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7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04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64篇
口腔科学   39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208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38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63篇
综合类   200篇
预防医学   43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375篇
中国医学   187篇
肿瘤学   4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The scapula free flap is often the first choice for reconstruction of bony defects of the facial skeleton. However, the vascularised rib as part of a free rib osteomyocutaneous flap may be a suitable second choice.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morphology and clinical dimensions of the 7th rib and the scapula, and the ability of the available bone to carry dental implants. The age and sex of the cadaver, and the donor side, were also recorded. The dimensions of the scapulas and 7th ribs (n = 130 of each) from 65 cadavers were measured at 4 different points using osteometric methods.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bone from the scapula and 7th rib were sufficient for placement of implants. The 7th rib gave reliable measurements for both height and width, and a consistent relation between compact and cancellous bone. Although the scapula provided adequate compact and cancellous bone, there were variations depending on the segment of bone chosen. Bones from male cadavers were more suitable for implantation. In both the scapula and the 7th rib ageing had a significant adverse effect in only one dimension. Most points of measurement have satisfactory bony dimensions for insertion of dental implants.  相似文献   
92.
HSV-2感染ECV304的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受到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感染后的连续病变过程及形态学特征。方法采用ECV304传代培养,接种HSV-2后用相差显微镜、组织染色观察贴壁生长细胞的病变全过程。结果接种HSV-2后,ECV304于1d逐渐出现细胞肿胀、变圆、胞浆颗粒增多粗大;2d逐渐出现细胞融合,细胞核着色变浅。结论HSV-2接种后在ECV304出现的形态学变化,造成细胞死亡的主要形式是细胞坏死,未见明显的细胞凋亡现象。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索唐古特大黄外观性状与内在成分含量之间的关联性,为唐古特大黄的“辨状论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质构仪、分光测色仪和电子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唐古特大黄根和根状茎的4项外观性状指标,以及15个药效成分指标,并将外观性状指标与药效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外观性状与药效成分含量相关性趋势在根和根状茎中基本一致。整体来看,根和根状茎的粗度和硬度越大、颜色偏橙色且暗[明度值(L*)小,红色值(a*)、黄色值(b*)大]、苦味越小,药材中的没食子酸、番泻苷A、番泻苷B、大黄酸、大黄素及总蒽醌含量越高。不同的是,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均在颜色偏橙色(a*、b*大)的根中含量较高,大黄酚在颜色偏黄色(a*小、b*大)的根状茎中含量较高,大黄素甲醚在颜色偏褐色(a*、b*小)的根状茎中有较高含量。结论:唐古特大黄外观性状指标(粗度、硬度、颜色、苦味大小)可作为“辨状论质”判断大黄质量的依据,且传统认为的根茎粗大、质坚实、颜色棕红或黄色为佳可以在根和根状茎的内在质量中得到体现,但传统认为的“味苦为佳”未在本研究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拉莫三嗪是儿童癫痫的一线治疗药物,其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个体差异较大,药效学和药动学通路多个相关基因突变可能是个体差异大的原因,本研究探讨代谢酶UGT1A4,转运体OCT1与ABCB1,受体SCN1A基因多态性与拉莫三嗪治疗儿童癫痫稳态血药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于2018年1月-2019年6月纳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单...  相似文献   
95.
