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19例恶性间皮瘤细针穿刺活检及细胞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穿刺腹膜恶性间皮瘤的组织形态及细胞学特点。方法 对19例腹膜恶性间皮瘤穿刺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形态学、细胞学、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本组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34~76岁,平均58.1岁。19例穿刺标本组织学证实为10例腺管乳头状型、3例未分化型、1例印戒细胞型、1例小细胞型、2例低度恶性囊状细胞型和2例纤维母细胞型。细胞学涂片16例呈阳性,3例呈阴性。肿瘤细胞对Keratin、Vimentin、EMA及抗间皮细胞抗原均呈阳性表达。19例CI染色均有不同程度阳性改变,而对HCI染色则呈阴性。结论 结合临床表现,对B超引导下穿刺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细胞学、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等观察能够准确诊断腹膜恶性间皮瘤。  相似文献   
42.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parity and age on histomorphology of the pelvic floor muscles in female cadavers of reproductive age and to find out whether there is evidence of myogenic or neurogenic muscle injury. In a cross-sectional study 45 premenopausal unfixed and fresh female cadavers were studied. Four groups were defined: nulliparous and parous women under the age of 40 and over 40 years of age. The pelvic floor was biopsied at six standardized locations. For evaluation of the quantitative parameters and fiber type identification, actomyosin ATPase at pH 9.4 was used. For histomorphological evaluation, sections were stained with hematoxylin/eosin, van Gieson, and Gomori trichrome. The circumference of type I fibers is significantly larger in nulliparous women younger than 40 years compared to nulliparae older than 40 years. Comparing these groups, the form factor of type II fibers also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presenting a more circular cell form. Compared to nulliparae, vaginal delivery led to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regarding the presence of centrally located nuclei, fibrosis, and variation in fiber diameter. In nulliparous women, these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also found with increasing age. In women with a history of vaginal delivery, no further increase in these characteristics could be detected with increasing age. Comparing the three different biopsy sites, all three changes were more pronounced in the ventral part.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grouped fiber atrophy, small angulated fibers, or type grouping in any of the biopsy specimens. Aging and vaginal childbirth lead to histo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pelvic floor muscle that are consistent with changes of myogenic origin. Evidence of neurogenic damage could not be demonstrated. Neurourol. Urodynam. 17:197–205, 1998. © 1998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43.
目的与方法 用HE染色和甲苯胺蓝特殊染色研究胎儿十二指肠壁肥大细胞 (MC)的分布、发育规律、异质性。结果  16周时 ,在胎儿十二指肠粘膜下层、肌层间结缔组织中偶见结缔组织型(CTMC) ,而粘膜型肥大细胞 (MMC)出现在 18周。TB染色 ,幼稚的MC颗粒呈淡紫色 ;分化成熟的MC呈紫色。某些MC自 2 2周开始呈活化状态 ,MC表面界限不清 ,有脱颗粒现象。结论 胎儿十二指肠MC有MMC和CTMC ,两者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44.
反义TGF-β1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罗梅  姬永忠 《中国美容医学》2004,13(1):18-21,C002
目的:探讨反义TGF-β1脱氧寡核苷酸对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伤口愈合中瘢痕生成的抑制作用,研究局部使用反义。TGF-β1的有效给药途径。方法: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0只,建立兔耳腹侧面增生性瘢痕模型。采用组织形态学的方法对比研究反义TGF-β1在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影响,并用原位杂交法技术检测兔耳增生块内TGF-β1 mRNA、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mRNA、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Ⅲ)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兔左耳增生性瘢痕局部注射反义TGF-β1后,按时间段取材,HE和Masgon染色显示真皮层变薄,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胶原排列趋于一致。增生块的相对增生高度低于对照组。原位杂交显示TGF-β1 mRNA、collagenⅠmRNA、collagenⅢ mRNA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降低。结论:反义TGF-β1能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增殖过程,使瘢痕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局部注射裸DNA治疗瘢痕的给药途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番泻叶提取物对 BALB/c 小鼠胃肠运动及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以建立动物模型,获取实验组小鼠的胃肠道组织,为从中分离出番泻叶在动物肠道中的作用蛋白及阐明番泻叶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应用番泻叶提取物经不同途径给药致小鼠腹泻、胃肠推进运动试验和胃肠运动 X 线分析来观察其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光镜下观察连续、递增剂量灌胃小鼠3h,3、4、6和10周后胃、小肠和结肠组织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6周时其小肠和结肠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0.3ml 番泻叶提取液灌胃后,小鼠均可在1~1.5h 出现腹泻,皮下注射0.8 ml 番泻叶提取物后观察8h 无腹泻。胃肠推进运动试验显示0.3 ml 提取液灌胃能显著增加小鼠的胃肠运动(P<0.05),胃肠运动 X 线分析显示灌胃0.4 ml 提取液可明显缩短钡剂在胃肠道内的传递时间。光镜下见灌胃小鼠各时期胃肠道粘膜无明显改变。透射电镜观察6周时小肠粘膜上皮细胞散在变性坏死,固有层内巨噬细胞增多,内含较多吞噬颗粒。结肠上皮较多变性坏死细胞,平滑肌细胞变性。结论:番泻叶提取物主要经消化道进入后起作用,作用于胃肠道组织,促进胃肠运动增强,分泌增加。长期灌胃番泻叶提取物可引起小肠和结肠粘膜上皮的损害。  相似文献   
46.
