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4篇
  免费   270篇
  国内免费   103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1153篇
口腔科学   82篇
临床医学   257篇
内科学   650篇
皮肤病学   106篇
神经病学   266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284篇
综合类   340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75篇
眼科学   41篇
药学   369篇
中国医学   76篇
肿瘤学   2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218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71.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脏、主动脉等粘附分子的变化及甘糖酯干预的影响,为早期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验分正常对照、糖尿病对照、高、低剂量甘糖酯共4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肾脏和主动脉CD54和/或CD106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中单个核细胞表面CD54、血小板表面CI)62p的表达水平;应用甘糖酯治疗8周后,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1)血单个核细胞表面CD54测定表明高剂量甘糖酯组有明显降低,(CD54高=36.04±11.01%,VS CD54DM=65.09±14.92%,P<0.05),而低剂量甘糖酯组降低不明显;甘糖酯时血小板表面CD62P表达影响不大;(2)肾脏和主动脉CD54、CD106免疫组化显示甘糖酯能降低其表达并减轻组织病理变化,且与剂量有关.(3)甘糖酯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并与剂量有关(高剂量组BG治疗前=20.93土4.22mmol@L-1,BG治疗后=15.76±2.39mmol@L-1,P<0.05;低剂量组BG治疗前=17.35±1.13mm0l@L-1,BG治疗后=13.52±6.24mmol@L-1,P>0.05).结论糖尿病粘附分子的增加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和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发病因素,甘糖酯可降低CD54、CD106对糖尿病并发症有延缓和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2.
西洛他唑对磷脂多糖诱导的粘附及粘附分子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磷酸二酯酶 3型抑制剂西洛他唑对磷脂多糖 (LPS)诱导的粘附及血管内皮细胞 (ECs)释放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 (sCAMs)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第 4~ 6代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HUVECs) ,以LPS(5mg·L- 1)刺激 ,并与西洛他唑 (1~ 10 μmol·L- 1)共培养 2 4h ,观察西洛他唑对由LPS诱导的HUVECs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的粘附的影响 ;另取培养上清 ,以ELISA法测定HUVECs释放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以及E 选择素 (sE selectin ,sELAM 1)。结果 西洛他唑抑制由LPS诱导的HUVECs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的粘附以及HUVECs释放sVCAM 1,而对sICAM 1和sE 选择素无影响。并且 ,该药对于sVCAM 1的抑制作用被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H 89所阻断。结论 西洛他唑对由细胞因子LPS诱导的粘附反应以及ECs释放sVCAM 1有抑制作用 ,后者可能与PKA依赖性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73.
IL-12协同B7-1诱导机体抗肿瘤免疫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洁  梁华茂  孔北华  马道新  江森 《肿瘤》2004,24(2):128-131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协同共刺激分子B7-1,联合诱导机体抗肿瘤免疫对大鼠卵巢上皮癌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理.方法用携带有小鼠IL-12和B7-1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感染大鼠卵巢癌细胞株NuTu-19,建立高表达细胞株NuTu-19/IL-12、NuTu-19/B7-1及双基因共表达细胞株NuTu-19/IL-12-B7-1,并以转染空载体pLXSN的细胞NuTu-19/Neo为对照.用经丝裂霉素C处理的各种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免疫动物,观察卵巢癌腹腔转移模型动物生存期,及其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CTL)杀伤活性的作用.结果经各种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免疫后,大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CTL杀伤同源肿瘤细胞的活性明显增强,IL-12和B7-1基因联合修饰的肿瘤细胞免疫动物对模型动物生存期的延长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IL-12和B7-1基因联合修饰的肿瘤细胞可以刺激机体CTL增殖、成熟,增强CTL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活性等,两者联合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联合免疫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的卵巢癌治疗方法,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4.