Biodegradable particles were developed using poly-ε-caprolactone and gelatin carriers containing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llium sativum essential oil (EO) (360 µg/mL, 420 µg/mL, and 460 µg/mL).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was useful to evaluate the particles’ surface based on morphological parameters. The particles’ size varied from 150 nm to 300 nm. The diameter was related to the increase of the particles’ height as a function of the EO concentration, influencing the roughness of the surface core values (from 20 to 30 nm) and surface irregularity. The spatial parameters Str (texture aspect ratio) and Std (texture direction) revealed low spatial frequency components. The hybrid parameters Sdq (root mean square gradient) and Sdr (interfacial area ratio) also increased as a function of the EO concentration, revealing fewer flat particl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functional parameters (inverse areal material ratio and peak extreme height) suggested differences in surface irregularities.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EO resulted in greater microtexture asperity on the particles’ surface, as well as sharper peaks. The nanoscale morphological surface analysis allowed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most appropriate concentration of encapsulated EO, influencing statistical surface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96.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探究空气细颗粒物PM2.5暴露水平对健康成年人大脑灰质体积(GMV)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87例健康成人,采集一般人口学信息及详细居住信息,并根据居住信息获取各受试近6个月和8岁~15岁期间的PM2.5暴露水平,对所有研究对象完成高分辨率结构MRI扫描,使用中文版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进行认知测查,使用相关和回归分析探索空气PM2.5暴露水平与GMV和认知功能的关联。结果:近6个月PM2.5暴露水平与大脑右侧额下回三角部(brodmann分区[BA] 45)和右侧颞中回(BA 22)GMV存在负性关联(FWE校正,P<0.05,团块>10体素);与MCCB认知评估的信息处理速度-连线测试(r=-0.17,P<0.01)和推理和问题解决-迷宫测验评分(r=-0.22,P<0.01)负相关。8~15岁时的累积空气PM2.5暴露量与左侧梭状回(BA 18)和右侧舌回(BA 17)GMV负相关(FWE校正,P<0.05,团块>10体素),且与信息处理速度-连线测试、推理和问题解决-迷宫测验评分...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脑皮质梗死慢性期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灰质体积的改变及其与语言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98.
目的:基于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临床数据,分析临床医生肿瘤诊断编码填写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及实证效果。方法:结合我院《病案首页检索系统》与《病理报告系统》,筛查出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医院住院病案首页中主要诊断ICD-10编码为C00-D48的病例,并对应核查病理报告结果,根据对应发现的肿瘤诊断编码错漏病例,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用同样的筛查方式,检索医院制定并实施质量改进措施后2020年1月至2020年7月住院病案首页中肿瘤诊断编码错漏例数。结果:2019年1月至7月,共采集12 382份病例,其中存在病理诊断编码错漏的病例有2 712份,错漏率在21.92%。2020年1月至7月11 872份病例中,错漏病例为1 272份,错漏率在10.7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诊断编码错漏率低于改进前,改善幅度11%。2019年病例数中,临床编码原则错误、病理结果不确定以及病理报告时间滞后产生的错漏合计为2 712份,分别占病例统计总量的12%、6%、4%。2020年因临床编码原则错误、病理结果不确定及病理报告时间滞后产生错误的情况都出现较明显的改善(P0.05)。其中,临床编码原则错误率减少了7%,因病理结果不确定、病理报告时间滞后产生错误率分别减少了3%、2%。结论:基于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实证研究数据表明,通过对临床医生肿瘤诊断编码质量的一系列改进措施实施,能明显提高肿瘤诊断编码的质量。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患者三叉神经根入脑干区(REZ)的形态结构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6例TN患者和20例非TN患者作为健康对照纳入研究。所有受试对象采用3.0TMRI扫描,采用可变翻转角的三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SPACE)分别扫描两侧REZ区的形态学结构。采取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分析三叉神经脑池段长度、三叉神经脑桥角、桥小脑角池面积和三叉神经脑池段面积。结果患侧三叉神经脑池段长度的均值、三叉神经脑桥角的均值、桥小脑角池面积的均值以及三叉神经脑池段面积的均值均小于健侧。对照组的三叉神经脑池段长度、三叉神经脑桥角、桥小脑角池面积及三叉神经脑池段面积的均值均大于疾病组。结论三叉神经脑池段较短,三叉神经脑桥角锐利,易发生神经血管冲突,临床上易导致TN;三叉神经脑池段面积缩小提示三叉神经根的萎缩性改变。MRI形态学信息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及手术决策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0.
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Cajal间质细胞是胃肠道平滑肌慢波电位和自发性节律性收缩活动的起搏细胞.关于Cajal间质细胞起搏电流产生机制的研究近来进展很快,但仍存在一些分歧.本文就目前关于起搏电流的产生及传播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