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6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135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165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174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357篇
内科学   183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770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221篇
综合类   275篇
预防医学   174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228篇
  14篇
中国医学   103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山茶花总黄酮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山茶花总黄酮(TFC)对小鼠急性脑缺血和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建立脑缺血模型,观察TFC对小鼠死亡率及死亡时间的影响。建立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观察TFC大鼠对行为学、脑梗死面积的影响,并测定缺血侧脑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TFC80、40mg·kg-1组可降低缺血小鼠的死亡率,延长死亡时间;60、30、15mg·kg-1组可改善行为障碍,降低行为学评分;60、30mg·kg-1组可减少MCAO大鼠脑梗死范围,降低脑组织中MDA、NO含量,抑制LDH活性的下降。结论TFC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和抑制NO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眼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与眼针组,采用改良的线栓方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取上焦区、下焦区、肝区、肾区为施加因素;免疫组化染色,检测Fas、Fasl表达。结果:眼针组与模型比较,两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眼针可抑制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合成Fas、Fasl。可能是通过抑制凋亡信号传递,从而抑制凋亡,保护半暗区神经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 研究曲克芦丁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凝血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河南省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84例脑梗死患者,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d和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曲克芦丁片,1片/d。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和神经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两组治疗后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和二聚体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明显降低,神经营养因子(NT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神经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曲克芦丁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方案治疗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凝血功能和神经功能,促进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脑栓通胶囊对脑梗死的治疗及预防作用。方法 173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栓通治疗组87例,非脑栓通治疗组86例,观察2组患者脑梗死后90d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2组患1年内脑梗死的复发情况。结果 90d后脑梗死患者的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2组患者的评分值有明显差异,脑栓通治疗组优于非脑栓通治疗组。1年内脑栓通治疗组的复发率为11.3%,非脑栓通治疗组的复发率为26.7%,2组有明显差异。结论脑栓通胶囊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并能降低初次脑梗死后1年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35.
李彬 《安徽医药》2022,26(8):1627-1632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构建联合预测因子并验证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208例经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建模组),根据治疗后72 h内是否发生END分为恶化组54例和未恶化组154例。根据建模组危险因素的回归系数构建联合预测因子,计算截断点,并应用于2020年6月至2020年8月50例病人验证预测效能(验证组)。结果恶化组中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7分的比例明显高于未恶化组(79.6%比46.8%,P<0.05),治疗后24 h内END发生率最高(17.3%)。单因素分析病人的血糖、收缩压、体质量指数(BMI)、白细胞计数、脂蛋白(a)、肌酐水平、责任大血管闭塞占比、入院NIHSS评分、TOAST分型等指标与END发生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高血糖、高BMI、高白细胞计数、高脂蛋白(a)、高肌酐、责任大血管闭塞、入院时NIHSS评分高是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回归系数构建联合预测因子L=1×血糖+0.327×BMI +0.742×白细胞计数+0.026×脂蛋白(a)+0.143×肌酐?2.104×责任大血管闭塞+0.225×入院时NIHSS评分,截断点为38.984 6。把联合预测因子应用于50例验证组病人,预测正确率为78.0%,敏感性75.0%,特异性81.6%,AUC=0.921。结论入院NIHSS评分越高溶栓后发生END的风险越大,且24 h以内是高发期。联合预测因子对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发生END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帮助。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血栓心脉宁胶囊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49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6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 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血栓心脉宁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神经功能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9.59%,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5.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评分改善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红素氧合酶-1(HO1)、S100β水平均明显降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心脉宁胶囊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颈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200例脑卒中后偏瘫颈肩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疼痛程度、肢体功能、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NFDS、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NFDS、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上肢功能、下肢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肢功能、下肢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颈肩痛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缓解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超早期应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1年7月在涿州市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发病6 h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恶化患者90例,根据患者神经功能恶化时是否使用阿加曲班治疗分为对照组(n=45)及试验组(n=45),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注射用尿激酶1.50×106 U溶于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30 min,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溶栓24 h后复查头颅CT排除脑出血后启动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次100 mg,每日1次,持续服用14 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治疗,溶栓24 h内发现脑血管病进展,即启动阿加曲班注射液抗凝治疗。具体用法: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前2 d用120 mg原液以2.5 mg·h−1持续静脉泵入48 h;治疗第3天开始改为阿加曲班注射液每次10 mg加入至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持续静脉滴注3 h,每日2次,连用5 d,阿加曲班注射液共用药7 d;静脉溶栓24 h后启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用法用量及疗程同对照组。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尿激酶静脉溶栓前、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最好时、神经功能恶化时和应用阿加曲班干预治疗第7、14天)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出院后第90天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所有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进行评估,以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评估住院期间所有患者是否存在脑出血及死亡等并发症。结果 应用阿加曲班干预治疗的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静脉溶栓前、溶栓后神经功能恢复最好时、溶栓后神经功能恶化时,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阿加曲班干预治疗第7、14天,对照组NIHSS评分较神经功能恶化时有降低趋势,在阿加曲班干预治疗第14天时对照组NIHSS评分较神经功能恶化时比较显著降低(P<0.05);在阿加曲班干预治疗第7、14天,试验组NIHSS评分较神经功能恶化时显著降低(P<0.05),且较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出院后90 d进行mRS评分,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神经功能远期预后良好者有31例(占比6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例(占比24.4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住院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现脑出血等并发症,两组患者出院后随访90 d,均未发现死亡病例。结论 对于尿激酶静脉溶栓后发生END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早期应用阿加曲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生活能力,患者远期预后良好,未发现脑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在我院脊柱外科手术治疗的7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其中49例行前路减压术,27例行后路减压术。根据围手术期用药情况将其分为2组,MP组38例,在脊髓减压前30min予MP1000mg,iv gtt,术后d 1、2、3给予MP 160 mg,30 min内iv gtt;地塞米松(Dex)组38例,术后d 1、2、3应用地塞米松20mg·d~(-1),iv gtt,d4减至10mg,d 5减至5mg,5 d后停用。应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评价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神经功能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7d和3mo的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但MP组术后7d和3mo神经功能均优于Dex组(P<0.05)。Dex组2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神经症状加重。2组均未出现消化道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外科减压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改善脊髓神经功能的有效方式,同时应用MP可有效维持减压后获得改善的脊髓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运用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几随机分戍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头颅CT变化、患儿神经行为的影响。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的恢复、CT恢复正常率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明显改善症状,促进神经损伤的恢复,提高患儿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