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64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3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经脉理论与络脉理论是各自不同的理论,不能合并起来研究,经络研究就是因为选择了经脉和络脉不分的经络概念为研究对象,并误解为经络系统研究,实际是以经络取代经脉,以穴位连结线取代经脉循行线进行检测,抛弃经脉理论研究而陷入找经络系统形态结构及相关物质的研究误区,所以无法取得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活血通脉利水明目作用的中药散血明目片防治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并发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将家兔48只96眼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24眼。A健康空白组;B模型组;C血栓通组;D散血明目片组。采用激光光凝法建立兔RVO模型,分别于术后3,7,14,21d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动物,即刻摘取眼球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化法观察兔视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了RVO模型。D组与B组比较,视网膜组织中VEGF含量(21d时分别为0.442±0.034和0.583±0.056)和bFGF含量(21d时分别为0.419±0.040和0.514±0.056)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通脉利水明目之散血明目片能抑制视网膜面VEGF和bFGF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103.
伤寒、六经与方证,分看各自独立,合看又是一个整体。从疾病的角度思考伤寒,用证治的规律理解六经,以不同的层次把握方证。三者合一,凸显出中医临床诊疗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构建"循经移疮泄毒"治疗晚期癌肿方法的操作流程,并初步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晚期肝癌患者循足厥阴肝经在"膝关"腧穴下行部位实施移疮泄毒,采用ELECSYS电化学分光免疫法对移疮部位的渗出液和同期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等进行检测,并与非肝经所对应脏腑晚期癌肿患者的循肝经移疮泄毒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晚期肝癌患者循肝经移疮泄毒的发疱液中检出高于血清浓度的癌胚抗原(CEA)等物质。结论:采用"循经移疮泄毒"法,有助于癌肿毒性物质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在客观准确评价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基础上,观察手三阳经穴针刺与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上肢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36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手三阳经穴针刺(对照组)与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组)。以上肢表面肌电信号(sEMG)特征值、Fugl-Meyer功能评定表及Barthel ADL指数评价表评价各组治疗前后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EMG的峰值(MAX)、积分肌电值(IEMG)、Fugl-Meyer及Barthel ADL评分值均有提高,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比有明显提高。结论:手三阳经穴针刺可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经皮穴位电刺激亦为一种有效的临床康复治疗方法,可促进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重建。且临床中具有无创、无痛、操作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以“经筋-经脉-脏腑”理论为脉络,阐释视疲劳的发病机制、病理进程以及治疗,为临床治疗视疲劳提供新的诊疗思路。[方法] 通过整理医案,阅读相关古籍、文献,深入探讨“经筋-经脉-脏腑”理论在视疲劳发生、发展以及治疗中的应用。[结果] 视疲劳的基本病机在于结阻各部,所以将“通经调腑、消补共用”作为总治则,治疗过程中强调整体观念,注重疏通经筋郁结,畅通经脉气血,调整脏腑功能,根据疾病进展的程度不同,灵活调整“解结”“畅气血”“调功能”三方面的相关用药。本文所附病案,运用了本团队的经验方,体现了“通经调腑、消补共用”的核心要义,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 运用“经筋-经脉-脏腑”理论,从整体出发,抓住结阻经络关键点,遵循“通经调腑、消补共用”原则灵活用药,为治疗视疲劳提供了新思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7.
从胸痹的病因病机、胸痹与经络的关系(经络阻滞不通是胸痹形成的首要因素、经络不通使胸痹的病情加重)论述从经络调养平衡论治胸痹。指出:应用经络的调养法促进人体气血运行,调畅气机,消散瘀痹,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的理念治疗胸痹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胸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8.
关、阖、枢理论出自《黄帝内经》,对其理论内涵的解读历代分歧甚大。本文通过还原其出处经文《灵枢·根结》《素问·阴阳离合论》《素问·皮部论》的成篇背景,提出关、阖、枢应视为经、络、皮部联系系统的功能模式,其中阳经之气受天阳之气的影响而布散于表,开气门而与天气相通,主外之皮肉筋骨;阴经之气受水谷之气充养,回输腑脏。阴阳经又以关、阖、枢的形式气化相通,构成人身内之脏腑、外之皮肉筋骨与外界沟通之门户。《素问·皮部论》补充了内外邪气按三阴三阳关-阖-枢传变的模式,并为用调经刺络法治疗外经病和脏腑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观察“调任通督法”针刺治疗围绝经期潮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围绝经期潮热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组)和对照组(等待组)。治疗组取穴百会、印堂、神庭、关元、气海、中脘、阴郄、太溪、复溜、三阴交。针刺治疗每次持续30 min,每周2次,连续治疗6周。对照组为等待组,试验期间仅给予同针刺组相同的健康宣教,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3周、治疗第6周以及第10周随访评估其潮热频率和程度,以及更年期生活质量量表(Menopaus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Men-QoL)的变化情况,同时记录针刺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 ①潮热频率及潮热程度:在治疗后及随访时,针刺组较等待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与治疗前相比,针刺组第3周即出现了潮热频率明显下降的趋势(P < 0.01),治疗后以及随访期针刺组潮热频率及潮热程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1)。而等待组在各时间点潮热频率及潮热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 > 0.05)。②围绝经期生活质量量表:治疗后针刺组在Men-QoL总分、血管舒缩功能评分、社会心理、体能状况较等待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 < 0.01)。在随访期,针刺组在Men-QoL社会心理以及体能方面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 < 0.05)。两组Men-QoL性功能在治疗后及随访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与治疗前相比,在治疗后及随访期,针刺组Men-QoL总分、血管舒缩功能、社会心理、体能状况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 < 0.05),在Men-QoL性功能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等待组在Men-QoL总分及四个域方面均无明显改善,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调任通督法针刺治疗围绝经期潮热安全有效,且对围绝经期生活质量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结合强肝消脂饮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足三阴经穴位皮温的影响。方法将120例NASH患者随机分为4组:穴位埋线结合强肝消脂饮治疗组30例(A组),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对照组30例(B组),单用强肝消脂饮治疗组30例(C组),单用穴位埋线治疗组30例(D组),4组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4组患者肝功能(ALT、AST)、血脂(TC、TG)、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足三阴经穴位皮温。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A组ALT和AST均明显降低,肝功能和血脂均明显改善,且穴位埋线治疗后足三阴经穴位皮温有明显改善。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可通过提高足三阴经穴位皮温,调节经脉经气运行以达到治疗NASH患者的作用,为NASH经络病机认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