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目的:对去甲斑蝥素白蛋白微球的制备工艺及质量进行研究。方法:以白蛋白为载体,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去甲斑蝥素白蛋白微球。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设计优化去甲斑蝥素白蛋白微球制备工艺,并对微球的粒径、形态、体外释放特性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制得的微球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0.54±0.13)μm,平均载药量为(51.36±2.45)%,平均包封率为(62.28±3.27)%,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Q=10.1854t1/2-1.0858(r=0.998 1)。结论:本实验获得了较理想的去甲斑蝥素白蛋白微球,其体外释放特性符合长效制剂特征。  相似文献   
122.
 目的采用新型壳聚糖载体研究去甲斑蝥素的双重肝靶向制剂。方法以N-乳糖酰壳聚糖为载体,通过离子诱导法,制备去甲斑蝥素N-乳糖酰壳聚糖纳米粒。考察多种制备条件对纳米粒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并研究纳米粒冻干粉的体外释放特性、细胞毒性及其与肝肿瘤细胞的亲和性。结果纳米粒外观圆整,粒径较小(118.68±3.37)nm,包封率(57.92±0.40)%,载药量(10.38±0.06)%,体外释药遵循Higuchi方程。与未经半乳糖修饰的壳聚糖纳米粒相比,N-乳糖酰壳聚糖纳米粒在体外对肝肿瘤细胞SMMC-7721、HepG2更具亲和性,细胞毒作用更显著。结论去甲斑蝥素N-乳糖酰壳聚糖纳米粒在体外可发挥双重靶向作用,可显著提高药物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探讨去甲斑蝥素 (NCTD)对人胆囊癌细胞侵袭转移及其相关基因的抑制效应。方法 :培养人胆囊癌GBC SD细胞 ,应用Matrigel实验、过河实验、SABC方法检测NCTD对GBC SD细胞侵袭、运动和基质溶解相关基因蛋白明胶酶A即金属蛋白酶 2 (MMP2 ) ,金属蛋白酶 2组织抑制剂 (TIM P2 )表达的影响。结果 :NCTD在 5mg·L- 1时即可抑制GBC SD细胞的体外侵袭、运动能力 ,随药物浓度提高过膜细胞减少 ,过膜死亡细胞增多 ,过河时间延长(P <0 .0 1) ;GBC SD细胞MMP2 表达下降 ,TIMP2表达上升 ,MMP2 /TIMP2 比值下降 (P <0 .0 1)。结论 :NCTD在低浓度下即可抑制人胆囊癌细胞的体外侵袭、运动能力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GBC SD细胞迁移运动和干扰GBC SD细胞MMP2 ,TIMP2 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4.
肝靶向去甲斑蝥素微乳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张莉  向东  洪诤  张志荣 《药学学报》2004,39(8):650-655
目的考察去甲斑蝥素(NCTD)微乳的形态、粒径分布及生物安全性,研究去甲斑蝥素微乳及其注射液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药代动力学和体外药效学。方法用气相法测定小鼠体内去甲斑蝥素含量。数据用3P87处理,得到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体外细胞毒性和体内全身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评价去甲斑蝥素微乳的抗肿瘤活性及其生物安全性。结果微乳平均粒径为(44±9) nm。血浆中成分及制剂中辅料不干扰去甲斑蝥素测定。小鼠静脉注射去甲斑蝥素微乳及其去甲斑蝥素注射液后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去甲斑蝥素微乳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在同剂量条件下,NCTD微乳可在体内较长时间保持较高浓度,即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体内循环时间;微乳及注射液的AUC,MRT,T1/2分别为(29.7±0.9),(9.25±0.09) mg·h·L-1,(110±11),(86.7±0.8),(103±12),(42±4) h,NCTD微乳改变NCTD注射剂在小鼠体内的药时曲线和血药浓度的高低,其消除T1/2和MRT比其注射剂分别增加了2.48和1.27倍,AUC增加了3.21倍;NCTD微乳在肝、肾中的靶向指数分别为0.43和0.12。去甲斑蝥素微乳的生物安全性与其市售注射液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去甲斑蝥素微乳较去甲斑蝥素注射液增强了药物的肝靶向性,降低了肾脏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药物在小鼠体内的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NCTD)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侵袭转移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采用MTT法检测NCTD对MCF-7细胞增殖抑制浓度;建立体外细胞趋化转移模型分析200,400,600μmol/LNCTD抑制MCF-7细胞迁移的能力;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分析不同浓度药物处理后的MCF-7细胞中CXCR4及CXCL12表达。结果NCTD可抑制MCF-7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24h的IC50为582μmol/L;在体外条件下,NCTD可以抑制CXCL12所趋化的细胞迁移;同时可以抑制MCF-7细胞中的CXCR4表达。结论NCTD通过下调CXCR4的表达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的迁移。  相似文献   
126.
目的:研究去甲斑蝥素对人高转移卵巢癌HO-8910PM细胞中非类固醇抗炎药物激活基因(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activated gene,NAG-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肿瘤基因芯片、荧光定量实时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去甲斑蝥素对NAG-1表达的影响。结果:去甲斑蝥素能明显上调NAG-1表达,3种方法检测去甲斑蝥素上调HO-8910PM细胞中NAG-1表达的倍数分别为6.69、8.33±0.76和16.00倍。结论:去甲斑蝥素抗肿瘤作用与NAG-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7.
