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0篇
  免费   588篇
  国内免费   236篇
耳鼻咽喉   32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467篇
口腔科学   798篇
临床医学   320篇
内科学   601篇
皮肤病学   58篇
神经病学   101篇
特种医学   1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922篇
综合类   760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647篇
眼科学   84篇
药学   601篇
  1篇
中国医学   611篇
肿瘤学   6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239篇
  2021年   527篇
  2020年   278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218篇
  2017年   235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334篇
  2013年   396篇
  2012年   310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7篇
  1972年   3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背景:药物缓释就是将小分子药物与高分子载体以物理或化学方法结合,在体内通过扩散、渗透等控制方式,将小分子药物以适当的浓度持续地释放出来,从而达到充分发挥药物功效的目的。 目的:总结药物缓释载体材料特征及其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方法:以“药物缓释、载体材料、生物降解、壳聚糖、聚乳酸、海藻酸钠”为中文关键词,以“Drug delivery,carrier material,biodegradable,chitosan,polylactic acid, sodium alginate”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数据库(1993-01/2010-11)相关文章。纳入高分子生物材料-药物缓释载体等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共入选31篇文章进入结果分析。 结果与结论:壳聚糖和聚乳酸是当前在药物缓释体系中应用较多的材料,它是将小分子药物与高分子载体以物理或化学方法结合, 以适当的浓度持续地释放出来,从而达到充分发挥药物功效的目的,较单一生物材料具有显著优越性,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目前很多研究仍处于实验阶段,还有一些问题有待于解决,如制剂质量方法不成熟,剂量较难控制,成本较高等。  相似文献   
992.
背景:印模尺寸的精确性与最终修复体的适合性密切相关。 目的:评价一步和两步硅橡胶印模技术法制取牙科模型的线性尺寸的精确性。 方法:模拟临床口腔环境中的温度和潮湿度,分别采用一步和两步硅橡胶印模技术法,制取标准口腔模型的印模各10个,灌制成超硬石膏模型,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每个模型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结果与结论:两种方法制取模型的测量值之间以及与标准模型的测量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步硅橡胶印模获得模型的测量值比一步硅橡胶印模更接近标准模型的测量值。  相似文献   
993.

Background/purpose

To assess the feasibility of intravenous 64-multi-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 (CT)-cholangiography of porcine livers with definition of the temporal window for optimal bile duct delineation.

Methods

Six healthy Landrace pigs, each weighing 28.97 ± 2.99 kg, underwent 64-multi-detector row CT-cholangiography. Each pig was infused with 50 ml of meglumine iotroxate continuously over a period of 20 min and, starting with the initiation of the infusion, 18 consecutive CT scans of the abdomen at 2-min intervals were acquired. All series were evaluated for bile duct visualization scores and maximum bile duct diameters as primary study goals and bile duct attenuation and liver enhancement as secondary study goals.

Results

Of the 16 analyzed biliary tract segments, maximum bile duct visualization scores ranged between 4.00 ± 0.00 and 2.83 ± 1.47. Time to maximum bile duct visualization scores ranged between 10 and 34 min. Average bile duct visualization scores for the 10- to 34-min interval ranged between 3.99 ± 0.05 and 2.78 ± 0.10. Maximum bile duct diameters ranged between 6.47 ± 1.05 and 2.65 ± 2.23 mm. Time to maximum bile duct diameters ranged between 24 and 34 min. Average bile duct diameters for the 10- to 34-min interval ranged between 6.00 ± 0.38 and 2.40 ± 0.13 mm.

