAOO combined with autologous PRF for alveolar augmentation and interproximal enamel reduction for moderate dental crowding. Clinically, PAOO-assisted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 in this case showed enhanced periodontium remodeling. Radiographic outcomes also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P < 0.01) in the mandibular buccal alveolar bone. CONCLUSIONThis case report suggests the combination of autologous PRF with PAOO to enhance bone augmentation and long-term tissue support in adult orthodontic patients with periodontal disease.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建立偏侧咀嚼对正畸牙移动影响研究中的动物模型,为其后的系列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拔除实验组大鼠右下颌所有磨牙,使右上颌第一磨牙丧失咬合接触.同时,在大鼠双侧上颌切牙和第一磨牙间放置5mm镍钛拉簧,初始力值为50g,近中移动磨牙,于0、3、7、10、14d测量大鼠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的距离.于第14天处死大鼠,通过H...  相似文献   
108.
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正畸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矫治方法。方法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结合牙槽外科手术助萌法和闭合式开窗导萌术,对18例上颌埋伏阻生前牙进行矫治。结果应用助萌法矫治8例,闭合式开窗导萌法矫治10例,埋伏阻生牙均牵引成功,牙髓活力测试正常,牙周组织附着良好。结论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结合牙槽外科手术助萌法和闭合式开窗导萌法治疗上颌埋伏阻生前牙,可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安氏II1类人群在下颌左右侧方运动过程中的接触情况,探讨侧方干扰情况的存在与否及其与牙颌颅面形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0名未经过正畸治疗的安氏II1类受试者进行检查,采用T-ScanII咬合分析系统记录并分析其侧方运动中的接触情况,在模型及头颅侧位片上分析牙颌颅面的形态,利用SPSS12.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双侧侧方干扰和无侧方干扰在A-ptm、U1-SN、上下前段牙弓的长度、磨牙近远中向指数上存在差异。结论上颌骨长度与侧方干扰的发生呈负相关,较小的A-ptm是干扰发生的危险因素;磨牙尖对尖关系较完全远中关系更容易发生侧方干扰。  相似文献   
110.
2D舌侧自锁托槽简易间接粘结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2D舌侧自锁矫治技术(2dimensional lingual brackets self-ligating)托槽简易间接粘结方法在成人正畸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先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将2D舌侧自锁托槽在水平与垂直方向上准确粘接于石膏模型的牙齿舌侧面,再转移粘结于患者牙齿舌侧面。结果:9例2D舌侧自锁矫治技术简易间接托槽方法粘结的成人患者,平均年龄(34.2±14.7)岁,矫治后牙位在水平与垂直方向上均较直接粘结者理想,托槽二次粘结发生率低,且由于首次粘结的粘结剂尚有补偿牙齿舌侧面形态变异的作用,故避免了由此导致的矫治后前牙牙根转距的偏差。另外,经首次粘结后的托槽底板与牙齿舌侧面的适合性更好,使粘结至牙面时更易找到正确位置。结论:简易托槽间接粘结法可有效克服2D舌侧自锁托槽直接粘结时的各种误差,对患者开口度等主观方面的依从性要求相对较低、并可缩短托槽直接粘结的椅旁操作时间,使托槽粘结位置更准确,有利于提高2D舌侧自锁矫治技术的临床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