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694篇 |
免费 | 1155篇 |
国内免费 | 56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2篇 |
儿科学 | 199篇 |
妇产科学 | 142篇 |
基础医学 | 751篇 |
口腔科学 | 115篇 |
临床医学 | 2164篇 |
内科学 | 1599篇 |
皮肤病学 | 116篇 |
神经病学 | 1730篇 |
特种医学 | 80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1069篇 |
综合类 | 3135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一般理论 | 3篇 |
预防医学 | 712篇 |
眼科学 | 390篇 |
药学 | 2228篇 |
45篇 | |
中国医学 | 1119篇 |
肿瘤学 | 10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8篇 |
2023年 | 344篇 |
2022年 | 420篇 |
2021年 | 653篇 |
2020年 | 695篇 |
2019年 | 597篇 |
2018年 | 523篇 |
2017年 | 563篇 |
2016年 | 640篇 |
2015年 | 660篇 |
2014年 | 896篇 |
2013年 | 1265篇 |
2012年 | 855篇 |
2011年 | 895篇 |
2010年 | 842篇 |
2009年 | 642篇 |
2008年 | 623篇 |
2007年 | 771篇 |
2006年 | 707篇 |
2005年 | 650篇 |
2004年 | 575篇 |
2003年 | 472篇 |
2002年 | 421篇 |
2001年 | 421篇 |
2000年 | 349篇 |
1999年 | 268篇 |
1998年 | 230篇 |
1997年 | 177篇 |
1996年 | 127篇 |
1995年 | 102篇 |
1994年 | 102篇 |
1993年 | 112篇 |
1992年 | 102篇 |
1991年 | 133篇 |
1990年 | 75篇 |
1989年 | 50篇 |
1988年 | 39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34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31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7篇 |
1979年 | 16篇 |
1978年 | 9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4篇 |
197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三黄口服液对代谢综合征肥胖人群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名健康志愿者为参照,将100名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名)和安慰剂组(40名),分别予三黄口服液和安慰剂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变化。结果:与安慰剂组相比,治疗组(起效剂量为10 ml/人,黄连素浓度为0.16~0.22 mg/ml)除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外,腰围、体质量指数、腰臀围比值、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游离脂肪酸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腰围的增大,男性的糖代谢异常、高血压病、血脂紊乱及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均呈现增高趋势(P<0.01)。结论:三黄口服液可明显降低代谢综合征人群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程度,并能改善炎症状态,减轻致心血管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3例症状性子宫肌瘤,采用双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和栓塞治疗.随访资料完整,并对造影所见、治疗后反应、症状变化和肌瘤大小改变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造影表现为子宫动脉增粗、扭曲及肿瘤染色;治疗后(6.5±3.0)个月肌瘤由术前(8.7±1.2)cm缩小至(2.1±0.8)cm;贫血病例,血红蛋白由术前(79±13)g/L升至(137±19)g/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对控制症状、缩小肌瘤体积有显著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根据诱导化疗后肿瘤变化勾画靶区的方式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 年8 月至2013 年8 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57 例局部中鼻咽癌患者,行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诱导化疗前后鼻咽原发肿瘤范围(gross tumor volume,GTV )(包括咽后淋巴结)分别为GTVnx-pre 和GTVnx-post 。临床靶区(clinical tumor volume,CTV )CTVnx 1 为GTVnx-post 外扩10 mm范围,并包括 GTVnx-pre的区域。颈部淋巴结的靶区勾画与上述方法相似,分别命名为 GTVnd-pre、GTVnd-post 和CTVnd 1。CTV 2 为CTVnx 1及CTVnd 1 外扩 5 mm~10 mm范围及淋巴引流选择性预防照射范围。观察全组患者不良反应、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GTVnx-pre和GTVnx-post 平均体积分别为 63 .7 cm3和21 .8 cm3(P<0.01 );GTVnd-pre和GTVnd-post 平均体积分别为 21 .7 cm3和7.5 cm3(P<0.01 )。中位随访时间60 .0 个月,全组患者 5 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为86 .0%(49 /57 ),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istant metastasis free survival rate ,DMFS)为91 .2%(52 /57 ),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ocal recurrence survival rate ,LRFS)为93 .0%(53 /57 ),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93 .0%(53 /57 ),复发患者均为GTVnx-post 或GTVnd-post 内复发。结论:鼻咽癌4 个疗程诱导化疗后肿瘤体积明显缩小,按化疗后肿瘤勾画靶区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4.
环孢素A的血药浓度监测(HPLC)法的改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改进环孢素A(CsA)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方法。方法:全血经乙醚提取后,吹干,用甲醇、稀HCI定容,正己烷脱脂后进样。流动相为乙腈:水(100:20),色谱法为YWG-C184.6×150mm,检测波长为214nm。结果:CsA与CsD峰分离效果良好,最低检测限为5ng(信噪比是2.65),最低检测浓度为10μg·L-1。提取步骤少,方法简便、快捷。结论:本方法适用于临床器官移植中CsA的大量快速的样本测定。 相似文献
95.
李晓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4):82-85
目的 对血清降钙素原清除率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接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所选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包含恶化组患者40例、有效组患者40例,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全部接受血清降钙素原和血清降钙素原清除率检测,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接受临床治疗前,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恶化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有效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3、7 d,恶化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清除率水平显著高于有效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临床中采取动态观察重型颅脑损伤肺部感染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和血清降钙素原清除率,能够良好地预测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应该给予大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6.
为进一步验证经验药物骨痹骨的临床效果,将410例增生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110例对照组110例,开放组190例,采用双盲法进行对照观察。经1个疗程(4周)治疗,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药物反应几方面加以比较。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开放组均优于对照组;单项症疗效比较,在冬痛、压痛及功能活动等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病程不同者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有明显差异;不同程度的患者比较,中度 相似文献
97.
临界压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临界压是指维持上气道开放所需的最低气道内压,其反映上气道塌陷的程度,其遵循Starling—Resistor模型的数学原理,能用加压振荡技术(Forced oscillation technique,FOT)进行测定;提出了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治疗原则为:病因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98.
刘科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3):118-121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抽吸术与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治疗的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对象,根据住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观察组给予患者微创穿刺抽吸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总治愈效率和手术开展时间、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手术开展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治愈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75%(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意识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肢体障碍及肺部感染、伤口感染发生率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抽吸术在脑出血临床治疗中比开颅手术总治愈率高、安全性高、恢复快。 相似文献
99.
多肽、蛋白质药物的聚乳酸及其共聚物微球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以可生物降解的合成高分子材料-聚乳酸及其共聚物为载体的多肽,蛋白质药物微球的制备方法和影响因素。讨论了蛋白质在制备和释放过程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