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55篇
  免费   1090篇
  国内免费   627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190篇
妇产科学   121篇
基础医学   1465篇
口腔科学   61篇
临床医学   1108篇
内科学   1801篇
皮肤病学   135篇
神经病学   560篇
特种医学   3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505篇
综合类   2723篇
预防医学   1666篇
眼科学   164篇
药学   3031篇
  5篇
中国医学   1529篇
肿瘤学   252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295篇
  2021年   495篇
  2020年   367篇
  2019年   339篇
  2018年   324篇
  2017年   464篇
  2016年   479篇
  2015年   424篇
  2014年   675篇
  2013年   1076篇
  2012年   678篇
  2011年   800篇
  2010年   641篇
  2009年   578篇
  2008年   663篇
  2007年   675篇
  2006年   677篇
  2005年   591篇
  2004年   541篇
  2003年   504篇
  2002年   398篇
  2001年   423篇
  2000年   384篇
  1999年   309篇
  1998年   299篇
  1997年   257篇
  1996年   290篇
  1995年   275篇
  1994年   230篇
  1993年   218篇
  1992年   172篇
  1991年   154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116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74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79篇
  1984年   54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18篇
  1976年   21篇
  197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采用异丙肾上腺素造成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 ,观察葛根素对大鼠心电图、血清磷酸肌酸激酶 (CPK)、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 (MDA)的影响。发现葛根素可对抗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心肌缺血大鼠的心电图ST段的异常升高 ,使血清CPK降低 ,并可增加心肌组织SOD的活力 ,减少MDA生成。提示 :葛根素对大鼠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2.
肉苁蓉总苷对阿霉素所致小鼠心肌毒性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肉苁蓉总苷(GCs)对阿霉素(Dox)所致小鼠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NIH小鼠一次腹腔注射Dox(17.5mg/kg)造成急性心肌损伤模型,测定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硒-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Se-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活性。电镜检查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腹腔注射Dox 48h后可致小鼠心肌明显损害,心肌SOD及Se-GSH-Px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血清中CPK的活性增强,同时出现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损伤。GCs(62.5、125.0、250.0mg/kg)能增加心肌SOD、Se-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减少CPK释放,减轻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结论:肉苁蓉总苷对阿霉素所致心肌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保护心肌SOD及Se-GSH-Px活性及其清除自由基,防止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Ec)的自分泌和旁分泌对受损EC的影响。方法 将正常EC条件培养基、联胺诱导EC的条件培养基分别作用于正常EC和受损EC,检测其总抗氧化能力、CD106及SOD的表达。结果 联胺诱导EC条件培养基对损伤EC的总抗氧化能力有上调作用,对黏附分子CD106的表达有下调作用。而对SOD的表达无明显作用。结论 EC受到联胺脂质过氧化损伤时,其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能上调损伤EC的总抗氧化能力,下调EC黏附分子CD106的表达,这种调节作用可能是EC自身抗外来伤害的调节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在消化性溃疡(PU)治疗前后变化,以探索其对PU发病和愈合作用。方法:用SUN法和于树玉法分别测定PU患者血及组织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 ZnSOD)活性和LPO含量。结果:180例十二指肠溃疡(DU)和42例胃溃疡(GU)患者粘膜和红细胞中Cu ZnSOD活性比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0.001)。136例DU组织及血中和15例GU组织中LPO含量比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0.001)。用呋喃唑酮、雷尼替丁和洛赛克分别治疗50、20和24例DU患者两周后组织中Cu ZnSOD活性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0.001)。组织中LPO含量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5~0.001)。组织和红细胞中Cu ZnSOD活性从活动期→愈合期→瘢痕期逐渐升高,而LPO含量则逐渐降低。结论:粘膜组织中Cu ZnSOD活性和LPO含量升降与消化性溃疡的愈合和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5.
苏子油对大鼠血脂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报告了苏子油对大鼠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红细胞变形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及HDL-C/TC的影响。实验共分三组,猪油组、苏子油组、基础饲料组,前二组均为高脂饲料。试验期78天。结果显示:苏子油组血TC值在试验后30天即显著低于猪油组(P<0.05)。试验期末,苏子油组的TC、TG、LDL-C均显著低于猪油组(P<0.05),TG值还低于基础饲料组(P<0.05),而HDL-C/TC则显著高于猪油组;HDL-C三组差别不明显(P>0.05);血小板聚集率基础饲料组和苏子油组差别无意义(P>0.05);但红细胞变形指数以基础饲料组最低,苏子油组其次,猪油组最高,后两组差别无意义(P>0.05)。提示富含α-亚麻酸的苏子油具有良好的预防和降低血脂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06.