目的:研究放射处理条件下蛋白磷酸酶2A (PP2A)的抑制对鼻咽癌CNE2细胞及其裸鼠移植瘤放射增敏的效果。方法:建立鼻咽癌细胞CNE2体外实验与裸鼠体内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PBS)、单纯去甲斑蝥素药物组(NCTD,体外40μmol/L,体内27μmol/kg)、单纯放射组(体外8 Gy,体内20 Gy)及联合处理组。采用四甲基噻唑蓝(MTT)、免疫共沉淀、流式细胞术等方法研究去甲斑蝥素和或放射处理对鼻咽癌CNE2细胞PP2A活性、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裸鼠体内移植瘤的影响。结果:体外和体内实验均显示,单纯NCTD处理组5 h后PP2A活性均被抑制,约为对照组的70%,而单纯放射组处理5 h后PP2A蛋白活性明显升高,分别约为对照组的210%(体外)和165%(体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NCTD处理组、单纯放射组均可不同程度的引起CNE2细胞G2/M期阻滞及细胞凋亡率的增加,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PP2A的活性明显降低,分别约为对照组的80%(体外细胞实验)和72%(体内裸鼠实验);同时G2/M期细胞显著增多(87.88%±2.10%),细胞凋亡率也明显提高(77.15%±7.62%);裸鼠移植瘤抑瘤率达到87.98%,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移植瘤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联合处理组大量细胞坏死,部分融合成片,核膜核仁破碎,在肿瘤组织细胞非死亡区可见到被瘤细胞吞噬形成的凋亡小体。结论:PP2A很有可能成为提高鼻咽癌临床放射治疗作用的增敏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8.
目的考察去甲斑蝥素(NCTD)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探究其诱导细胞发生有丝分裂期阻滞及凋亡的过程及相关性。方法 NCTD 30,60,120和240μmol.L-1分别作用人卵巢SK-OV-3细胞24,48和72 h后,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NCTD 60μmo.lL-1分别作用SK-OV-3细胞0,6,12和24 h后,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NCTD 60μmol.L-1分别作用SK-OV-3细胞0,6,12和24 h,倒置显微镜下检测其对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影响;Giemsa染色检测细胞核的变化;间接免疫荧光术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细胞内微管分布及有丝分裂期纺锤体形成的影响。NCTD 60μmol.L-1分别作用12和36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再将NCTD 60μmo.lL-1作用12 h后的细胞,采用温和的机械振荡法分离为悬浮细胞和贴壁细胞,继续作用24 h,流式细胞术及Giemsa染色检测分析两个时相两种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MTT结果显示,NCTD 30~240μmol.L-1对SK-OV-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存在明显的时间(P<0.05)和浓度依赖性(P<0.05);NCTD作用SK-OV-3细胞24,48和72 h的IC50分别为(261.3±2.4)μmo.lL-1,(48.3±1.7)μmol.L-1和(10.9±1.0)μmol.L-1。NCTD 60μmol.L-1分别作用于SK-OV-3细胞0,6,12和24 h,SK-OV-3细胞逐渐表现出G2/M期阻滞,呈时间依赖性;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NCTD引起SK-OV-3细胞逐渐收缩变圆,与周围细胞分离;Giemsa染色可见处于有丝分裂期的细胞显著增多,多个核细胞比例增多;免疫荧光染色发现,NCTD组细胞的微管系统受到干扰,有丝分裂期细胞纺锤体形成异常。NCTD作用细胞12和36 h凋亡率分别达20.4%和62.3%;将NCTD作用12 h的细胞,人工振荡分离为悬浮细胞和贴壁细胞,检测凋亡情况,同时检测继续作用24 h后两组细胞凋亡情况,发现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SK-OV-3细胞凋亡率大于处于有丝分裂期的细胞。结论 NCTD主要通过诱导人卵巢癌SK-OV-3细胞G2/M期阻滞和细胞凋亡抑制细胞生长。干扰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微管的组装和纺锤体的形成可能是NCTD诱导SK-OV-3细胞M期阻滞的原因之一。NCTD诱导的SK-OV-3细胞发生凋亡可不依赖细胞M期阻滞。  相似文献   
129.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去甲斑蝥素衍生物,并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以呋喃和马来酸酐为起始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去甲斑蝥素衍生物,化合物经1HNMR、ESI-MS和元素分析确证结构;用MTT法,首先对所有化合物进行抗乳腺癌细胞株4T1体外活性筛选,然后对活性较好的化合物7a和7c进一步作抗肺癌细胞株LLC和抗肝癌细胞株SK-HEP-1的活性检测,同时对这2种化合物进行对正常血管内皮细胞ABAE的损伤试验。结果:设计合成了18种新化合物。其中化合物7a 和7c对肿瘤细胞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的损伤程度较低。结论:化合物7a 和7c对乳腺癌细胞株4T1、肺癌细胞株LLC和肝癌细胞株SK-HEP-1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化合物7c对正常内皮细胞ABAE的损伤比对照药去甲斑蝥素小得多,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综述去甲斑蝥素新型制剂研究进展.方法 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去甲斑蝥素新型制剂的中外文献,对其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与分析.结果 经过对微球、纳米粒、脂质体和微乳等载药系统包载去甲斑蝥素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去甲斑蝥素新型制剂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新型制剂.结论 去甲斑蝥素是一种优良的抗肿瘤药物,但传统的注射剂和片剂在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