补骨合剂促进口腔种植体骨性结合的组织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观察补骨合剂对口腔骨内种植体骨性结合的组织形态学指标的影响 ,探讨补骨合剂促进骨性结合的作用机理。方法 :成年杂种犬20只 ,拔除左侧下颌第二、三、四前磨牙 ,3个月后植入CDIC种植体3枚,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每日予补骨合剂1ml/kg灌胃 ,分别于术后1、2、4、8、12周取出标本行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 ,观察种植体 -骨界面骨性结合情况。结果:实验组第1周成骨细胞指数和骨矿化沉积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第2、12周实验组骨融合指数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 ;第2周实验组骨缺损面积显著减少(P<0.05)。结论 :补骨合剂可以促进口腔骨内种植体骨性结合,①可增加早期成骨细胞的数量与活性 ,促进骨基质的合成 ;②提高早期骨矿化沉积速率 ,促进钙磷酸盐的沉积  相似文献   
47.
颌骨和股骨是基础研究中常用的构建骨缺损或植入种植体的部位。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颌骨和股骨二者在胚胎发育及生长、组织形态学结构以及骨代谢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文献复习结果表明与股骨相比,颌骨的骨膜内成骨方式可能具有更优的成骨能力,同时其内的干细胞增殖能力更强,成骨分化能力更好;但颌骨组织结构的规律性欠佳,成骨细胞成骨矿化能力稍弱,免疫细胞对细胞因子更敏感,这些可能是导致动物实验中颌骨与股骨种植体骨结合存在差异的原因,但其具体机制尚未阐明。  相似文献   
48.
目的:在实验性牙槽骨吸收动物模型基础上,研究唑来磷酸局部应用对实验性牙槽骨吸收的影响,旨在找出一种效果理想的防治牙槽骨吸收的局部应用药物,为其局部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一组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组为实验组,分别为造模对照组、唑来磷酸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治疗组(0.8mg/mL,1.0mg/mL和1.2mg/mL);实验组均采用牙周翻瓣术建立牙槽骨吸收模型,治疗组在翻瓣局部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唑来磷酸药物。所有大鼠在给药21天后处死,取牙体牙周组织标本,进行X线片拍摄、常规病理切片观察。结果: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牙槽骨吸收程度明显低于造模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槽骨病理切片显示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破骨细胞数量均较造模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且骨小梁面积均优于造模对照组(P<0.05)。结论:唑来磷酸局部应用对牙周翻瓣术诱导的牙槽骨吸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年龄阶段新西兰大白兔髂软骨组织学形态异同。方法:选取1月龄、3月龄、4月龄、6月龄、12月龄的新西兰大白兔各3只。取其髂软骨及少量软骨下骨做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及I型、II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同时取1月龄、3月龄和12月龄组膝关节股骨滑车软骨做相同染色用于对比。结果:①幼年期(1月龄),髂软骨全部由透明软骨组成,随着年龄的增长,4月龄部分表层软骨细胞逐渐肥大、骨化,至成年期全层软骨细胞几乎完全骨化。甲苯胺蓝染色、II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均显示由幼年时的阳性逐渐减弱为成年时的弱阳性。I型胶原只在骨化区、软骨下骨及肌腱部位着色阳性。②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细胞密度逐渐下降,软骨层厚度逐渐变薄。细胞肥大及骨化发生在钙化层。结论:家兔幼年期髂软骨类似关节透明软骨,随着年龄增长髂软骨细胞逐渐肥大、骨化,至成年期仍有少量透明软骨细胞特有的II型胶原蛋白及蛋白多糖的合成。  相似文献   
50.
紫草油剂促进兔创面修复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通过观察创面修复过程中创面的组织学变化、创面愈合率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探讨紫草油剂促进创面愈合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新西兰白兔制作皮肤创面模型,分为紫草油剂组和凡士林组,分别用紫草油剂和凡士林进行创面治疗。观察创面修复不同时期创面愈合率、组织形态学、电镜下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bFGF的表达。结果:紫草油剂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凡士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草油剂组创面组织的成纤维细胞、胶原和毛细血管数较凡士林组明显增多。bFGF的表达在创面修复的各个时期均明显高于凡士林组。两组创面组织的灰度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创面愈合率与创面组织中bFGF的表达呈平行关系。在创面修复的不同阶段,作为内参的β-actin都有表达且无明显变化。结论:紫草油剂可能是通过提高创面组织bFGF的表达,从而促进创面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