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9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265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3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14篇
内科学   1563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304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27篇
药学   236篇
  1篇
中国医学   205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giotensin (AGT) rs2493132 gene polymorphism and the risk of developing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in the Chinese Han population.Methods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AGT genotypes. Anthropometric and clinical data were investigat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in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department of 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ResultsThe AGT rs2493132 CT + TT genotype wa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CAD in patients with NAFLD and NAFLD + CAD in healthy controls. The AGT rs2493132 T allele increased the risk of NAFLD + CAD in healthy controls. The AGT rs2493132 CT + TT genotype and T allele als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risk of CAD in patients with NAFLD after adjustments for age, sex, and body mass index. In addition, AGT rs2493132 T allele carriers showed higher total cholesterol (TC) a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 levels compared with non-carriers.ConclusionsThe AGT rs2493132 CT + TT genotype and T allel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risk of developing CAD in patients with NAFLD in the Chinese Han population. The AGT rs2493132 T allele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serum TC and LDL levels.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本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8例,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5例(实验组)和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33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糖尿病家族史及吸烟史、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POAI)、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FBG)、血清胰岛素(FNS)。结果对照组中吸烟人数、有糖尿病家族史人数的比例明显低于实验组(P<0.01)。2组BMI、FBG、FNS、TG、CHOL、LDL、HDL、APOAI、AL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吸烟、糖尿病家族史、BMI、FBG、FNS、TG、CHOL、LDL、HDL、APOAI、ALT为影响NAFLD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中药茵芩清肝汤对2型糖尿病(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80例T2DM伴NAFLD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维持原糖尿病饮食、运动及降糖药物治疗方案不变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中药茵芩清肝汤(中药组)及血脂康(对照组)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血脂、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脏B超等方面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胰岛素、HOMA-IR、血脂、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脏B超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优于对照组55.0% (P<0.01).结论 中药茵芩清肝汤能明显改善T2DM伴NAFLD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血脂、肝纤维病变、脂肪肝B超分度,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宁夏汉族与少数民族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liver,NAFLD)患病情况及其发生相关因素。方法对2006年7月-2008年2月就诊我院生殖医学中心的137例血清病毒肝炎标志物阴性、无饮酒嗜好的PCOS患者,按肝脏B超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无脂肪肝组(N-NAFLD),比较组间各项临床、生化、代谢指标。结果 (1)PCOS患者中NAFLD发生率为34.31%;不同民族、婚育状况患者NAFL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肥胖患者NAFLD发生率62.96%(34/54)显著高于非肥胖患者15.6%(13/83),χ2=32.48,P<0.01。(2)NAFLD组年龄、不孕年限、BMI、睾酮、空腹胰岛素(FINS)、服糖2h胰岛素(2h-INS)、Homa-I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脂(CHOL)、谷丙、谷草转氨酶(AST、ALT)显著高于N-NAFLD组(t=3.49、2.54、6.81、3.27、4.483、.85、4.52、3.47、2.55、3.68、4.33,P<0.05);肥胖、肝功能异常、高睾酮血症、高TG、低HDL血症、空腹及服糖2h高胰岛素血症NAFLD组显著高于N-NAFLD组(χ2=32.48、25.051、0.70、19.68、8.91、20.47、14.23,P<0.01)。(3)NAFLD中肝功能异常者占31.91%(15/47),其年龄、睾酮、TG显著高于肝功能正常组(t=2.65、2.09、2.65,P<0.05)。结论 (1)PCOS患者NAFLD发生率34.31%;肥胖、胰岛素抵抗、高TG、高睾酮、高龄是PCOS患者发生NAFLD的危险因素;年龄增加、高睾酮、高TG与NAFLD病情进展有关。对所有PCOS包括未婚者,尤其是肥胖患者,均应注意肝脏B超检查,以便及早发现NAFLD,及时干预预防或延缓肝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对糖耐量减低(IGT)大鼠肝细胞内质网应激标志性蛋白C/EBP同源蛋白(CHOP)表达的作用。方法 4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耐量组(NGT组,14只),IGT组(28只),NGT组予常规饲料,IGT组予高糖高脂饲料。12周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2hPG)介于7.8~11.1mmol/L大鼠为IGT造模成功,成模后从IGT组随机抽取1/2数量设为艾塞那肽干预组(Ex组),每日2次皮下注射艾塞那肽(10μg/kg);另外1/2数量设为IGT对照组。NGT组及IGT对照组均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皮下注射。8周后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3组肝脏CHOPmRNA的表达;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LSD-t检验。结果 与NGT组比较,IGT对照组及Ex组大鼠肝脏CHOPmRNA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艾塞那肽干预8周后,与同期IGT对照组比较,Ex组CHOPmRNA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Ex组比较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塞那肽可以降低肝细胞内质网应激,具有改善肝细胞损伤的危险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肝脏脂肪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磁共振波成像技术(magnetic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定量检测肝脏脂肪含量,脂峰下面积/(脂峰下面积+水峰下面积)大于5.5%认为具有脂肪肝。将T2DM合并NAFLD分为二甲双胍治疗组(A组,24例)和无二甲双胍治疗组(B组,24例),分析二甲双胍治疗T2DM合并NAFLD肝脏脂肪含量的变化,同时分析NAFLD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结果经二甲双胍治疗后,与B组相比,A组肝脏脂肪的含量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WC、BMI、FPG、HbA1c、TG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ALT等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二甲双胍不仅能改善T2DM合并NAFLD的糖代谢,还可以减少肝脏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调查大肠腺瘤性息肉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在体检人群中的检出率,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3月—2010年10月符合分析条件的2 715例全结肠镜体检者的一般资料、病理结果、上腹部B超、生化学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大肠腺瘤性息肉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大肠腺瘤性息肉组患者年龄、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高于非腺瘤性息肉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非腺瘤性息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腺瘤性息肉组NAFLD检出率(31.9%)高于非腺瘤性息肉组(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AFLD与大肠腺瘤性息肉相关〔OR=1.73,95%CI(1.28,2.35),P=0.012〕;性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与大肠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 NAFLD为大肠腺瘤性息肉发病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此类人群应作为大肠腺瘤性息肉的重点筛查对象。  相似文献   
998.