PURPOSE: The highly variable natural history of prostate carcinoma may be reflected in heterogeneity of invasive potential between tumors. MATERIALS AND METHODS: We have examined two prostate cancer cell lines of low invasive potential (CAHPV10 and PZHPV7) and three cell lines of high invasive potential (DU-145, PC-3, LNCapFGC), to determine whether specific adhesion molecule profiles correlated with their invasive behavior. RESULTS: Using an in vitro invasion assay, we demonstrated that DU-145, LNCapFGC and PC-3 cells were highly invasive compared with CA-HPV-10 and PZ-HPV-7 cells. LNCapFGC cells expressed high levels of E-cadherin, alpha-, beta- and gamma-catenin, desmoglein, desmoplakin and GSK3beta using immunoblotting. This was, in general, comparable to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PC-3 cells had no E-cadherin or alpha-catenin, but expressed a high level of the HGF/SF receptor c-Met. In contrast, DU-145 cells were found to express E-cadherin and low levels for all other protein molecules, except c-Met. The DU-145 cell line also lacked alpha-catenin expression. In CA-HPV-10 and PZ-HPV-7 cells, there was no detection of APC, PECAM-1, P-cadherin or Wnt-1. DU-145, LNCapFGC and PC-3 cells formed cell-cell aggregates, which were reduced by inclusion of anti-E-cadherin antibody and the motogen HGF/SF.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prostate cancer cells exhibit a diverse expression of cell-cell adhesion molecules and their signaling intermediates. The expression of these adhesion molecules bears an important relationship with the invasive phenotype of these cells.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正常小鼠组织与结肠癌(C26)小鼠黏附分子CD44v6和E-cadherin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肠癌小鼠和正常小鼠组织中CD44v6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以组织标本的平均密度(MOD)表示.[结果]结肠癌小鼠组织中CD44v6的MOD为0.1103±0.0020,而对照组为0.0868±0.0187;结肠癌小鼠中CD44v6表达水平比正常小鼠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结肠癌小鼠组织中E-cadherin的MOD为0.1100±0.0034,正常对照为0.1426±0.0015,结肠癌小鼠比正常小鼠明显降低(P<0.01),且CD44v6表达水平与E-cadherin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00).[结论]结肠癌的生长、侵袭可能与黏附分子异常表达相关,检测CD44v6和E-cadherin表达可作为判断结肠癌生长和侵袭倾向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6.
77.
天然活性小分子靶标蛋白识别方法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药物靶标是指人体内与药物相互作用并赋予药物效应的特定分子。作为传统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天然活性小分子的作用机制阐明,特别是作用靶标的鉴定一直是药学研究者关注的重要课题,然而目前该领域一直未取得长足的进展。作者针对近年来在天然活性小分子靶标蛋白识别鉴定方面出现的新技术、新方法进行了总结,系统介绍了目前该领域的主流研究方法,原理以及成功案例,同时还探讨了每种方法的适用性及不同方法之间的优劣。相信该文对从事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以及化学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人员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丹参有效成分丹酚酸B在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 (CMEC)缺氧 /复氧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技术 ,建立缺氧预适应 (HPC)模型并给予丹酚酸B ,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表达。结果 :在CMEC缺氧 3h ,复氧 6h后ICAM 1表达升高 ;缺氧预适应和应用丹酚酸B对CMEC进行预处理则能有效降低CMECICAM 1的表达。结论 :丹酚酸B在CMEC缺氧 /复氧损伤中可产生与缺氧预适应类似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揭示两性分子与有序磷脂膜的作用模式。方法 分别使用磷脂膜色谱和正辛醇 水系统测定药物的膜亲和性和疏水性参数。结果 两性分子与有序磷脂膜存在吸引性极性附加作用力 ,其测定的膜亲和性参数要明显比由疏水性参数预测的值高。结论 结合两性分子复杂的微观质子平衡 ,不仅其中性、阳性而且两性的微观离子可能通过匹配的构象和能量有利的作用模式而有效的分布到有序的两性磷脂膜中 ,并且后两者的分配产生了与有序磷脂膜的吸引性极性附加作用力  相似文献   
80.
于敏  张华  刘若英  田效松 《贵州医药》2004,28(4):309-310
目的 探讨人外周血单个核(PBMC)上LFA-1和Mac-1的表达及其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活性(ADCC)和细胞毒效应的关系。方法 用微量比色法检测PBMC的ADCC指数和细胞毒指数的同时,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桥联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了PBMC表面细胞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CMAs)LFA-1和Mac-1表达。结果 30例正常人CD11、CD11b和CD18阳性PBMC百分率分别为:50.76±8.70、20.0±3.43和38.56±5.34,经检验,ADCC指数CD11a、CD11b和CD18阳性细胞率明显相关(P分别<0.001、0.01和0.05)。细胞毒指数也与之明显相关(P<0.05)。结论 CD11a、CD11b和CD18不仅可能参与细胞毒发生的过程,介导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在ADCC中,除特异性抗体的桥联作用外,可能有粘附分子的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