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1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92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170篇
内科学   74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799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98篇
  7篇
中国医学   2059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85篇
  2021年   269篇
  2020年   248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353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陈小燕  韩旭  余芝  徐斌 《世界中医药》2023,(17):2536-2540
糖尿病胃轻瘫(DGP)是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较高的慢性胃肠道并发症,其发病原因及机制十分复杂,目前临床尚无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其治疗一直为临床所重视。目前研究表明,针药结合较单纯用药及单纯针灸具有明显优势,但大多属于临床小样本观察,机制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02.
抑郁症是以持久而显著的情绪低落、兴趣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情感性障碍类疾病,其发病率逐年攀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当前,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主要以抗抑郁药物为主,但存在着程度不一的不良反应、药物依赖以及停药后复发等不足之处。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与抗抑郁西药相比,具有多层次、多靶点、多系统的调节作用,能够起到疏通经络、激发经气、运行气血、调和阴阳等作用,可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失眠、焦虑和情绪低落等症状。现通过参阅近5年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相关研究文献,从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为出发点,总结针灸治疗抑郁症日趋丰富的研究成果,同时指出其在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为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科研及临床工作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统计分析2016—2020年期间发表的针灸治疗胃肠疾病的实验研究文献,总结归纳针灸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主要研究方向与进展。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针灸治疗胃肠疾病的实验研究文献,并对结果进行计量统计分析。结果:近5年来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实验研究以肠易激综合征与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主,器质性胃肠病则是以溃疡性结肠炎为主。电针和灸法是针灸治疗胃肠疾病的主要方法,功能性胃肠病以电针干预为主,器质性胃肠病以灸法为主。足三里、天枢、上巨虚、中脘是针灸治疗胃肠疾病的主要穴位。功能性胃肠疾病的针灸实验研究侧重于胃肠动力、内脏高敏感、情绪相关机制,器质性胃肠疾病的针灸实验研究侧重于炎症与免疫相关机制。结论:近5年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实验以电针干预为主,侧重于胃肠动力、内脏高敏感、情绪相关机制研究;器质性胃肠病的针灸实验研究以灸法为主,侧重于炎症与免疫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04.
王点凡  张宗明 《世界中医药》2023,(10):1452-1457
针灸自“西学东渐”以来开始引起西方国家的关注,先后在欧洲和全球范围内掀起两股热潮。站在历史的角度,梳理针灸从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可分析出针灸在两股热潮中的传播差异。在世界高度全球化的新态势下,针灸国际传播面临理论本土化、标准体系不健全以及在世界医疗体系中边缘化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现阶段针灸国际传播者应当着力促进针灸理论的推广,利用国际组织加强合作,把握针灸立法及标准建设的主导权;注重“以针带药”,完善中医治疗体系以打开国际市场;在解决针灸西传具体问题的基础上,构建医术与医道共同推进的新型传播体系,着力提高中医疗效以及理论文化的国际认同。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干预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有效性。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5月关于针灸治疗对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作用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信息提取,再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8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17篇,英文文献1篇,包括1 52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对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1,95%CI为1.02~1.21,P=0.02);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07,95%CI为-1.31~-0.83,P<0.000 01);肠鸣音恢复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8.40,95%CI为-10.23~-6.57,P<0.000 01);首次肛门排便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系统评价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过程中针灸对卵巢低反应(POR)患者妊娠结局和卵巢功能有效性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针灸治疗POR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8月31日。采用RevMan 5.4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和数据分析,并进行GRADE证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8个RCT,包括53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组比较,针灸+IVF-ET组可提高POR患者临床妊娠率(RR=1.58,95%CI为1.03~2.42,P=0.04),增加获卵数(MD=1.16,95%CI为0.47~1.85,P=0.001)和窦卵泡数(MD=0.93,95%CI为0.06~1.8,P=0.04),降低促卵泡素(FSH)水平(SMD=-0.29,95%CI为-0.50~-0.08,P=0.007),但2组在提高受精率、优胚率、降低促黄体素(LH...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观察补中益气汤联合脐灸治疗气虚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8月石家庄市中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100例气虚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补中益气组35例以及补中益气联合脐灸组3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黄芪颗粒治疗,补中益气组患者给予补中益气汤治疗,补中益气联合脐灸组患者给予补中益气汤联合脐灸治疗...  相似文献   
108.
包庆惠  朱晓平  陈静  陈佩仪 《新中医》2020,52(3):146-148
目的:观察优化温针灸流程对患者温针灸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温针灸治疗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纸片承接散灰,观察组使用锡纸圆杯代替传统纸片。结果:观察组无不良事件发生。对照组出现不良事件频率较高,其中灰烬跌落床单和灰烬跌落皮肤发生率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温针灸流程在温针灸过程中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9.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近年来抑郁症的患病人群逐渐扩大,使得其成为现代医疗体系中必须重视的疾病。笔者以《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提出"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的郁证论治思想为基础,结合历代医家有关郁证的论述,阐述《素问》中"五郁论治"思想对针灸治疗抑郁症临床取穴的指导作用,以丰富针灸临床治疗抑郁症的理论内涵,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抑郁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烙灸疗法对髓核细胞中VEGF的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烙灸组、模型组和空白组,每组10只.采用公认尾椎椎间盘腰椎硬膜外埋置法造模1个月后进行干预.烙灸组在腰椎局部行烙灸疗法,1次/d,每次10 min.模型组大鼠固定器上固定10 min,每天1次,不予其他干预.空白组大鼠不予造模和干预.三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