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22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观察四妙丸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7例湿疹患者给予四妙丸联合咪唑斯汀口服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瘙痒、局部皮疹等项目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总有效率为54.4%,治疗4周总有效率为84.2%,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四妙丸联合咪唑斯汀治疗皮炎湿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咪唑斯汀的双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咪唑斯汀的作用机理及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粉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慢性荨麻疹患者CC型趋化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粉尘螨过敏的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粉尘螨注射液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或单用咪唑斯汀治疗。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治疗前、后以及正常对照血清中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细胞因子(RANTES)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结果:两组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前血清RANTES和MCP-1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各自治疗后第16周末(P分别〈0.001和0.05)及正常对照(P均〈0.001);联合治疗组在治疗后第16周末的RANTES和MCP-1水平以及每周咪唑斯汀用量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单用咪唑斯汀组(P〈0.01)。结论:RANTES和MCP-1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可能与其使RANTES和MCP-1下调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皿治林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皿治林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机制。方法 研究对象为7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疗程结束后按临床疗效标准进行评定和统计。结果 76例患者经28天皿治林治疗后,暂时痊愈率为89%,总有效率100%。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皿治林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症状轻微,安全性较高。其治疗机制主要是皿治林具有独特的抗组胺和抗其他炎症介质的双重作用;同时可抑制活化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抑制炎性细胞的趋化作用,抑制变态反应时细胞间黏附性分子-1的释放,是一种强效、长效和高度选择性的H1受体拮抗剂。  相似文献   
15.
咪唑斯汀治疗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咪唑斯汀治疗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咪唑斯汀和安慰剂治疗,观察患者对冷刺激试验的风团反应和瘙痒程度,以及临床反应。结果:试验组患者冷刺激试验的风团反应、冷刺激试验复温20min时的瘙痒程度、遇冷空气或冷水后出现风团或瘙痒的程度与安慰剂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咪唑斯汀治疗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皿治林(咪畔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对12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应用皿治林10mg治疗,每日1次口服,第8天、第15天随访1次,共2次。结果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且优于对照组(P均〈0.05),临床观察期间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使用皿治林治疗慢性荨麻疹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analysis of the kinetics of a new antihistamine, mizolastine, in 18 healthy volunteers, from concentrations measured after an intravenous infusion and two different oral administrations: tablet and capsule. Two approache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se data: (i) a noncompartmental approach implemented in PHARM-NCA: (ii) a compartmental modeling approach implemented in a new S-PLUS library. NLS2, 5 which allows the estimation of variance parameters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kinetic parameters. For the compartmental modeling approach, two-compartment open models were used. According to the Akaike criterion, the best model describing the kinetics of mizolastine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was the zero-order absorption model. The kinetic parameters obtained with PHARM-NCA and NLS2 were similar. The estimated duration of absorption was greater for the tablets than for the capsules (with means equal to 1.13 hr and 0.84 hr respectively). After an intravenous infusion, the mean estimated clearance was 4.9 L/hr, the mean 2 -phase 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 was 89.6 L and the mean terminal half-life was 12.9 hr.  相似文献   
18.
19.
抗组胺药对体外培养皮肤组织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多种药物对体外培养皮肤组织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咪唑斯汀、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地塞米松、环孢素等药物和皮肤组织体外共培养,同时加入组胺、花生四烯酸等致炎刺激物,培养24h后逆转录PCR法测定上述药物作用后皮肤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MCP-3、活化后可调节的正常T细胞表达分泌的因子(RANTES)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等的mRNA表达;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白介素(IL)-4、IL-5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炎症递质的含量。结果:咪唑斯汀组中MCP-1基因的表达显著低于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组;MCP-3基因的表达显著低于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组;eotaxin和RANTES的表达显著低于氯雷他定组(P<0.05);培养上清液中的IL-4含量显著低于非索非那定组,IL-5的含量显著低于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组,TNF-α的含量显著低于氯雷他定组(P<0.05)。结论:比较不同的抗组胺药,咪唑斯汀显示有较强的抗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20.
咪唑斯汀抑制多形核白细胞白三烯LTB4合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咪唑斯汀的抗炎机制。方法:采用皮下植入0.5%花生四烯酸浸泡的海绵做为抗原刺激剂的方法。各组分别在植入前、后2h灌胃给药地塞米松(0.1mg/kg)、咪唑斯汀高剂量(0.3mg/kg)、咪唑斯汀低剂量(0.1mg/kg)、氯雷他定(0.3mg/kg),结合高效液相的分析方法,定量检测炎症关键产物——白三烯LTB4的生成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咪唑斯汀高剂量组有较强的抑制作用(P<0.01)、咪唑斯汀低剂量组显示出抑制作用(P<0.05)、而氯雷他定组无抑制作用(P>0.01)。结论:咪唑斯汀可有效抑制多形核白细胞合成LTB4,咪唑斯汀的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主要通过抑制5-脂氧合酶活性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