Conclusions

Intravenous 64-multi-detector row CT-cholangiography of non-diseased porcine liver is feasible, with the best bile duct delineation acquired between 10 and 34 min after initiation of the contrast agent infusion.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Genex人工骨作椎体成形材料与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采用Genex人工骨作椎体成形材料与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胸腰椎骨折22例通过影像学检查与ASIA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以骨折椎体为中心摄侧位X线片,显示椎体高度恢复未丢失,椎体骨组织密度接近正常。CT扫描发现椎体内骨缺损完全消失,骨缺损区已为正常骨组织。椎体前后缘高度及Cobb角,手术前与手术后及随访期测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神经功能均有1~2级的恢复。结论:Genex人工骨作为成形材料进行椎体成形术,生物相容性好,骨诱导能力强,无并发症,椎体高度及Cobb角丢失少。  相似文献   
995.
Cortisomol根管糊剂根充术后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Cortisomol根管糊剂根充术后反应并与-临床最常用的氧化锌丁香油酚糊剂(ZOE)相比较。方法:门诊就诊的根充术适应证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Cortisomol组)112例(126颗)和对照组(ZOE组)68例(72颗)。常规根管预备、根管消毒后,分别用Cortisomol糊剂和氧化锌丁香油酚糊剂进行根管充填术,观察术后的反应。结果:实验组治疗后31.7%患牙未出现疼痛,累计80.2%患牙2天内完全止痛,累计97.6%患牙4天内完全止痛;对照组治疗后12.5%患牙未出现疼痛,累计43.1%患牙2天内完全止痛,累计80.6%患牙4天内完全止痛。根充后疼痛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Cortisomol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根管充填剂。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将可吸收材料聚-D,L-乳酸(PDLLA)制成腰椎间融合器,通过临床应用研究,观察并评估其临床效果,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为进一步加以改进和临床应用提供基础。方法将可吸收腰椎椎间融合器应用于腰椎疾病患者的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术后随访6月,行VAS评分、JOA评分、X线及CT三维重建观察患者症状改善、局部反应、并发症、植骨融合率、神经功能改善、椎间植骨融合情况可吸收椎间融合器(Lumbar Absorbable Design Fu-sion Cage LADFC)的降解情况,评估腰椎可吸收椎间融合器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月,术后无明显局部反应;植骨融合率3个月为92.3%,6个月为100%;可吸收椎间融合器的CT值术后1周与术后3月及与术后6相比无显著性差异;VAS评分、JOA评分结果均显示术后6月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临床评估良好。结论可吸收椎间融合器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能够较好的缓解患者的症状;具有良好的植骨融合率,对植骨融合无明显的负面影响,能够逐步降解、吸收,被骨组织替代,但所需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索将纳米羟基磷灰石(n-HA)/硫酸钙与半水硫酸钙(2CaSO4·H2O,CSH)组合构建一种新型的人工骨材料,研究其降解速度、理化特性及物质的变化过程,并对该变化与构建人工骨材料的成骨活性的相互作用及关系进行分析。方法模拟人体体液SBF9#浸泡液,将5组样品进行浸泡测试;5组分别是:n-HA、CSH、CSH/10wt%HA、CSH/20wt%HA和CSH/40wt%HA,测定钙磷元素释放速率、失重率及CSH/HA变化并对复合人工骨材料表面形态作扫描电镜观察和XRD分析。结果体外浸泡后,n-HA在24h内质量失重50%,24h后基本稳定;CSH外形及失重变化稳定,但2周后仅剩余少量,到17天时完全降解;3组复合材料质量失重及外形变化不大。5组在浸泡后24h内均有Ca释放,但n-HA组的Ca释放低于其他4组,各组均有P元素释出,但随时间逐渐减少。XRD结果分析:复合人工骨材料浸泡中的峰值下降,HA峰值强度增高。电镜观察到浸泡后复合材料形成新的晶体形态。结论本研究将硫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2种材料复合,其主要成分存在相互作用,在模拟人体体液浸泡的环境下出现表面Ca、P元素的释放-吸附动态过程并新生磷灰石层,材料的降解速度可通过调节成分配比而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998.
四逆散镇静催眠作用的物质基础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越峰  苏云明  李廷利  严兴科 《中草药》2012,43(7):1361-1365
目的初步确认四逆散镇静催眠作用的活性物质,为揭示其镇静催眠作用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方法分析四逆散ig给药后大鼠血中及脑脊液中移行成分,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体积流量0.8 mL/min,柱温28℃,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磷酸水(pH值为3),梯度洗脱(10%~90%A),分析时间为140 min。结果 4种成分辛弗林、芍药苷、柴胡皂苷C、甘草次酸均可使脑脊液中内源性物质5-羟色胺(5-HT)峰面积大于空白脑脊液中峰面积,但作用不如四逆散冻干粉整方强,且混合物组(辛弗林-芍药苷-柴胡皂苷C-甘草次酸)脑脊液中5-HT峰面积是四逆散冻干粉组的3.2倍;在延长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时间方面,辛弗林、芍药苷、柴胡皂苷C、甘草次酸及其混合物和四逆散冻干粉组作用强于对照组,且混合物组优于四逆散冻干粉组。结论通过四逆散冻干粉血和脑脊液中移行成分分析及四逆散冻干粉对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时间影响的药效研究,初步确认了四逆散冻干粉的活性物质是血清中四逆散冻干粉的移行成分辛弗林、芍药苷、柴胡皂苷C及甘草次酸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999.
繁缕属植物抗病毒活性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马利华  陈斌  谢东浩  贾晓斌 《中草药》2012,43(4):799-805
繁缕属植物全世界约有120种,是重要的植物资源。近年来因其明确的抗菌、抗病毒活性逐渐成为科研领域的研究热点。繁缕属植物富含黄酮、环肽、酚酸、挥发油、皂苷等多种化学成分,研究表明繁缕多糖及其黄酮碳苷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活性。然而,其抗病毒物质基础研究尚不完善,作用机制不明确,以致于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在总结繁缕属植物各种化学成分研究概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繁缕属植物抗病毒作用与其化学成分的相关性,指出繁缕属植物抗病毒活性物质基础可能是由多种成分按照一定比例共同作用的结果,最终提出基于"组分结构理论"的繁缕属植物抗病毒活性物质基础的研究思路,为开发抗病毒新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雷公藤有效部位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振  刘志宏  宋洪涛 《中草药》2012,43(2):408-412
从药效物质基础、提取纯化工艺等方面,对雷公藤有效部位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进行综述。雷公藤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其有效部位主要包括二萜类、生物碱类和三萜类,其中很多成分既是抗炎免疫抑制的有效成分,又是毒性成分。文献报道及市售制剂存在提取纯化工艺不一致、工艺指标选择不够全面、使用毒性大的限制级有机溶剂等问题,造成不同制剂质量和疗效差别很大。有必要引入谱效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雷公藤进行更深入研究,建立一种安全、有效的提取纯化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