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84篇
  免费   2944篇
  国内免费   1175篇
耳鼻咽喉   678篇
儿科学   473篇
妇产科学   162篇
基础医学   1975篇
口腔科学   2198篇
临床医学   5384篇
内科学   5902篇
皮肤病学   206篇
神经病学   2899篇
特种医学   96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8篇
外科学   4112篇
综合类   4794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752篇
眼科学   3166篇
药学   1045篇
  10篇
中国医学   152篇
肿瘤学   2634篇
  2024年   152篇
  2023年   1070篇
  2022年   1880篇
  2021年   2507篇
  2020年   1932篇
  2019年   1797篇
  2018年   1677篇
  2017年   1544篇
  2016年   1486篇
  2015年   1540篇
  2014年   2853篇
  2013年   2258篇
  2012年   2060篇
  2011年   2248篇
  2010年   1901篇
  2009年   1937篇
  2008年   1979篇
  2007年   2123篇
  2006年   1832篇
  2005年   1540篇
  2004年   1274篇
  2003年   1030篇
  2002年   877篇
  2001年   752篇
  2000年   655篇
  1999年   549篇
  1998年   473篇
  1997年   507篇
  1996年   459篇
  1995年   396篇
  1994年   377篇
  1993年   287篇
  1992年   253篇
  1991年   218篇
  1990年   197篇
  1989年   194篇
  1988年   164篇
  1987年   176篇
  1986年   125篇
  1985年   158篇
  1984年   162篇
  1983年   99篇
  1982年   144篇
  1981年   117篇
  1980年   79篇
  1979年   61篇
  1978年   36篇
  1977年   39篇
  1976年   24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观察CT增强时对静脉选择及对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并制定出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2003年2月-2004年8月间,对460例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根据检查部位、病情、体质、年龄,调节注射量及速度、选择不同的注射部位及不同造影剂,并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做好心理护理。结果静脉穿刺成功率达95%,对1例重度碘过敏患者的抢救及时,处置恰当。结论做好CT增强扫描的观察及护理工作,是保证增强扫描顺利进行并获得满意结果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2.
64层CT下肢动脉成像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64层CT下肢动脉成像强化质量的对比剂注射方式。方法前瞻性地选择60例疑诊下肢动脉病变的病人,利用64层螺旋CT行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采用不同的扫描和重建参数,应用370mgI/100ml浓度的对比剂100ml团注或采用先70ml的对比剂后50ml的0.9%生理盐水用双筒高压注射器分别以4.0ml/s的注射速度团注入肘静脉,应用对比剂追踪触发扫描方式待腹主动脉CT阈值达120HU时延迟7s开始扫描;利用MIP和VR方式重建CTA图像;对比不同参数和不同对比剂应用方式的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结果最佳的扫描与重建参数为准直64×0.6mm,螺距1.5,层厚1.0,重建间隔50%;最佳的对比剂应用方式为(浓度为370mgI/100ml)对比剂70ml、生理盐水50ml以4.0ml/s注射速度按先后顺序团注。结论选择合适的准直、螺距以保证适当的扫描速度,选择合适的对比剂浓度、用量和注射速度以保证血管内足够的对比剂峰值浓度及峰值持续时间,此二者是64层CT下肢动脉成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鼻咽癌颈静脉孔侵犯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初治和4例复发鼻咽癌伴颈静脉孔侵犯者的临床表现、CT及MRI特征。[结果]12例中,5例表现为Ⅸ ̄Ⅺ颅神经均麻痹的颈静脉孔综合征,7例仅表现为Ⅸ颅神经麻痹。12例,有10例合并舌下神经管受累,3例有一侧的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萎缩,2例有一侧舌肌萎缩。CT及MRI显示鼻咽癌颈静脉孔侵犯主要有3种途径,分别为:①鼻咽病变通过茎突后间隙直接蔓延(4例,包括1例茎突后间隙复发);②转移淋巴结直接侵犯(4例,其中2例为咽后淋巴结转移,2例为颈动脉鞘淋巴结复发);③颈静脉孔骨性结构直接破坏(4例,其中1例为单纯颈静脉孔复发)。[结论]鼻咽癌可通过直接蔓延、咽后和颈动脉鞘区转移淋巴结侵犯及骨质直接破坏侵犯颈静脉孔,临床上出现Ⅸ ̄Ⅺ颅神经一支或多支均麻痹。CT和MRI,尤其是MRI对于病变的诊断、病变范围的确定和放射治疗计划的制定有非常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
