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855篇 |
免费 | 694篇 |
国内免费 | 56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5篇 |
儿科学 | 34篇 |
妇产科学 | 19篇 |
基础医学 | 792篇 |
口腔科学 | 309篇 |
临床医学 | 1286篇 |
内科学 | 177篇 |
皮肤病学 | 16篇 |
神经病学 | 385篇 |
特种医学 | 663篇 |
外科学 | 3344篇 |
综合类 | 2192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236篇 |
眼科学 | 616篇 |
药学 | 542篇 |
11篇 | |
中国医学 | 1391篇 |
肿瘤学 | 8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169篇 |
2022年 | 302篇 |
2021年 | 383篇 |
2020年 | 434篇 |
2019年 | 260篇 |
2018年 | 284篇 |
2017年 | 338篇 |
2016年 | 376篇 |
2015年 | 368篇 |
2014年 | 942篇 |
2013年 | 835篇 |
2012年 | 776篇 |
2011年 | 768篇 |
2010年 | 669篇 |
2009年 | 506篇 |
2008年 | 487篇 |
2007年 | 551篇 |
2006年 | 457篇 |
2005年 | 400篇 |
2004年 | 354篇 |
2003年 | 344篇 |
2002年 | 315篇 |
2001年 | 258篇 |
2000年 | 217篇 |
1999年 | 202篇 |
1998年 | 149篇 |
1997年 | 130篇 |
1996年 | 120篇 |
1995年 | 93篇 |
1994年 | 89篇 |
1993年 | 75篇 |
1992年 | 68篇 |
1991年 | 44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47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29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25篇 |
1981年 | 16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12篇 |
1978年 | 11篇 |
1977年 | 12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目的:探讨CT引导经腹穿刺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5例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经CT或MRI检查证实的患者在CT下摘除髓核。用压腹定位器推开肠管,CT扫描明确靶椎间盘及周围各组织结构的解剖位置及相互关系,模拟画出最安全有效的路线,测出与人体各解剖平面的角度,将工作套管置入靶椎间盘中心,逐步施行手术。术后靶椎间盘扫描及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复查随访。结果:75例患者均成功摘除髓核组织和/或突出物,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或明显改善;3个月至12个月复查68例,症状和体征显效62例(占92%),有效6例(占8%),总有效率为100%;CT检查突出物完全消失58例(占87.9%),明显缩小10例(占12.1%)。结论:CT引导经腹穿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且简便、安全、创伤小。 相似文献
43.
椎间盘钙化是成人常见脊柱疾病,而在青少年中较为罕见[1-2].青少年椎间盘钙化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主要表现为颈部、背部和上肢疼痛及斜颈等,也有一些无症状患者在常规体检中被发现,通常预后良好.目前,对于症状性青少年椎间盘钙化是采用非手术治疗还是积极手术治疗仍有争议.有研究[3-5]显示,青少年椎间盘钙化经非手术治疗大多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出现复发或进展.因此,有必要通过长期随访研究来明确青少年椎间盘钙化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本研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并结合本院收治的1例青少年椎间盘钙化自发性恢复患者的诊疗过程,探讨青少年椎间盘钙化的可能病因、诊疗方案及其引发的严重神经系统症状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急性期绝对卧硬板床做牵引治疗(以骨盆牵引法为主);慢性期注意劳逸结合及腰部活动幅度,红外线照射以活血消肿;康复期注意腰肌、背阔肌功能锻炼。结果42例病人中急性期绝对卧硬板床结合牵引治疗〉60d者10例,随访6个月治愈率达100%,绝对卧床41-60d有7例,治愈6例(86%);绝对卧床21~40d有14例,治愈10例(71%);绝对卧床〈20d有11例,治愈5例(45%),6例暂时症状消失或疼痛减轻,复发经久不能根治。结论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经绝对卧硬板床结合牵引治疗足够的时间,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5.
