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759篇 |
免费 | 4779篇 |
国内免费 | 52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4篇 |
儿科学 | 114篇 |
妇产科学 | 260篇 |
基础医学 | 1108篇 |
口腔科学 | 382篇 |
临床医学 | 36484篇 |
内科学 | 2106篇 |
皮肤病学 | 107篇 |
神经病学 | 1154篇 |
特种医学 | 56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3523篇 |
综合类 | 7922篇 |
一般理论 | 3篇 |
预防医学 | 5863篇 |
眼科学 | 99篇 |
药学 | 4232篇 |
388篇 | |
中国医学 | 3234篇 |
肿瘤学 | 3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6篇 |
2023年 | 1388篇 |
2022年 | 1872篇 |
2021年 | 2626篇 |
2020年 | 3329篇 |
2019年 | 2059篇 |
2018年 | 1711篇 |
2017年 | 2450篇 |
2016年 | 2919篇 |
2015年 | 2663篇 |
2014年 | 5592篇 |
2013年 | 4747篇 |
2012年 | 4787篇 |
2011年 | 4819篇 |
2010年 | 3860篇 |
2009年 | 3555篇 |
2008年 | 3087篇 |
2007年 | 3196篇 |
2006年 | 2662篇 |
2005年 | 2362篇 |
2004年 | 1732篇 |
2003年 | 1264篇 |
2002年 | 931篇 |
2001年 | 869篇 |
2000年 | 728篇 |
1999年 | 561篇 |
1998年 | 468篇 |
1997年 | 334篇 |
1996年 | 239篇 |
1995年 | 157篇 |
1994年 | 135篇 |
1993年 | 111篇 |
1992年 | 114篇 |
1991年 | 74篇 |
1990年 | 68篇 |
1989年 | 49篇 |
1988年 | 35篇 |
1987年 | 41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16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10篇 |
1977年 | 8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究预警系统联合集束化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集束化护理,试验组给予预警系统联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的影响。结果:护理前两组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Barthel指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GCS得分及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01),NIHSS得分低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卒中救治中应用预警系统联合集束化护理,可提升护理效果,促进预后。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预警机制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病人,按照病人入院顺序,并采用单双号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临床护理中引入护理风险预警机制,对比两组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护理缺陷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69%、25.00%,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满意度分别为96.15%、76.92%,观察组病人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缺陷评分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预警机制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病人的临床护理中,有利于改善病人肝功能指标,减少并发症及护理缺陷,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缩短病人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肝衰竭病人营养支持中实施夜间营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82例肝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日间组(41例)及夜间组(41例)。日间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日间营养干预,夜间组在日间组的基础上加强夜间营养护理。比较两组相关营养指标、Child-Pugh评分、营养风险筛查表2002(NRS-2002)评分、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经夜间营养护理干预后,夜间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水平高于日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2周、4周后夜间组Child-Pugh评分均低于日间组,NRS-2002评分明显低于日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夜间组营养护理干预4周后生活质量GQOL-74量表评分高于日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肝衰竭病人住院期间加强实施夜间营养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病人营养状况,降低营养不良发生风险,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4.
从认知负荷的定义、分类、测量方法以及在医疗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对国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医院管理者在改善医护人员实施治疗与护理措施时认知负荷的水平发挥积极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衰弱对生活质量影响的作用路径。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四川省成都市8所养老机构中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436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于2019年8月—12月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衰弱表型(FP)、微型营养评定量表简表(MNA-SF)、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社会支持评估量表(SSRS)、中文版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养老机构436名老年人衰弱发生率为58.0%。非衰弱、衰弱老年人MNA-SF得分、ADL总分及各维度、SSRS总分及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SF-36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老年人衰弱对生活质量的总效应为-10.326(P<0.001),直接效应为-4.215(P<0.001),通过营养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社会支持对生活质量的间接效应为-6.111(P<0.001),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59.2%。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衰弱的发生率高,衰弱既可直接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亦可通过营养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社会支持间接作用于生活质量。应重视对养老机构老年人衰弱...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微格教学法应用于口腔癌病人游离皮瓣修复术后临床护理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山西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山西省某三级甲等中医院收治的80例口腔癌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护士接受常规护理教学方法,试验组护士接受微格教学法,学习掌握口腔癌病人游离皮瓣修复术后护理。评价两组护士实践能力以及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护士无菌操作、气道管理、吸痰法、导尿术、鼻饲法及静脉输液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格教学法应用于口腔癌游离皮瓣术后护理的教学中,能更好地指导护士进行正确地护理,提高病人满意度,缩短病人住院时间,降低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编制灾害护理知信行量表,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根据知信行理论模型编制灾害护理知信行量表。随机抽取500名护生实施问卷调查并进行因子分析及信效度评估,3周后,随机抽取200名护生检验重测信度。结果:灾害护理知信行量表包括知识、态度及行为3个维度,共30个条目,总量表及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6,0.92,0.95,0.96;分半信度为0.82,总量表及各维度重测信度分别为0.90,0.82,0.83,0.85。量表总内容效度指数为0.93,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为0.85~1.00。结论:灾害护理知信行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评估护生灾害护理知信行水平的工具,可作为灾害护理教育的形成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8.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升高,其慢性并发症逐渐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威胁.其中糖尿病足患病率达6%~20%[1].我科2000年1月~2006年10月,共收治2级糖尿病足的患者42例.其中21例给予中西药联合治疗,疗效明显,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9.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而又持久的方法,随着医学水平的飞速发展,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成功率也越来越高,而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我院2006年10月~11月对3例冠心病病人行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0.
心房颤动治疗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1],研究显示,中国人群的房颤总患病率为0.77%,推测总患病人数约800万以上。其患病率呈现随年龄增长显著增高的趋势,由35~39岁年龄组的0患病率到80岁以上年龄组的7.5%,增长趋势明显[2]。房颤的危害不仅在于其发作时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包括其可引起血栓栓塞并发症以及显著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3]。因此,对于房颤治疗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1房颤的发生机制有关房颤机制的研究已持续了近百年,但因其固有的复杂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至今仍未完全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