谭可平  李孟英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5):1684-1686
目的探讨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外周血管病变(PV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老年NAFLD合并PVD患者及35例外周血管正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纳入患者PVD与年龄、性别、血压、吸烟、体质指数(BMI)、腹围、血脂、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反应蛋白(CRP)、肝纤维化BAAT评分及脂联素的相关性。结果老年NAFLD患者踝臂指数(ABI)与年龄、收缩压、CRP呈正相关,而与脂联素呈负相关(P<0.01);血管斑块面积与年龄、低密度脂蛋白(LDL)、HOMA-IR呈正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呈负相关(P<0.01);血管斑块厚度与年龄、收缩压、腹围、CRP、HOMA-IR呈正相关,而与HDL、脂联素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LDL、CRP、脂联素是老年NAFLD患者发生PVD的危险因素。结论LDL、CRP升高及脂联素下降可能是老年NAFLD患者发生PVD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999.
自拟柔肝消脂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自拟柔肝消脂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NASH患者172例,按患者意愿分为西药组50例、中药组56例和中西药联合组66例。西药组口服护肝降酶和降血脂西药,中药组口服自拟柔肝消脂煎,中西药联合组联合服用西药组和中药组药物。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肝功能及血脂各项指标变化。结果:中西药联合组66例,治愈50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治愈率75.8%,总有效率93.9%;中药组56例,治愈38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治愈率67.9%,总有效率94.6%;西药组50例,治愈26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治愈率52.0%,总有效率86.0%。中药组、中西药联合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1);中西药联合组治愈率高于中药组(P<0.05);中西药联合组与中药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血清ALT、AST、GGT水平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中药组、中西药联合组ALT、AST、GGT水平低于西药组( P<0.05或 P<0.01);治疗后中西药联合组与中药组ALT、AST、GG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血清TG、TC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中药组、中西药联合组TG、TC水平低于西药组(P<0.05或P<0.01),中西药联合组和中药组TC、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影像学检查变化比较,中药组、中西药联合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西药组(P<0.01)。治疗过程中,西药组部分患者因服用降脂药短期内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中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自拟柔肝消脂煎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显著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自拟柔肝消脂煎与西药联合运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能提高临床治愈率,且能降低降脂西药胃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通过建立过表达载脂蛋白A-Ⅰ(apolipoprotein A-Ⅰ,apoA-Ⅰ)的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及不同类型的脂肪酸作用于细胞,检测过表达apoA-Ⅰ与正常细胞内脂质水平,来研究利用过表达apoA-Ⅰ促进ATP结合盒转运子A1(ATP-binding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介导的脂质转运途径,降低脂质合成,进而影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细胞的脂质堆积的分子机制,探索一种新方法,通过apoA-Ⅰ/ABCA1这一途径改变细胞内脂质代谢来预防NASH。方法①通过不同浓度和类型的脂肪酸处理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细胞,作用6、12、24 h后,经油红O染色,检测不同时间脂质在细胞内的定位,从而确定出适合的脂肪酸浓度及作用时间;②通过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及类型的脂肪酸作用细胞6、12、24 h后,细胞活性的变化情况;③分别转染空载体质粒pcDNA 3.0与质粒pcDNA3.0/apoA-Ⅰ,通过Western blotting的实验方法,检测细胞内、外apoA-Ⅰ的表达情况;④对正常或过表达apoA-Ⅰ的BEL-7402细胞模型,以最适的实验条件作用于正常(对照组)和过表达apoA-Ⅰ(实验组)的BEL-7402细胞,检测细胞内胆固醇、游离脂肪酸以及三酰甘油的含量。结果①200μmol/L或400μmol/L浓度脂肪酸作用6、12及24 h均可使脂质在BEL-7402细胞胞质中堆积,脂质的产生对脂肪酸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②饱和脂肪酸棕榈酸使细胞活性降低,且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随棕榈酸的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加强;③apoA-Ⅰ过表达于BEL-7402细胞内,且apoA-Ⅰ可以释放到细胞外,协助ABCA1转运胆固醇;④与正常的BEL-7402细胞相比,过表达apoA-Ⅰ组细胞内的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以及胆固醇均有显著减少。结论与正常组相比,过表达apoA-Ⅰ可以减少胆固醇、游离脂肪酸及三酰甘油在人肝细胞内的聚积,从而对于NASH的防治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