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69篇
  免费   828篇
  国内免费   256篇
耳鼻咽喉   131篇
儿科学   234篇
妇产科学   701篇
基础医学   263篇
口腔科学   238篇
临床医学   1609篇
内科学   1207篇
皮肤病学   46篇
神经病学   242篇
特种医学   3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838篇
综合类   1773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484篇
眼科学   402篇
药学   351篇
  16篇
中国医学   238篇
肿瘤学   40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257篇
  2021年   427篇
  2020年   396篇
  2019年   354篇
  2018年   350篇
  2017年   401篇
  2016年   454篇
  2015年   431篇
  2014年   652篇
  2013年   627篇
  2012年   459篇
  2011年   570篇
  2010年   508篇
  2009年   563篇
  2008年   504篇
  2007年   597篇
  2006年   608篇
  2005年   534篇
  2004年   399篇
  2003年   314篇
  2002年   295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进一步了解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治疗与单用生长抑素治疗胰腺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6项研究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治疗胰腺炎的病死率、并发症进行同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量的估计。结果病死率同质性检验χ2=3.156,P>0.05,并发症同质性检验χ2=1.210,P>0.05,均具有同质性,可以合并进行分析。病死率合并效应量的估计OR合并=3.164,R合并95%可信区间为1.390~7.200,OR合并的检验P<0.05,并发症合并效应量估计OR合并=3.209,R合并95%可信区间为1.747~5.900。结论生长抑素联合治疗组的病死率低于单用生长抑素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生长抑素单用组。  相似文献   
122.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 )的诊断和治疗 ,提高母婴健康水平。方法 妊娠合并甲亢 2 7例行丙基硫氧嘧啶 (PTU)治疗 ,为治疗组 ;另外 2 0例 ,未给予治疗 ,为未治疗组 ;正常孕妇 3 0例 ,为对照组。产前测定孕妇外周血T3 、T4、TSH、FT3 、FT4,并行组间对照 ,以探讨其与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之间的关系。通过抽脐血及出生后 3d、5d、7d查T3 、T4、TSH以了解新生儿甲状腺功能 ,探讨母体的治疗与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之间的联系。结果 甲亢未治疗组T3 、T4、TSH、FT3 、FT4水平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未治疗组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治疗组和对照组 (P <0 0 0 1) ,且有 2例新生儿甲亢出现 ;治疗组甲状腺激素水平控制在正常上限或增高 15 %以内 ,3例新生儿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 (甲低 ) ;甲亢组分娩顺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 8/14 :19/3 9,P <0 0 5 )。结论 妊娠合并甲亢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改善胎儿预后 ,但仍影响分娩方式 ,应适当放宽剖宫产的指征。甲亢缓解后对胎儿或新生儿仍有影响 ,应加强对胎儿或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探讨乙肝孕妇的宫内感染率,减少新生儿产前受HBV的感染,提高接种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妊娠4月的孕妇乙肝标记物阳性者(HBsAg阳性、HBeAg阳性)共61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孕28周、32周、36周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联合乙肝疫苗和单用乙肝疫苗进行对照,以评价HBV阻断效果。结果:联合免疫组宫内感染率为6.67%,单纯免疫组宫内感染率为19.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宫内感染的8例婴幼儿实行乙肝疫苗和HBIG联合免疫,1年后HBsAg的阳性率为50.00%。结论:妊娠晚期多次注射HBIG确实能降低宫内感染率,对已发生宫内感染的婴幼儿采用联合免疫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epithelialkeratomileusis,LASEK)手术并发症的类型、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应用LASEK治疗等效球镜为-7.25~14.50D的高度近视眼53例(106眼),对术中和术后产生的并发症进行相关原因分析。结果:LASEK术中并发症主要有上皮瓣剥离困难、破碎、游离、皱褶、局限性缺损等,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最佳矫正视力下降、屈光度回退、眩光、上皮瓣溶解等。结论:严格掌握LASEK的手术适应证,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和正确处理角膜上皮瓣的各种并发症是保证LASEK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5.
t-PA用于青光眼滤过术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瀛  马佳  邵冬  刘英杰  刘祥龙 《眼科研究》2004,22(5):530-532
目的 研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验证方法 ,将 76例 ( 86眼 )难治性青光眼分为用药组 42例 ( 4 4眼 )和对照组 3 4例 ( 4 2眼 )。用药组术中及术后均应用t PA ;对照组未用t PA。术后随访 18~ 48个月 (平均 3 6个月 )。采用寿命表分析法统计。结果 用药组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及功能性滤过泡的累计百分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而眼毒性作用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t PA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滤过性手术失败的药物。至少可以在术后 3年内将眼压维持在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26.
硅油残留致继发性青光眼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硅油残留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 19例 ( 19眼 )硅油取出术后由于硅油残留继发青光眼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其中 14例进行前房冲洗术。结果  19例硅油取出术后眼压升高出现于平均术后 7 8± 2 7天 ,眼压平均为 3 7 2± 6 4mmHg ,19例均可见前房或房角硅油小滴或乳化硅油 ,14例前房冲洗术后平均眼压为 18± 4 11mmHg ,与术前相比眼压下降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前房残留的硅油小滴或乳化硅油是硅油取出术后高眼压的主要原因 ,前房冲洗术是安全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7.
丝裂霉素C与青光眼滤过泡并发症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目的分析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与青光眼滤过泡相关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31例36只眼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了MMC而导致的滤过泡相关并发症的患眼进行临床分析,分析其滤过泡形态、眼压、视力的改变和黄斑水肿的发生及与术中MMC的浓度、放置时间、放置部位之间的关系。结果31例36只眼中发生滤过泡渗漏11只眼、滤过泡感染1只眼、巨大薄壁滤过泡7只眼、单纯薄壁滤过泡7只眼、低眼压合并黄斑囊样水肿10眼;并发症的发生时间平均(1724±2000)m;平均视力下降2行以上;并发症的发生与MMC放置的位置显著相关,与时间呈正相关,与浓度无关;眼压下降与MMC浓度呈负相关。结论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并发症的发生与MMC的应用密切相关,结膜瓣下与巩膜瓣下同时放置、放置时间长者比较容易发生并发症;高浓度者容易造成低眼压。  相似文献   
128.
重症急性胰腺炎68例治疗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手术时机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对我院1998-01/2005—12收治的68例SAP病人的手术时机选择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再手术率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早期手术组、延期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3.3%、33.3%和26.0%,早期手术组较后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病死率分别为33.3%、13.3%和13.0%,早期手术组明显高于后两组(P〈0,05);早期手术组再手术率为46.6%,而延期手术组仅为16.6%(P〈0。01)。 结论 SAP应避免在急性期手术,而应尽量采用非手术或延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9.
130.
目的:分析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77例挫伤性前房积血病例的治疗进行分析.结果:Ⅰ级积血1~5天吸收,Ⅱ级积血4~10天吸收,Ⅲ级积血8~15天吸收.积血吸收后视力0.05以下5例,0.06~0.1 16例,0.2~0.5 24例,0.6~0.8 20例,大于1.0 12例.结论: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愈后与挫伤时眼前后节损伤程度、积血量多少有关.早期应用止血剂,适量使用皮质类固醇,适时行前房穿刺冲洗术可预防治疗严重并发症,利于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