硒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生长的抑制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硒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的影响。方法;在诱癌过程中,大鼠分别投予含0.2,1.0,3.0×10^-6硒的饲料,检测血,肝组织LPO,GSH-PX活性,观察诱癌率及癌结节面积。结果:补Se后对诱癌率无显著影响,但补充3.0×1-0^-6Se可使癌结节面积显著减少。补Se可显著地减轻诱癌早期血和肝组织中LPO的形成及诱癌过程中血和肝组织中GSH-PX活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107.
正常妊娠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血清脂质的过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脂质过氧化作用在正常妊娠时的生理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时的致病机制。方法 应用美国CIBA 5 6 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 72 2分光光度计对正常孕妇 178例、妊高征孕妇 2 4 6例、正常晚期孕妇 178例和正常未孕妇女 6 2例 (对照组 )的血清中SOD ,LPO ,NO及总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比较。结果 正常妊娠晚期的SOD活性及LPO水平高于非妊娠妇女 (P <0 .0 5 ) ,妊高征患者中脂质过氧化物水平显著高于同期正常妊娠水平 (P <0 .0 5 ) ,而且随病情严重程度而升高。妊高征患者NO水平低于正常妊娠妇女 (P <0 .0 5 )。NO水平随妊高征病情进展而逐渐降低。结论 SOD ,LPO ,NO的合成、释放在妊高征的病理变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8.
报道52例高血压病人服降压药双氢克尿噻、心得安、复方降压片和硝苯啶1~2月后血脂的变化,结果显示,双克(25~50mg/日)对血脂的主要影响是升高TG,加用心得安(30mg/日)后,TG升高幅度更大;TC有上升趋势,HDL-C变化较小。复降片(3片/日)对血脂的影响较大。不仅TG明显升高、TC也有明显升高,而HDL-C则有显著下降、HDL-C/TC比值下降也十分显著。硝苯啶(30mg/日)对血脂也产生不利影响,血TG浓度上升,TC浓度增加,而HDL-C变化不大。这种变化已被看作为对长期接受这些药物治疗的病人外加了一个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9.
Summary. Superoxide dismutase-like activity (SOD-like), isoenzyme lactate dehydrogenase-C4 (LDH-C4) and NADH-diaphorase activities in spermatozoa have been investigated from 58 normozoospermic and 27 oligozoospermic men. Significantly higher SOD-like, LDH-C4 and diaphorase activities ( P <0.01, P <0.005 and P <0.0001, respectively) were detected in spermatozoa from oligozoospermic men, compared to the activities found in normozoospermic samples. SOD-like activity (mean±SE) in oligozoospermic samples amounted to 8.3±1.6 U 10−8 spermatozoa, while in spermatozoa in normozoospermic men with a sperm concentration above 20 million of spermatozoa per ml amounted to 4.2±0.5 U 10−8. There was a clos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OD-like activity and biochemical indicators of the presence of residual cytoplasm i.e. isoenzyme LDH-C4 and NADH-diaphorase (r = 0.53 and r = 0.66 in normozoospermic and r = 0.63 and r = 0.54 in oligozoospermic men, respectively).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D-like activity and experimentally-induced lipid peroxidation was detected in 54 infertile men (r = 0.30; P <0.05).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 higher level of superoxide dismutase-like activity may reflect a defect in the development or maturation of spermatozoa and, thereby, a decreased fertility potential. Hence, determination of SOD-like activity may give information on the state of maturity of human spermatozoa, while its role in the antioxidative protection remains to be determined.  相似文献   
110.
我们用药掺食法培养吗啡依赖大鼠模型,研究了吗啡依赖大鼠肝线粒体自由基损伤及其结构与功能的变化。结果发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升高;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心磷脂含量和膜流动性都明显降低。这表明吗啡依赖大鼠肝线粒体自由基清除能力降低,导致自由基损伤增加,并进一步影响到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这种改变可能在吗啡诱导的肝损伤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