转染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对兔髓核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夏玉军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3,39(2):140-141
①目的探讨转染转化生长因子β1(hTGF-β1)基因对兔髓核细胞凋亡的影响,为活化椎间盘细胞功能、预防椎间盘组织退变提供依据.②方法取成年新西兰大白兔5只,将外源性hTGF-β1基因直接注射于L3~4 椎间隙,以注射同样剂量磷酸缓冲液的L4~5作为实验对照.术后3周取出相应椎间盘组织,利用TUNEL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髓核细胞凋亡情况.应用Vidas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免疫阳性细胞半定量分析.③结果注射hTGF-β1基因的椎间盘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测得OPTDM值分别为0.002±0.001、0.159±0.041,二者差异有显著性(t=27.83, P<0.01).④结论转染hTGF-β1基因可以明显减少兔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6.
目的了解护士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问卷式调查230名护士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情况。结果护士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患率为17.83%;年龄越大护士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越高;干部科室的护士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高于普通科室。结论护士应重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卧床患者多的科室更应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47.
聚乙烯醇水凝胶髓核的生物力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一种新型水凝胶人工髓核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研究,为将来临床开展人工髓核置换手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7具新鲜标本的L_(4-5)脊柱功能单元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在轴向压缩、前屈后伸和左右侧弯等运动工况下,观察正常椎间盘、髓核摘除以及人工髓核植入3种状态下椎间盘高度、应变和位移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椎间盘相比较,髓核摘除后椎间盘的高度和刚度降低,应变和位移加大(P<0.05)。而人工髓核植入后各项指标恢复正常(P>0.05)。结论 这种新型水凝胶人工髓核置换可纠正髓核摘除后的生物力学紊乱,有望进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社区内就诊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临床资料,以便更好地指导社区医疗临床。方法:对在广西南宁市五所社区门诊的240例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组240例患者中,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发病年龄多集中在40~59岁之间,职业以非体力劳动者为主,长期慢性积累性劳损、腰部外伤史是发病的主要因素,病程较短但容易复发。结论:社区内就诊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有不同于住院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49.
探讨螺旋CT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日间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日间病房住院的13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引导下射频联合臭氧消融治疗日间手术。收集手术时间,术毕至出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月、3月的疼痛数字评分(NR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改良 Macnab评级和手术相关并发症,并进行术前与术后的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在螺旋CT引导下穿刺成功率为100%,并在手术当日出院,平均手术时间为(35.55±10.44)min,平均术毕至出院时间为(58.36±25.26) min,平均总住院时间为(453.91±27.18)min。术后1、3月的NR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术前;术后1、3月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有效率分别为86.13%、89.05%。所有患者均未有穿刺或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螺旋CT引导下射频联合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日间手术是可行的,其可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日常功能障碍、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自噬在张力诱导终板软骨细胞退变过程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 取10只清洁级SD大鼠腰椎终板软骨进行细胞培养。对P1代终板软骨细胞分别加载间歇循环张力(10%伸长率,0.5 Hz)0 h、3 h、12 h、24 h、48 h。以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实时PCR与蛋白印迹法检测软骨标志基因Ⅱ型胶原、转录因子SOX-9及蛋白多糖转录因子、Beclin-1和LC3基因表达的变化,以单丹磺酰戊二胺染色观察自噬小体。MTT(3-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染色)法检测3-甲基腺嘌呤(自噬抑制剂)刺激前后的细胞存活率。结果 间歇循环张力诱导后0 h组与3 h组为正常终板软骨细胞形态,呈多角形;12 h组略呈不规则形;24 h组和48 h组呈梭形改变。实时PCR显示24 h组和48 h组中Ⅱ型胶原、转录因子SOX-9及蛋白多糖的表达量降低;自噬相关基因LC3和Beclin-1表达量呈时间依赖性增加。单丹磺酰戊二胺染色显示24 h组和48 h组自噬发生率呈时间依赖性增加。MTT结果显示细胞存活率呈降低趋势;添加3-甲基腺嘌呤刺激后细胞活性减弱、存活率降低。结论 间歇循环张力刺激下终板软骨细胞表型逐渐丧失;自噬相关基因LC3与Beclin-1表达明显上调,但细胞活性降低;抑制自噬水平可降低细胞存活率,提示自噬参与了间歇循环张力诱导的终板软骨细胞退变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