暴发流行的肺炎衣原体肺炎影像学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肺炎衣原体肺炎暴发流行的胸部影像学特征表现。方法对经过痰和咽试子标本,PCR,MIF检测证实的15例暴发流行的肺炎衣原体肺炎住院患者胸部X线和高分辨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暴发流行的肺炎衣原体肺炎患者均有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干咳,声音嘶哑,咽痛等症状。肺部呼吸音减低或细湿啰音4例(26.7%),出现明显肺部影像学表现10例(66.7%)。10例暴发流行的肺炎衣原体肺炎常表现为多发或单发以小叶为中心阴影和腺泡状结节影(100%),病变以两中、下肺叶,外、中带分布;以小叶分布的气腔实变和磨玻璃样阴影(分别为100%和40%)和支气管血管束增厚(90%)。无肺门或纵隔淋巴结增大和胸腔积液。结论暴发流行的肺炎衣原体肺炎具有群体发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有相似的特征,早期CT检查更能真实地反映病变大小、多少和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75.
脾脏钝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32例脾脏钝伤CT平扫的表现;对脾损伤进行CT分类;指出腹腔积血和脾周血块(“哨兵血块征”)在诊断脾损伤方面的作用。CT平扫诊断钝性脾脏损伤是一种敏感、可靠的方法,可帮助外科医生制订治疗方案。CT平扫诊断钝性脾损伤的灵敏度为94%,诊断正确率为91%  相似文献   
76.
Summary A patient who developed a unilateral opercular syndrome following a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is described. Computed tomography showed that the lesion did not affect the opercular cortex, but involved deep white matter and the head of the caudate nucleus of the left hemisphere. Persistent hypophonia and transient aphasia were associated. Comparison with previous case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77.
王凯 《实用医技杂志》2002,9(11):825-826
目的 :根据直肠癌的 CT表现 ,探讨 CT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5 4例经手术和 /或活检病理证实的直肠癌病人的 CT资料 ,观察其 CT征象。结果 :典型直肠癌在 CT平扫时表现为低密度的软组织块影 ,肠壁不规则增厚 ,肠腔狭窄 ,增强扫描强化较明显 ,对于判断肿瘤大小及侵犯范围的价值最大。 期 18例 , 期 2 9例 , 期5例 , 期 2例。结论 :CT为直肠癌早期诊断 ,临床分期 ,判断治疗效果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8.
CT-脑立体定向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CT-脑立体定向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CT-脑立体定向仪完成28例次脑立体定向手术,分析其临床诊疗效果。结果 立体定向活检术10例,术后病理诊断明确;定向开放手术12例,病灶一次切除;立体定向穿刺分流术6例,术后症状改善明显。手术均一次成功,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CT-脑立体定向手术能精确定位,确定最佳手术路径,为颅内多种疾患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9.
江涛  赵玲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2,27(6):540-541,F004
目的:提高对肺癌脑转移CT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癌脑转移的CT表现及特征.结果:腺癌21例,鳞癌11例,小细胞癌15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多发灶41例,单发灶7例.CT发现脑部转移灶126个;囊性病灶99个,实性病灶16个,囊实性病灶11个.幕上病灶112个,幕下病灶14个.结论:CT对肺癌脑转移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0.
We developed a semiautomatic method termed “cortical circumferential profiling” for objective analysis of cerebral cortex function in emission tomographic neuroimaging studies. This method treats cortex as a continuous ring near the outer brain edge. A computer algorithm samples the cortex at 60 contiguous, equiangular locations, using 1-cm2 samples. These values are plotted as a function of cortical angle to produce the cortical circumferential profile. This method was used in a study of regional cerebral perfusion in 15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and 8 elderly control subjects using N-isopropyl [I-123]-iodoamphetamine. Cortical circumferential profiling decreases variability, examines the entire cortex within slices at preselected levels above the orbital-meatal line, and facilitates intrasubject and intersubject comparis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