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1篇 |
免费 | 67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3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38篇 |
临床医学 | 151篇 |
内科学 | 34篇 |
皮肤病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11篇 |
特种医学 | 93篇 |
外科学 | 100篇 |
综合类 | 141篇 |
预防医学 | 29篇 |
药学 | 32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45篇 |
肿瘤学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35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37篇 |
2011年 | 58篇 |
2010年 | 36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背景:长骨节段性骨缺损修复重建方法众多,各有优缺点,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仍是一个未完美解决的骨科难题。
目的:综述近年国内外长骨节段性缺损的修复重建进展研究。
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年1月至2012年12月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有关长骨节段性缺损修复重建的文章,英文检索词“bone defect, long bone reconstruction, tissue engineering of bone,scaffolds,bone reconstruction,bone graft,bone tumor; tumor resection,musculoskeletal tumors,regeneration,autografts”;中文检索词“大段,骨缺损,骨肿瘤,软组织肿瘤,瘤段切除,组织工程,骨移植”。共检索到104篇相关文献,纳入52篇文献进一步研究。
结果与结论:传统长骨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方法包括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骨延长、人工假体置换等。研制适用于儿童保肢需要,符合儿童生长发育特点的假体成为儿童保肢的一个挑战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研制出可以不断延长的假体,用于儿童骨肿瘤的保肢重建。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各种人工骨,尤其是骨组织工程和基因治疗在骨缺损修复中的逐步应用将进一步提高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2.
目的构建较高仿真度的6岁儿童乘员下肢有限元模型,验证6岁儿童乘员膝关节的有效性;分析在前碰撞载荷下生长板对儿童膝关节的生物力学响应及损伤机制。方法基于儿童生理结构及CT影像构建包含生长板的6岁儿童乘员下肢有限元模型,赋予相应的材料属性;参照Kerrigan等及Haut等的生物力学实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分析不同生长板材料属性对膝关节损伤的影响。结果通过模型仿真实验与生物力学实验曲线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膝关节区域,生长板的存在可以改变儿童乘员下肢骨折的损伤模式;不同生长板的材料属性,可以影响股骨轴向损伤力的阈值及达到损伤阈值而发生骨折的相对位置。结论所建模型得到有效验证,可用于6儿童乘员膝关节损伤生物力学响应及损伤机制的相关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73.
多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下肢动脉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应用MSCT对本院临床32例怀疑下肢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扫描,并通过3D血管成像(3D-CTA)技术显示下肢血管。结果:32例患者下肢血管疾病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中,共发现92个动脉节段不同程度的狭窄甚至闭塞。其中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2例,包括腹主动脉型1例,髂动脉型2例,股腘动脉型8例,小腿动脉型4例,广泛型7例。5例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其中髂总动脉3例、髂外动脉2例。5例为多发性大动脉炎。8例同时接受下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同MSCTA检查,对比结果表明,MSCTA在显示下肢股动脉和腘动脉等主干血管狭窄和闭塞方面和DSA有着很好的一致性,符合率几乎达100%。结论:MSCTA可清晰显示下肢动脉三维血管形态,在诊断和评价下肢动脉性疾病方面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动脉栓塞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动脉栓塞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2月~2005年8月来我院就诊并明确诊断为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100例患者的肺动脉栓塞发生率以及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类型与肺动脉栓塞的发生关系。结果100例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中45%(45/100)发生肺动脉栓塞,4%(2/45)发生致死性肺动脉栓塞。急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如出现在右侧下肢或年青患者时,肺动脉栓塞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肺动脉栓塞高发于肢体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应引起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7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2):170-173
目的 分析中医辨证施护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对腰腿痛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疼痛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腿痛患者1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5例。所有患者均予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中医辨证施护,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观察组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VAS及MgGee分值差异显著,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差异显著,观察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腿痛患者行中医辨证施护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闭合复位交锁髓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钢板螺钉内固定。观察对比两组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良好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85.4±3.6)d少于对照组(132.5±3.4)d,骨折愈合优良率96.67%优于对照组80.00%,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治疗中给予钢板螺钉内固定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良好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其康复,值得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特点及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行下肢血管B超及DSA造影检查,根据血管狭窄情况选择介入治疗方式,全部病例均行动脉造影及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成形术。结果4例糖尿病患者均表现静息痛及间歇性跛行,下肢血管超声显示糖尿病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斑块、狭窄与血栓形成,病变累及下肢股动脉、髂动脉及胫前、足背动脉。介入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行胰岛素控制血糖,抗凝、活血化淤改善微循环,介入治疗后患者下肢血管灌注得到明显改善,静息痛及间歇性跛行明显改善。结论下肢血管DSA造影检查可以准确了解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的阻塞部位及程度,介入治疗联合内科保守治疗对改善下肢病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B类1型清道夫受体(SR-B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间的关系。方法选取T2DM患者463例,根据血管超声检查分为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和不合并下肢血管病变两组,另选取社区健康体检正常的200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抽取受试者静脉血,提取DNA,进行PCR,对PCR产物测序。结果 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T2DM不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及正常对照组间SR-B1外显子8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性别亚组分析,3组男性受试者之间SR-B1外显子8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女性受试者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R-B1外显子8基因多态性与男性T2DM下肢血管病变相关。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闭塞前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下肢股-腘动脉型闭塞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其二维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表现及脉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特征,并与正常参考值作对比分析.结果:二维灰阶显像可清晰显示血管腔内充填的中高回声硬化斑块或中低回声实质性血栓结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显示血流中断,闭塞段血流信号消失,闭塞前段可见红色血流内间有小股蓝色血流,脉冲多普勒(Paulse waveform,PW)频谱分析得出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为:收缩期峰值流速(PSV)为(54.66±22.43)cm/s,较正常值明显减低(P<0.001);收缩期加速时间(AT)为(0.12±0.03)s,较正常值明显延长(P<0.001);阻力指数(RI)为0.92±0.21,较正常值增大(P<0.005);搏动指数(PI)为6.38±3.24,较正常值增大(P<0.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应用于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具有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强及诊断准确的特点.通过对受累血管的直观显示、频谱形态的分析,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测定,可为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提供充分的诊断依据,动态评价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0.
肢端黏液样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2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肢端黏液样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发生在下肢末端的黏液样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文献。结果2例发生在下肢末端的病程较长的渐进性肿块,术后局部复发。镜检:病变呈多结节状,边界不清;黏液样基质中见数量不等的各类炎细胞浸润,散在或灶性分布梭形、奇异形和多空泡状脂肪母细胞样3种形态的瘤细胞。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弥漫阳性,CD68和CD34灶性阳性,CK、SMA、HHF-35、S-100蛋白、CD45、CD45R0、CD15、CD30均阴性。结论此病病程较长,术后易局部复发,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肿瘤。鉴于病变黏液样基质及各类炎细胞浸润的背景较为突出,而特征性的瘤细胞稀疏,应注意与炎症性病变或具有相似组织形态的良性或恶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